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龟兹地区的石窟壁画绘制于4世纪至8世纪,壁画的样式基本是统一的龟兹风格。然而龟兹地区的库木吐喇石窟却是特例,它有大量的汉风壁画的遗迹,呈现出中原的绘画风格。由此,文章对7-8世纪的库木吐喇石窟汉风壁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唐代安西大都护府设立,龟兹石窟艺术出现"回流"现象。文章以龟兹地区阿艾石窟、库木吐喇石窟中汉风"卢舍那佛"为例,探讨敦煌壁画粉本对龟兹石窟艺术的影响。同时对比龟兹汉风石窟与克孜尔石窟、于阗地区发现的"卢舍那佛",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区域间文化艺术交流与融合,以增添美术粉本的实证。  相似文献   

3.
"行者"王征     
痴心无悔的"情缘" 现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并任中亚美术研究所主任的王征,以极大的艺术热情,在克孜尔千佛洞面壁九年,对龟兹壁画艺术进行了全面的临摹、整理、编纂和研究. 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他独立完成<新疆古代佛教石窟美术风格技法研究>,首次把龟兹壁画风格细分为八至十种类型,比德国学者的风格分类分期更为细致而合理,并...  相似文献   

4.
石窟文化是丝绸之路的产物,是佛教东传后生成的宗教文化繁荣的形象化载体。须弥山石窟开凿于北魏至唐代,地当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处,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其佛教艺术对我国石窟佛教造像有过直接影响,也影响到日本佛教的传入。石空寺石窟同样缘起于丝绸之路,是唐代以前开凿的石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造像皆备,西域、中亚、非洲人物造像栩栩如生,是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在宁夏的独特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佛教文献以及龟兹现存的佛教遗迹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龟兹佛教属于小乘佛教,早期流行阿含部,法藏部也杂有流行,还发现了密教的经典。龟兹佛教受到罽宾一带佛教的影响,后来小乘说一切有部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当地出土的梵文、吐火罗语文献绝大部分属于说一切有部经典,这与古代高僧的记载相一致。从龟兹保存的石窟中可以透视出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流行情况,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其壁画内容主要反映"唯礼释迦"的小乘思想,并且有些题材仅出自小乘说一切有部经典。  相似文献   

6.
高艳 《中国宗教》2023,(3):82-83
新疆石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始凿于约新公元3世纪左右,现今石窟遗址主要分布集中在三个区域:古龟兹区(在今拜城-库车一带)、古高昌区(在今吐鲁番附近)、古焉耆区(在今焉耆地区,为唐代佛教文化遗存)。新疆石窟大都选址于山寂空远、溪水中流处,洞山为窟,石窟内的艺术形态丰富多彩,包括各种彩塑和壁画,而壁画艺术更是占有突出地位。新疆石窟壁画内容丰富,绘制技巧精湛,见证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宗教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杨波 《法音》2010,(4):38-40
<正>龟兹是古代西域著名的佛教国家,中原佛教素来受惠于龟兹,如中原净土信仰之形成就与龟兹僧人对净土经典的传译分不开。但是,公元7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唐朝对西域的经营,并设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大量汉族僧俗西渡流沙,来到龟兹,出现了中原佛教向龟兹的回传。汉人在遥远的龟兹开窟建寺、绘制壁画,为汉人热烈推崇的净土艺术也在龟兹石窟内大放异彩,其中不乏精美之作,可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7,(1)
<正>一、序言库木吐喇千佛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西约25公里,渭干河出却勒塔格山口东岸崖壁上。现存的石窟群可分为两区,分别称其为谷口区和窟群区,其中谷口区分布有33个窟,窟群区分布着88个[2],是古代龟兹地区第二大石窟群,以龟兹风、汉风和回鹘风多种风格荟萃而闻名于世,并且是龟兹地区保存汉风和回鹘风洞窟最多的石窟群。自上世纪以来,即引起了众多  相似文献   

9.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形制、丰富的壁画内容被称为“龟兹样式”,而以中心柱石窟最具代表性。壁画内容主要包括本生、因缘和佛传故事画等,这些壁画是围绕着释迦牟尼佛本身展开的,着重反映释迦牟尼前世本生、今生本行、最后涅槃的事迹,是小乘佛教“惟礼释迦”思想的具体反映。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出土的佛经残卷,大多属于小乘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主要来源于小乘佛教经典“四阿含经”,说明这一地区小乘佛教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麦积山石窟在公元4世纪末和5世纪初十六国的后秦、西秦时期,开始创建并有作品保存下来。它是佛教艺术从西域大举东进的产物,其雕塑造像与中国众多石窟佛教造像不同的是,以泥塑或石胎泥塑著称于世,各个石窟的造像艺术不仅因朝代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且有鲜明的地方艺术流派以及作者个人的风格特色,形成了麦积山石窟雕塑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克孜尔石窟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优秀文化瑰宝,也是我国佛教重要的文化遗址,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文化遗产。克孜尔石窟的绘画艺术不仅结合了本土文化思想,而且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是文化艺术高度融合的重要代表。在这里,佛教文化、波斯文化融为一体,对克孜尔石窟壁画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绘画风格的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从而为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董秋雨 《法音》2022,(10):25-31
<正>作为六朝佛教艺术的重要遗存,南京栖霞山石窟为学界提供了南朝宋至齐、梁年间宝贵的实物证据。然而,目前围绕栖霞山石窟的研究,多为针对其时代、风格的考古学维度的梳理与探讨。有关其美术史意义的讨论,基本集中对其在南朝佛教艺术发展中的风格与艺术价值的分析探讨。笔者尝试从“大美术史”的角度,立足石窟蕴藏的多种线索,结合相关史料与研究成果,对特定时期佛教美术发展的整体样貌进行还原,并探寻技法、风格形成背后深层的社会观念与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13.
鸠摩罗什与龟兹佛教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丁明夷佛教东渐,自中亚首及我国新疆地区。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沿一线,历史上佛教最盛的地点是古龟兹,即今库车、拜城一带。龟兹佛教之始,文献无证。据可靠的汉文记载,三、四世纪之际,已有较多的龟兹佛...  相似文献   

14.
新疆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附近的大峡谷中,属于古龟兹国的疆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邦。它受到波斯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原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2014年,克孜尔石窟建筑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长安—天廊道网"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象征着克孜尔石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引起了众人瞩目。  相似文献   

15.
在朱汉明带之际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国,此后在中国传播流转千余年之久。佛教艺术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中就有飞天这个题材。飞天,即佛教中以歌舞香花等供养请佛菩萨的天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飞天形像,几乎贯穿我国各地、各个时期的石窟、寺院。以不同风格,不同表现手段,不同绘制时间,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其著名者如龟兹壁画及普陀洛山等处实例外,以敦煌飞天为最精。敦煌佛教绘画中的人物造型,大概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佛像画,它是以佛祖释迦牟尼为主,有严格仪轨,供人顶礼膜拜的偶像,其中包括:佛、菩萨、罗汉、…  相似文献   

16.
崔峰 《中国宗教》2022,(11):76-77
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历代石窟承载着我国佛教发展的深厚历史,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新疆地区及河西走廊的早期石窟,犍陀罗、秣菟罗艺术风格十分明显;南北朝时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在造像和壁画方面体现出中原地区的绘画技法和样式风格;隋唐以后,中国石窟艺术更加充分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融合"是云冈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最大特色。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生动展现了从丝绸之路传入的古印度、中亚等不同文明的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历史。北魏太严五年(439),北魏灭北凉,迁3万多北凉国人到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于是"沙门佛事俱东"。来自凉州的僧人昙曜后来担任北魏最高的僧官——"沙门统",并于北魏和平元年至  相似文献   

18.
克孜尔千佛洞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东南克孜尔镇附近的一个山谷里,这是古代西域地区的一处重要的佛教艺术遗址,目前尚保存着236个石窟和约近1万平方米的壁画。在克孜尔千佛涧丰富多彩的壁画中,涅槃变的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考察和认识克孜尔千佛洞的涅槃画,对于研究古龟兹佛教史、探索克孜尔千佛洞佛教艺术的特色以及进行克孜尔千佛洞的分期,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至今约有1700年的历史。石窟寺集建筑、雕塑、绘画和书法于一体,是珍贵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在克孜尔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石窟寺遗址中,壁画和雕塑形象地记录了佛教艺术发展演变的历程。从石窟留存的造像和壁画中我们可以发现,佛像背后普遍具有光圈式装饰图案,一般出现在佛教造像的头部和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唐前期洞窟壁画现存对叶形纹样实例众多,特别是在尊像头光宝相花中,对叶形纹样表现形式极为丰富,对此进行研究梳理,有助于探究唐代装饰纹样和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