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来,普陀山佛教协会本着“弘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发扬优良传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不断创新,积极推进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活动的规范化运作,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全面提升普陀山佛教公益慈善品牌,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桑吉扎西 《法音》2010,(9):25-26
<正>本刊讯9月8日上午,由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佛教慈善公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东方宾馆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委员  相似文献   

3.
<正>慈善,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佛教历来有致力于慈善公益来利益社会、回报社会的传统。佛教慈善以其无私的济世思想引导和调节道德行为,对每个不幸者给予必要的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老板佛教徒"是上海佛教公益慈善的重要参与者,佛教公益慈善实践与公民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老板佛教徒"组成的"信仰共同体"及其所参与的公益慈善活动,一方面是出于信仰的表达;另一方面体现出新时期佛教社团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即以信仰为纽带的社会团结,是公民共同体意识得以培育的载体,为志愿者精神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藉此可以建构出一种"功德互惠、精神分享"的社会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2,(10):90
多年来,广东省佛教协会秉承六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人间佛教思想,弘扬"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优良传统,将慈善视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重要方式,充分发挥佛教自身的独特优势,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对多个公益慈善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觉醒 《法音》2011,(11)
(2011年10月18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慈善,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佛教历来有致力于慈善公益以利益大众、回报社会的传统。佛教  相似文献   

7.
安博 《法音》2023,(6):74-75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引导佛教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02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慈善公益培训交流活动在江苏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8.
能超 《中国宗教》2017,(3):56-59
今天开原寺的发展,每年回报社会的近百万元公益慈善项目的运作,既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又得益于佛教利益众生的法脉传承,财务上管理和使用好这些公益善款,让它们和佛教事业有机结合,尽慈悲之功业。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6,(3)
正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宗教事务局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佛教界贯彻"精准扶贫"的理念,借出席云南省佛教协会于2016年2月18日至19日在西双版纳举办的"首届南传佛教高峰论坛"和"帕松列和帕祜巴升座庆典法会"之机,针对南传上座部佛教所面临的问题,中国佛教协会藏传南传佛教工作办公室和慈善公益委员会联合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四川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2,(10):14-16
佛教历来有致力于公益慈善以利益大众、回报社会的传统。千百年来,佛教界人士的一袭僧衣始终是温暖社会、温暖人心的一抹亮丽色彩。在世界一体化、社会文化多样化的当下,中国佛教的公益慈善事业路在何方?除了继承历史传统,还能有哪些创新?怎样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  相似文献   

11.
王丽心  郭芳玲 《法音》2013,(6):51-55
多年来,河北省佛教协会积极引导广大佛教徒、社会爱心人士,发扬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的精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积极践行佛教的慈悲理念,行菩萨道,拔苦予乐,同耕福田,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卓有成效,获得社会人士的广泛赞誉。在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会会长常辉法师的率领下,河北省佛教慈善基金  相似文献   

12.
“和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光孝寺发起,经越秀区民政局批准,于2014年12月5日正式成立,致力于发展社会公益慈善的民非机构。创办两年多来,和敬公益一直践行佛教“利益众生、慈悲济世”的宗旨,坚持阳光透明的纯公益理念。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7,(8)
<正>佛教历来有致力于公益慈善以利益大众、回报社会的传统。千百年来,佛陀教导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犹如一盏长明不熄之灯,始终温暖着世间,照亮着人心。在竹西佳处、淮左名都的古城扬州,就有这样一个基金会,弘扬仁爱精神,致力公益慈善,凝聚各界爱心,传递无尽心灯。2013年12月,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经江苏省民政厅注册登记,成为扬州首家由众人捐资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也是苏北地区首家宗教慈善基  相似文献   

14.
佛教教义中包含了丰富的慈善思想和理论。缘起法、慈悲心、业报论、布施观和福田说共同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国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缘起法是佛教慈善理念建立的理论基石,慈悲心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主导核心,业报论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规约,布施观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践行路径,福田说是佛教慈善理论体系的价值依归。佛教慈善思想理论体系是佛教四众弟子创建济贫救世、积德行善、利乐有情的慈善组织的理论支柱,也是佛教徒及信众完善人格、成佛得道、涅槃寂静的精神依归,更是中华慈善文化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杭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组织举办了杭州市首届"宗教慈善周"活动,市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团体及杭州基督教青年会、杭州基督教女青年会等共七个团体参加活动,募得善款近200万元,捐助了12个公益慈善项目,受益群众近5000人。整个"慈善周"活动规模宏大、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5,(11)
<正>新华网南京10月25日电(记者王珏玢、张展鹏)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25日下午在江苏无锡闭幕。与会佛教代表在闭幕式上宣读《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宣言》,就佛教交流、公益慈善、宗教对话等内容提出九项倡议。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2,(10):17-18
天津市佛教慈善功德基金会是以荐福观音寺70位尼众法师为主体、秉承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精神建立起来的基金会,期望以公益慈善为平台做"度人之舟",2005年始在政府民政部门正式登记注册。基金会成立8年来,通过13000多位志愿者的投身参与、3000多万元善款的募集襄助,慈善  相似文献   

18.
<正>佛教有着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本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宗旨,佛教寺院、基金会以及慈善组织,在扶贫济困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具体工作。一随着我国佛教公益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透明度、公信力、号召力日渐增强,制度化、专业化、组织化、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历史上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佛教团体对慈善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佛教慈善研究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把学者相关成果梳理为佛教慈善思想,善书、功过格与慈善观念,寺院经济和古代佛教慈善,台湾佛教与社会福利,当代大陆宗教团体参与慈善事业等五个方面,并指出,基于跨学科的田野调查和综合分析,对佛教慈善组织以及宗教慈善的法律探讨乃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20.
本论文以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厦门同心慈善会和福建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三个佛教慈善组织为重点,对它们的慈善活动开展和组织运行机制进行剖析,比较其组织特点和发展优势,并将三者分别归纳为"救济型慈善"、"服务型慈善"和"弘法型慈善"三种类型。以这三个佛教组织进行考察,不仅可以反映出福建佛教慈善的基本状况,而且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佛教组织运行机制特点,从而揭示我国佛教慈善组织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