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明一代正、续《道藏》编修甫成,道教曾出现“中兴”局面。祖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相继领衔编修《道藏》,既综括各派道书,也使各道派凝合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其后未久,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公开传戒,开创出道门中兴局面。“中兴”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道教的文化精神重新激扬起来,而且还在于道教作为一种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化形式,经过理念的升华后重新走入生活,成为可资借鉴、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以公开传戒推动教务改革的真正含义。历史地看,编修《道藏》与道门中兴,似乎具有…  相似文献   

2.
书讯     
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道教典籍——《藏外道书》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藏外道书》是继明代正统《道藏》之后的第一部系统的道教经典文献资料汇集。它第一批收书七百余种,一千余卷,主要收录了明清以来的道教经籍。《藏外道书》在编排上既保留了《道藏》的特色,又有自己的特点,与明代《道藏》在资料连续性上相匹配。它的出版对研究明清以来道教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淼  李福 《中国道教》2018,(1):39-43
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重要经典文献,对后世道教乃至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元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 ,对《茅山志》的编纂及各代版本进行了较详的考证 ,最后得出结论谓 :“此书实即张天雨所修 ,刘大彬窃取其名而已。”《道教大辞典》中“张雨”条、《道藏提要》中“茅山志”条等也都纷纷引用了这一结论 ,认为《茅山志》的作者是张伯雨而不是刘大彬。而《正统道藏》收录的《茅山志》中却清清楚楚著有“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那么《茅山志》的作者究竟是谁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道藏源流考》附录一云 :“钱大昕元史艺文志卷二另著录张天雨茅山志十五卷。成化杭…  相似文献   

5.
《道藏通考》是西方道教学者兼汉学家对中国道藏典籍研究和阐释的成果,这一辩读活动属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对话,更是两种宗教之间的对话,在基督教的意义系统和中国道教思想传统之间搭建了诸多通道,《道藏通考》注定带有"经文辩读"的基本性质,其中部分道教术语的西化处理体现了异质文化互动中的视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异质信仰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道藏》长期以来受世人瞩目。但因世事皆变,而古老的《道藏》却依然“抱残守缺”,使过去的编纂方法与今天的阅读习惯很不协调,给现代人的阅读带来诸多不便,又继《续道藏》之后所发现的一些成果在原《道藏》中不曾收编而离群索居,很容易在以后的发展中被遗忘而失去道统的联贯性和研究的深入性等等,基于种种原因,道教界和学者们感觉到对原《道藏》有必要进行一下重新疏理、编纂和补充。为此,中国道教协会自1997年开始,联合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道教中心,以《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为底本进行重新编纂,将新《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道教》2004,(3):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8.
《道藏辑要》是继明朝《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后收编内容最丰富的道教丛书。据《道藏精华录》记载,此书系蒋元廷编纂于清嘉庆(1796-1820年)年间。后书版被焚毁,书亦留存甚少。  相似文献   

9.
各位领导、道长、学者: 大家好! 首先,我祝贺《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中华道藏》在明《道藏》的基础上,对道教经书进行标点、校注,重新排版、录入,并补入了一些原藏未收和最新考古发现的重要道书,在原藏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发展,是一套全新的道教经书总集。 《中华道藏》的编纂出版,是道教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宗教史研究的开拓者,陈垣是最早阅读《道藏》、对道教和道教研究持科学态度的学者之一.他在道教史料学、金元道教史、道教与历史上其他宗教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中国的道教学术研究影响深远.陈垣的道教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早期道教研究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教》2004,(1):63-63
《道藏》是历代道教经典文献之集大成。所收典籍广泛,内容宏富,既有道教经典论著、科教方术、仙道史传,又包括了古代医药养生、天文史地、诸子百家;既是道门研修的经典依据,也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为道教宫观所珍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2,(6):94-94
《道藏》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大型丛书。从唐朝初年开始编纂,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道教创始于汉代,最初经典很少。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道教的发展,各派道士撰写的经典日益增多。一些著名道士开始搜集整理道书。例如,南朝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集道书,编写《三洞经书目录》,著录各类道经、符图和医药方技著作,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到了唐朝初年,道书开始汇集成“藏”。  相似文献   

13.
道教改革十年中的道教中国道教(五斗米道)发源地鹤鸣山明代炼丹书《黄白镜》闵小艮道教的理论略说中国道教音乐的分类构想 ’中国道教研究的最新成果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全真道概谈试论葛洪的经济思想成都市青羊宫道教信徒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太平经》与《圣经》伦理思想之比较道史小考二则武当山道教灵图的新发现青城山与鹤鸣山道教神系渊源之管见杜光庭《灵化二十四》的一些特点平盖治小议稠梗治所在地——稠梗山老子庙中昨唐传奇小说与道教日本道教与中医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丽江洞经会调查(上)(下)道藏炼丹原著评述(续)评《正统道…  相似文献   

14.
在道教的历史上,曾多次藉助国家政权之力纂修《道藏》,为道教文化的保存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从道教的传统来看,各地名山宫观历来就有搜集道经,编纂道书,甚至汇编成藏的传统,而大型《道藏》的编纂往往同这些地方《道藏》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历史现象尚未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北宋学者夏竦所撰天台山《重建道藏经记》一文的考辨和疏证,试图对浙东天台山桐柏宫《道藏》的历史成因及其作用进行初步的考查,希望能引起学界同仁对中国地方道经编纂成藏的这一宗教文化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欣逢盛世 ,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于 1996年组织发起对道藏经典进行整理编校 ,编修成一部新的传统而实用的道藏 ,定名为《中华道藏》 ,这是继明正续道藏经编纂以来新的一次大规模整理 ,是盛世修典传统的继续 ,得到了教内外的大力支持。本人有幸参与并受命组织这件为道教界和社科文化界关注的大事 ,这对我来说不仅是荣幸和责任 ,更重要的是使我对道藏和道教经书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进一步的认识 ,在这五年多的时间里 ,《中华道藏》整理编校工作已近完成。所见所闻 ,不仅使自己从中增长了见识 ,也使我感到自…  相似文献   

16.
谈《老子》中的“柔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乃春秋末期人,其书《老子》在后学弟子的不断补充下,完成于战国前期,但是《老子》的主纲及绝大部分篇章为老子所作,这点当无疑。作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和道教的主要经典之一,后人多做注疏诠释,仅《道藏》中就收入了五十多种。它既是研究道家和道教文化的瑰宝,又是两千多年来帝王、贤达用以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在法典。《老子》一书是站在宏观整体的领域,提纲挈领的一个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7.
近五十年来,欧美学者发表了不少道教专著和论文,其内容包括: (一)考查《道藏》的源流 据施博尔1979年的报告称,欧洲中国研究会正在实施《道藏》目录编制计划,共成立了三个研究组:巴黎小组,设在法兰西学院亚洲研究所;维兹堡小组,设在西德维兹堡大学中国研究所;苏黎世小组,设在苏黎世大学东亚研究所。这三个研究小组首先把《道藏》按时期、宗派分类,然后整理资料,编制道藏目录索引,最后按人名、地名、神名、法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早期道教的一部重要经籍——《太平经》(即《太平清领书》),据说出自东汉于吉之手,后来传给琅邪人宫崇。全书原有170卷,以“十天干”为部,每部17卷,但由于年代久远,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已有缺佚,现存明代《正统道藏》中的《太平经》仅57卷。今人王明先生据《正统道藏》本的《太平经》残部以及唐人闾丘方远的《太平经钞》,编成《太平经合校》,这是目前最为完备的本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0月28日,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共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座谈会,庆祝《中华道藏》编纂出版工作的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傅铁山,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  相似文献   

20.
正道教的经典总集名为《道藏》。现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国道教协会从1997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历时8年,对明《道藏》进行整理、点校和少量的增补,于2004年出版了《中华道藏》。这是当代道教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由于《中华道藏》主要是对明代《道藏》进行整理,大量明代以后的道教典籍未予收录,大量流传于民间的道教经书和科仪文献亟待抢救、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