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著名的仙山福地,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武当山道教官观都藏有各种珍贵文物,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御制"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该牌采用官窑五彩极品瓷烧制,  相似文献   

2.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基本文献,也是研究明史和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根据明代武当山志的记载,明世宗朱厚熄不仅虔诚奉祀玄天上帝,尊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还大规模重修武当宫观,巩固并充实了明皇室对武当山的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教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解析明世宗崇奉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明世宗对武当道教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明世宗崇道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4.
正让更广泛的年轻群体走近道教,了解、尊重这一古老宗教的信仰与文化,是道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历久弥新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武当山、武汉长春观、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等5处道教名山或宫观来说,2014年的盛夏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青春与活力。7月6日,全国大学生首届道文化夏令营在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开营,随后在武汉长春观、西安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5.
<正>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的崛起,武当山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当山道  相似文献   

6.
明代是武当山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武当山政治地位的攀升和本山意识的强化、修志传统的影响和扶持政策的刺激、玄帝信仰的普及和旅游风气的兴起以及文化诉求的自觉和权力博弈的需要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明代武当山修志事业的发展.探讨明代武当山修志兴盛的原因,既有助于揭示明代武当山修志的特殊性,还有助于加深对道教宫观山志编纂一般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8.
正明代武当山志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由于兼有道经和山志的双重属性,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山历史变迁和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道教史、政治史、文化史和区域社会史等诸多领域的相关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珍贵的史料。笔  相似文献   

9.
正元和观为武当山进玄岳门古神道上的第一座道观,距武当山镇约10公里,旧时这里是武当山处罚违反清规戒律道士的地方。元和观的存在及其运行,为研究古代道士惩戒制度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武当山元和观武当山自古便为道教名山,相传历代多有名士如阴长生、谢允、吕洞宾、陈抟、张三丰等在此修炼,隐居、修道者更是络绎不绝。宋《太平御览》引南朝郭仲产《南雍州记》载:"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学道者常百数,相继不绝。"~1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听到武当山遇真宫主殿烧毁殆尽的消息时,是在道教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关心道教文化遗产的人打来了无数询问和质询电话,在场的人全都震惊了。武当山是以武当山古建筑群而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这些与山势自然融合,反映道教“天人合一,遵循自然”的宫观建筑,以其气势恢宏、规模壮观、建筑精美而征服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武当山遇真宫,是明朝永乐年间所建成的三十三处道教宫观之一,这里原为道教祖师张三丰结茅立庵处。三丰祖师在此制药炼丹,救治穷人,称为会仙馆;或许那闻名于世的…  相似文献   

12.
<正>庙会是宗教文化和群众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道教圣地的武当山,每年都会在"三月三"真武大帝圣诞日举行盛大庙会活动,四面八方信众、游客纷至沓来,场面蔚为壮观。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办会经验,总结道教庙会的功能和办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道教庙会的社会功能庙会起源于上古祭祀仪式,在数千年传承中逐渐与道教文化相融合,使道教庙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庙会形式。武当山自明代开始就有盛大的庙会  相似文献   

13.
武当山道教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建筑规模之大,宗教特点之显著,布局之合理,设计构思之精巧,建筑技艺水平之高超,实属世之罕见,堪称"旷世之极盛,万古之奇观".研究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对于弘扬武当道教建筑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大量出现的仙鹤图案,是明世宗非常喜爱的道教吉祥图案,也是重修武当山管工官员为皇帝祝寿的标志性图案。受此影响,仙鹤图案在明嘉靖及以后的建筑和器物装饰中应用颇为广泛。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俗称玄岳门,是明世宗敕建并赐额的道教门洞式石雕建筑。玄岳门上装饰有福、禄、寿、禧及八仙等圆雕神像,还有圆雕龙鱼雀替和透雕蟠龙、  相似文献   

15.
正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皇家拨库银三万余两,敕建宫殿,嘉靖皇帝改白岳为"齐云山",御赐观名为"玄天太素宫",并亲撰《御制齐云山玄天太素宫之碑》立于宫内。安徽省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玄天大帝的道场玄天太素宫即坐落于此。  相似文献   

16.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道教节日,相传这一天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四十二年后得道升天的日子,所以道教信士以最高的礼仪庆贺,非常隆重。每年这一天,武当山各大宫观内张灯结彩,钟鼓声  相似文献   

17.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18.
2008年4月19日—22日,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香港青松观全真道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湖北省道教协会、武当山道教协会协办的"全真道与老庄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桂苑宾馆召开。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近期,在道教圣地武当山,有600多年历史的遇真宫大殿,在一场大火之后化为灰烬;而武当山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复真观里竟出现了一个由武当山文管所投资而将古建筑改建的三星级宾馆——“太子养生堂”。这两个事件在教内外、海内外均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海外道友致电中国道协,对数百年著名道观未能落实政策交由道教界管理,并遇此浩劫感到痛心和惋惜。本刊特转发此文,藉此表达我们道教界之心迹。  相似文献   

20.
<正>山之有志,犹国之有史。明代武当山的修志实践表明,道教山志的编纂并非易事,惟有熟悉方志和道经的编纂规律,勤勉精进,才有可能修出一部好志来。明代是武当道教最为贵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先后有6部志书问世,成就显著,影响深远1。明修武当山志一方面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道教文化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其修志实践和修志理论也为新时期道教山志的编纂提供了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汲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