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明以降,由北宋张伯端初起端绪,至南宋白玉蟾集其大成的一系道教传承,习惯上被称为“道家南宗”或钟吕金丹道“南宗”。如果按照中国学术综核名实的传统来考究,这个称谓是名副其实的,称宗立派的冠名方式是被普遍接受的,以致历史记载中从未发现任何异议。  相似文献   

2.
正本书纠正和澄清了日本学者和国内同行在白玉蟾文献、生平、入室弟子等问题上的失误,弥补了相关学术盲点,最大限度地破解了长期以来在白玉蟾创立道教南宗问题上的学术纷争与谜团,推进了国内外道教南宗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盖建民教授所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史、文献与思想综合研究》一书,已于2013年6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作者从20世纪末涉足道教金丹派南宗以来,在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域道教研究的视阈,挖掘了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新史料文献,考察了明代林兆恩三一教与道教南宗的关联。林兆恩拜莆田道士上阳子卓晚春为师,时常往来于道教南宗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一带,对南宗宗师十分敬仰,所修习的内丹功法乃钟吕、张伯端、白玉蟾、陈致虚一系的南宗丹法;林兆恩对道教南宗祖师的经典十分熟悉,其《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多援引南宗丹道思想来论证其"三教合一"的"道理";林兆恩的"艮背心法"功法与道教南宗有密切关系,《九序心法》中的道教内修元素主要是指道教南宗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白玉蟾,原名葛长庚,是宋代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被尊为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白玉蟾一生游历名山大川,交游甚广,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作。其作品在艺术审美上既受到道教审美标准的影响,又有意识地学习世俗文人的创作手法,极佳地融合了道人与诗人两种身份,留下许多"有道趣而不作道语"的诗作。历代修真人士都将琴视为调心、修身、养生的圣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英国学者巴雷特教授代表作《唐朝道教研究——中国历史上黄金时期的宗教与帝国》一书的第三部分,从宗教与政治的角度论证了武周之后中宗、睿宗以及玄宗时期的道教与皇权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佛道地位的变化分析道教在中唐发展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与儒家治世之道相抗衡的国之重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它与儒、释二教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建构起中华民族的人文性格和价值取向。自东汉末年创立以来,道教就宗派纷呈、派别众多。南宋以降,金丹派开始出现"南宗"与"北宗"的分野。北宗指由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派,而南宗则尊奉北宋张伯端的内丹学说,故又称为"紫阳派"。相对于北宗而言,有关南宗的学术研究亟待加强。盖建民教授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论——道派、历  相似文献   

7.
玉蟾宫位于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山麓,是道教南宗的实际创始人、南宗五祖白玉蟾的最终归隐之所。南宗五祖白玉蟾,被誉为海南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文化名人。在道教以及南宗发展的进程中,玉蟾宫发挥着南宗主道场的作用,所以被称为南宗  相似文献   

8.
作为哲学的道教读者们都知道,“道教”这个术语即代表“哲学”,也指“宗教”教义和实践。由于我本人关注作为哲学的道教,所以我先介绍“道家”与广义的道教的关系。与儒家有一个主要的创立者不同,道家是事后的追溯。在公元前2世纪被历史学家司马谈第一次命名为一个学派。司马谈对学派的分类主要依据于它们对治国的贡献,没有提到后来追认的两个主要的道家思想家庄子与老子的关系。对“道家”的进一步说明则源于“道家”与“道教”的区分,后者一般认为始于公元142年。道教指有组织的宗教,延续至今。直到最近,道教学者,尤其是西方的道教学者,在…  相似文献   

9.
"道心论"是指在唐宋三教合一思潮影响下,道教南宗的创立者白玉蟾在阐释"道心"关系时所形成的一种修道证道理论,其核心是以心解道、以心释丹。"道心论"是道教南宗理论的基石,南宗关于性、神、炁、精的理论阐发皆受制于此。其理论创建集中体现在白玉蟾《蟾仙解老》中,主要有三个思想内涵:"道即心,心即道",道心不二论;"道由心生、心由道有",道心互化论;"道者,心之体;心者,道之用",道心体用论。道心论涉及道心关系、身心关系和性命关系诸层次问题,其中,不二论与体用论主要是解决修道根基问题,互化论则是针对修道实践问题。通过"心"为中介,将形上之道论与形下之丹法整合起来,构建了极富特色的"道—心—丹"丹道理论模型,成为宋代道教丹法思想演进中极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即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召开有多次会议、办起了刊物和培训,1996-1998年期间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几场宗教与生态的研讨会,出席的600多名代表中有宗教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性别研究学者、经济学家、公共政策制定者等,围绕佛教、儒家、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神道教等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展开讨论.《道教与生态》论文集就是这些系列会议的成果之一.在当代西方关于环境问题的讨论中,道教和生态常被当作天然的伙伴,道教也因此在西方越来越有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环境伦理学》等重要刊物中均有专题文章讨论道教与生态的关系,也有《亚洲传统思想中的自然:环境哲学论文》等著作梳理道教的生态智慧.而《道教与生态》论文集则专门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索.该书由哈佛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全书收录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学者的文章20多篇,分"提出问题"、"道教典籍的生态意隐"、"文化背景中的道教与生态"、"走向道教环境哲学"、"当代道教实践对生态的关注"五个部分,对道教能否有助于生态学、在哪些方面能促进或影响环境伦理学的发展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金丹南宗小乘安乐延年法的全面疏理和阐释 ,揭示了道教南宗的长生法门及其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茅山宗为中国传统道教"三山符箓"之一,国内不少道教研究论著在论及茅山宗的发展历史时,多据《茅山志》的记载,以第45代宗师刘大彬为最后一位掌教,认为茅山宗自刘大彬以后,即不见有传承。这种说法其实是值得商榷的。《道家金石略》收有一通石刻拓片,题为《茅山元符万宁宫碑》,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白玉蟾创立的金丹派南宗主要活动于南方,固有"南宗"之称。综合运用道书文献、史志资料和田野考察中发现的新材料,分析南宗前三祖在北方地区的行迹,可以发现张伯端、石泰、薛道光均涉足过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然其在北方地区多为匆匆辗转或丹道秘传,并未正式创宗立派。张伯端得金丹大道于成都,青城山圆明宫、金堂县真多观等地至今仍有道教南宗相关遗存,且其道众仍延续着道教南宗的修炼传统。张伯端离开成都后,于汉阴山中紫阳洞修炼,其地理位置属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薛道光从关中南下后,数量众多的南宗后学也均活动于南方地区。从地缘上看,金丹派南宗并非源起于北方,而是起于南方并于南方正式发展成熟直至白玉蟾开宗立派。  相似文献   

14.
"玄学"是中国哲学史中一个尚未被深入发掘的称谓。其一般的含义是指魏晋玄学,但是深入文献考察,会发现这个称谓从刚出现时其含义就带有儒释道三教争鸣与暗合的特点。从两晋南北朝到宋元明,其含义越发向佛教、道教扭转。清末民初受西学影响,严复用之指代西方的数学与逻辑学。科玄之争中的学者用以指言心言性的宋明理学及柏格森等西方的"精神科学",受西方哲学影响更多的张东荪等用之指MetaPhysics,这促进了国人对西方哲学和魏晋玄学基本范畴和特征的理解。但是,在科学主义昌明的近现代,"玄学"成为一个在日常生活及一般知识人中的负面词汇。  相似文献   

15.
正道教自初创之始就与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医道同源""十道九医"的说法历来被修道者和医家所共认。日本著名学者吉元昭治认为:"所谓道教医学,可以说就是以道教为侧面的中国医学。这些被看作是道教经典中的主要内容。"~1国内的道教学者也认为:"道教医学模式是熔生理治疗、心理治疗、精神信仰治疗和社  相似文献   

16.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17.
再论张伯端师承刘海蟾许寿霖北宋学者张伯端(983~1082年)集内丹功法之大成,著《悟真篇》,和誉为“万古丹经之王”的《周易参同契》齐名,独领风骚九百年,至今还没有一本气功书超过它的水平。此书为性命双修的全真教奠定理论基础,因而又被尊奉为道教南宗开山...  相似文献   

18.
<正>海峡两岸道教界首次共同举办奉祭大典,表现了两岸同根同源、同心同德、同血同脉的深厚道谊,对筑牢两岸同胞共同精神纽带、深化共同文化认识有着重要意义。一4月21日,首届海峡两岸南宗道教奉祭三清道祖大典暨玉蟾宫落成开光十周年庆典仪式在海南省玉蟾宫举行。本次活动由海南省道教协会、台湾"中华道德文教协会"和台湾"中华道统慈惠协会"共同主办,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蒋坚永应  相似文献   

19.
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福建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比利时等国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界人士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道教金丹派南宗思想文化研究。与会人员主要探讨了南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南宗内丹学的特点,深入辨析了南宗诸祖特别是白玉蟾的生平和思想,并对南宗与北宗、内丹学与现代西方分析心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择要述之: 关于南宗的创立过…  相似文献   

20.
地处四川新津县境内的老君山属于早期道教的圣地,而且至今仍是颇有名气的道教名山。从清末到民国,山上的道观与一个被通称为"刘门"或"刘门教"的团体密切相关。刘门源于儒家学者刘沅(1768—1856)的思想体系与修炼方法,后逐渐发展为带有宗教色彩、提倡教育并开展慈善活动的民间团体。在刘门的倡导和支持下,老子曾隐居此山的古老传说便成为老君山在宗教地理中享有崇高地位之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