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恒先生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于1923年10月9日完成,同年12月和1927年12月在北京大学《国学季刊》、燕京大学《燕京学报》上相继刊出,之后合集成书。《元西域人华化考》一经面世,就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和反响。今天我们再读此书时,深感陈垣先生对“华化”这一课题所持的精度与高度,他以元代西域人仰慕并“效仿”学习中国文化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史学家刘致平教授的专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在1985年8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刘致平教授从四十年代开始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抗日战争时期,即在大后方遍访清真古寺,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建筑。建国后,从事教学和科研。1961年到1965年间,他率领一个专门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小组,倾心于我国二百余处清真寺、道堂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伊始,就自觉的向中华传统文化靠拢,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适应或与中华文化交融发展。因此,如今中国的伊斯兰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4.
宗教教义教规的阐释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宗教自身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古兰经》的阐释工作是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经指出,宗教是历史钥匙。大凡做历史研究的,宗教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一般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不容忽略的重要方面。对宗教历史研究的忽视,必然导致很难触及历史的深处,也很难有效发挥历史研究的彰往知来,察古鉴今的作用。而这正是我们评价一本宗教史著作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明清汉文伊斯兰教译著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和研究。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更是汗牛充栋。那么,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者及其著作有哪些?在什么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主题是什么?思想和特点又是什么?以上问题可以在马景副研究员著《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研究》中一一找到答案。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3月出版。作者通过收集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献资料,对其予以客观分析解读,以宽广的视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高度关注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今天汇聚一堂,深入学习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落实会议精神的举措,非常及时,意义深远。下面,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深刻认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时隔5年党中央又一次召开的宗教工作重要会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次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宗教工作会议,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这次会议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等重要历史节点,意义非常重大。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宗教界的亲切关怀,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伊斯兰教界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位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趵突泉公园西侧的永长街社区,从南至北分布着三座清真寺,分别是始建于元代的清真南大寺、始建于明代的清真北大寺和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清真女寺。其中,清真南北大寺是我国伊斯兰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特别是清真南大寺内现存明嘉靖《来复铭》碑,用儒家哲学思想阐释伊斯兰教理念,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11.
明清汉文伊斯兰教译著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和研究。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泽著更是汗牛充栋。那么,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者及其著作有哪些?在什么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主题是什么?思想和特点又是什么?以上问题可以在马景副研究员著《民国时期伊斯兰教汉文译著研究》中一一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将伊斯兰教中国化路径归纳为五条,即爱国爱教政治认同的中国化、华化内化社会身份的中国化、由俗而礼宗教制度的中国化、经学系传教职人员的中国化、汉文译著思想文化的中国化。重点论述了五个问题:以一以贯之构建政治认同、以宗族和寺坊构建集体社会身份、以教随人定、法顺时行协调国法与教法关系、以融通传统经学与现代知识培养宗教人才、以伊儒会通界定汉文译著。 相似文献
14.
15.
<正>唐宋时期,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自从其传入中国开始,伊斯兰教就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穆斯林在经济场域、政治场域和文化场域中逐渐形成了持久的经济互惠、政治认同和文化自觉的特征。准确把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场域特征,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正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千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融入中华文化的历史。这段历史,为其他外来宗教在中国的本土化之路,提供了经验、树立了典范。一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播发展过程中,总会呈现出某些改变和带有地域性的特征。一种宗教在传播到其他地域时,必然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会受到来自所处地域文化背景的影响,只有通过自我改革才能得以适应和传播。任何宗教,其存在和发展都要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著名回族学者冯今源著《中国的伊斯兰教》(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近期已被伊朗伊斯兰文化联络组织翻译为波斯文正式出版发行,译者是伊朗当代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穆罕默德·杰瓦达米德·瓦尔尼亚(Muhammaid Jiewadamid Warniya)。译者根据自己对原著内容的理解,将书名改作“伊斯兰与伊朗文化在中国”,此外对书中一些小标题也作了相应的更 相似文献
18.
19.
2月1日,《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规范宗教团体管理,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宗教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将陆续刊登文章,对《宗教团体管理办法》予以解读。 相似文献
20.
讨论“伊斯兰教中国化”,其前提是需要我们中国社会能对伊斯兰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和公道、正确的评价。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文化体系和文明形态对人类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但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偏见在加剧,这种不利、负面的舆论也在中国社会蔓延,社会对宗教、民族问题上的猜忌、误解、敌视和分化在加剧、恶化,尤其在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及评价上也受到西方偏见的影响和驱动,令人担心和不安。实际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