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以梅花为精神皈依的"梅痴"张大千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艺术生涯中不断叠加着与梅花的众多交集,总结出了一套独属于自己的画梅理念。在进行梅花创作的艺术实践中,张大千秉持体察物态写其形,取法自然得其色,从心而作显其神,力求"形神兼备"的创作理念,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以独到的画梅技巧和明确的艺术观念展现了他对如何画好梅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梅花馔     
正"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值天寒地冻、北风凛冽之时,疏影横斜、清雅俊逸的梅花却开得异常热烈,芬芳清冽,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与推崇。闲读诗书,却发现梅花不仅作为一种花卉可供观赏,亦可入菜调成佳肴。梅花可分为观赏梅和食用梅。观赏梅指花梅,食用梅主要指白梅。白梅将开之花蕾,被称为绿萼梅花,花瓣为白色,香味极浓,尤以"金钱绿萼"最为上品。宋人最爱梅花,那时梅花便被做成多种食物,其中最著名  相似文献   

3.
正但凡才志超群、成大事者,所禀赋的气质都有异于常人。此气质不同于那种小家子气,而是一种大气。究其来源,虽有先天的因素,但主要还是后天长期善养浩然正气使然。大气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从一个人的言谈、文字、举止和为人处事的细节上自然流露出来的,反映了一个人的胸襟和气质。这种人目标远大,有吞吐四海之志。如身为雇工的陈胜,年轻时与耕田的伙伴们谈论志向,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燕雀安知  相似文献   

4.
梅魂     
正"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因其特有的品格与姿态,自古以来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北宋诗人林逋所作的七律诗《山园小梅》是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咏梅诗作,诗人未直接写梅,而是独辟蹊径,通过池中那淡淡的梅花"疏影"和月光下那沁人心脾的"暗香"来说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动一静之间,曲尽梅之风姿,以水、月陪衬,更是突现了梅花凌寒怒放的神  相似文献   

5.
低调之美     
正《菜根谭》有句名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由此可知,"低"既是成功之要诀又是处世之良方,它演绎出深厚的境界、风范、哲学、修养。低调的人,如梅花,暗香浮动;如兰花,清幽出尘;如菊花,有淡然的君子之风。竹外桃花三两枝,低调的人虽寥寥,却构成了世界生动的风景,让人赏心悦目。低调是平和恬淡,对人对己,说话处事,不张不扬,不骄不狂。这样的人,逆境时能忍耐,顺境时知收敛,才高而不自诩,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们办公室里,老王是出了名的"蔫人"。老王做事总是唯唯诺诺,小心谨慎,为此大伙总爱拿老王来开心逗闷,开那种没大没小的玩笑,反正老王是不恼不怒,大家也就习以为常。同事小刘和老王联系,就总爱拖长声音说:"喂!你是老王吧!"从而引得大家呵呵大笑。老王平时做的事都是些费力不讨好的琐事,擦桌子、扫地、端茶、倒水,自然大家也就认为老王也就是这样的闲职;或着就是那种大家相互推脱有难度的"大事",譬如领导重要讲话和  相似文献   

7.
悲与喜     
得而复失,让人痛苦。如果从来就没有"得"过呢?没有得,就没有"失"?我的意思是说,"得"是"失"的根源,要免除"失"的痛苦,我们要从源头入手,要消灭"得",消灭那种容易复失的"得"。不要去争那种容易失去的"得",超出我们的必须的"得",是容易失去的;不符合我们本性的"得",也是容易失去的,这些  相似文献   

8.
中国几千年来传诵的"不言利"的道德教育模式,不但忽视了作为人所需要的包括政治上、精神和物质上的一切权"利",而且从客观上还鼓励了某些人的道德沦丧,所以,只讲义务不讲权"利"的道德,决不能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作为道德教育者必须从这一点出发,一方面使道德教育适应人的天性发展,另一方面在自爱和爱他的基础上发现那种高贵精神和思想的种子,从这样的人身上着手道德精神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傍梅居     
正闲来依窗晒太阳,想我要是有一间从前的旧屋就好了,宅旁种几棵高低不一的树,傍梅居。树当然是梅树。那种长在旧书和古画中的树,还带着时间的香味。我说的是傍梅居,傍梅树而居。傍梅居的房子,可做书房。看书或者做梦,都有梅花的清香。这样的房子,丰子恺的漫画  相似文献   

10.
作为"神秘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督教神秘主义"涵盖着体验和学说两个互为表里的层面。个体对神之在场的直接体验是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系统的核心,而基督教神秘主义学说体系是在借助语言、逻辑和文化传统对体验本身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形成的。鉴于此,本文摒弃那种超然的、不带偏见的、条分缕析式的历史建构主义的、心理学的和现象学的研究进路,而选取一种与其核质相契合的研究方法,即神话法和象征法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简略梳理了基督教神秘主义与教理神学间的关系,以及在此视域下基督教神秘主义与其他所谓"世俗领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荀子的"性恶论"是以特定的人性的内容为基础的。事实上他并不关心"性"是否让人成为了人,而只注重这"性"让人产生了怎样的行为。在荀子看来,属于性的东西有两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如目辨白黑的能力)和欲望。而荀子所谓的那种人本身具有的基本能力是无法推动人产生行为的,因而行为产生的原动力就落在人的欲望上,而"恶"也最终落脚在欲望上。因此,人的弃恶从善也最终转化为如何对待欲望。  相似文献   

12.
正梅花是中国古典文学常见的审美意象。岁暮冰雪而不枯,众芳摇落而独放,清香幽雅,风韵超绝,其幽贞之姿,凌寒之质,一向是文人墨客反复咏唱的题材。在古典诗词中,咏梅花的作品不计其数。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融合为一体,赋予梅花意象如下内涵:高洁脱俗的风骨,旷达坚贞的心志。梅花资质优雅,清香可人。梅之美,不仅在形貌,  相似文献   

13.
正春有桃花,一如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又如鸟有双翼、鱼有游鳍、人有青春,若无后者,于前者而言将是一种无法补救的缺憾。于是,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开在晴空丽日之下,开在古典诗词之中。杏花也美。"雨洗杏花红欲滴""西园雨打杏花稀""社雨  相似文献   

14.
很多人都知道,在我国广袤的沙漠上,生活着一种普通的植物——梭梭。它们被誉为"沙漠梅花"和"沙漠卫士",是我国荒漠区最重要的植被类型,也是亚洲荒漠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植被。众所周知,沙漠地区环境十分恶劣,要想立足其中,困难自然不小。但是,梭梭树做到了。作为灌木植物,它们虽然一般只有三四米高,外形也不出众,可是梭梭树丛顽强挺立,迎风顶沙,给沙漠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沙漠独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脸"的道德形而上学的全新阐发,意大利当代左派哲学家阿甘本将当下社会中人与"脸"、政治与"脸"、物与"脸"的总体关系进行了全新的剖析,并将过去那种只将"脸"作为"工具"以及"部分价值"的传统判断直接倒转过来,第一次把"脸"放置在"打叉的"本体的地位上进行哲学讨论。其关于人是"脸"、政治是"脸"以及物是"脸"的论说贯穿整个文本,并借此向当今学术界的政治、文明乐观主义直接开战。  相似文献   

16.
"栖居之思"是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按他的解释,"栖居"也即"筑造",是人最根本的存在方式。筑造有四种基本方式。诗(作诗)为其中之一,不过更源始、更根本。因为作诗既能通过语言命名存在和万物,从而为人敞开一个世界,又能为人的栖居采纳尺度,从而使人成为人所能是的那种存在者。人的栖居是"诗意的",指的不是理想中的未来的生存可能,而是人"在这大地上"生存的本质。栖居的"非诗意的"现实,是由于蓄意贯彻自身意志的现代人,通过技术对世界的过度算计造成的。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回到栖居的诗意本质。  相似文献   

17.
在"四君子"(梅、兰、竹、菊)题材中,梅花位列第一,它一直为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家所钟爱,并且代不乏贤,诸如,宋代的杨无咎、元代的王冕、明代的明四家、清代的扬州八怪以及海派诸家等。尽管表现的是同一种题材,但是,在不同画家笔下的梅花,其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又各有千秋。文章以美术史上两位著名的画梅名家王冕和罗聘为例,比较他们画梅的异同,并分析风格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臧宏 《孔子研究》2019,(1):12-19
孔子的君子观念,主要可从四个方面入手加以考察和把握:一是通过对"君子"与"学""道""命"(天命)相连的辨析,可知"君子"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如孔子那样立志于学天道、知天命的人。二是通过对"君子"与"仁""义""礼""智"相连的辨析,可知"君子"是达"天德"的人,即"己心"与落入具体事物中的"天心"(仁义礼智)合一的人。三是通过对"君子"与"小人"对比起来的辨析,可知他们之间的区别不但表现为道德上的善与恶和社会地位上的高与低,更表现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迥然不同,只有那种进行整体思维而又处在永恒觉悟过程中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四是通过对"君子"与"儒"相连的辨析,可知"君子儒"就是具有大思维、大觉悟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不会被"分别识"和各种妄念牵着鼻子走,才能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五日一候,三候一节,六节一季,四季一岁。候、节、季、岁,是为节气之数码。雨水的首候与三候各有一降雨过程,前为中等夜雨,后为黄昏微雨。古籍中记载的雨水三候,"獭祭鱼"须在水边看,"鸿雁来"当为高处观,"草木萌动"若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应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惊蛰前日下午,随两位植物达人上大蜀山。山道上的梅花,大多随风飞坠,只有"宫粉"一枝潇洒。形色各异春生植物的小花,则同心协力,打起精神,安享一年一度的欢乐时光。此  相似文献   

20.
正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独处如饮佳酿,其中妙处只有自己懂。我觉得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审视生活、反省自己和享受孤独的能力。独处的时候,直面自己,直面内心,可以用最舒服的状态来面对自己,所以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