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沙盘游戏模具收集与主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沙盘游戏治疗要使用模具创造“沙盘世界”,模具联结着来访者和治疗师,并把来访者的潜意识形象地呈现出来,是治愈的因素之一。因而模具收集非常重要。沙盘游戏主题是对沙盘游戏模具所表现的象征性意义的总结,是来访者游戏中心理内容的集中体现,通过对一系列沙盘游戏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游戏者心理的转变和成长。  相似文献   

2.
彭贤  朱丽霞 《心理科学》2011,34(3):723-726
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划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选取1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无干预。结果 团体沙盘游戏促进大学生了解自我、提升自信心、明确生涯目标、增强生涯决策能力。结论 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得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10项目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 RRS-10)和贝克抑郁量表对山东省两所医科院校8019名新生进行调查,使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RRS-10在不同性别和抑郁症状医学院校新生中的测量等值性。结果发现,抑郁症状阳性组的RRS-10总分、强迫思考和反省深思因子分显著高于抑郁症状阴性组;RRS-10在男性和女性、抑郁症状阳性组和阴性组样本间的形态等值、弱等值、强等值和严格等值模型均成立。结果表明,RRS-10的二因子结构在不同性别以及抑郁症状医学院校新生间具有测量等值性。  相似文献   

4.
沙盘游戏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在临床实践方面呈逐渐深化的趋势.研究者们主要以箱庭特征和个案研究为主要方法,考察沙盘游戏疗法在不同心理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本文主要回顾了沙盘游戏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和诊断评估研究,证明了沙盘游戏疗法在我国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并对今后沙盘游戏疗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调查中国林县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状况.对中国林县PD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痴呆诊断、运动功能损害评估及其他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抑郁、焦虑、睡眠评估.PD患者MMSE平均分为19 (15.00~22.50)分,正常对照人群MMSE平均分21(17.25~24.00)分.两组人群时间定向和MMSE总分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抑郁自评分数平均为(39.43士7.95)分,正常对照人群平均分数为(33.34±9.36)分,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D患者焦虑患病率(43.3%),与对照人群间差异不显著.38.81%PD患者便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D患者常见非运动症状,以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焦虑、便秘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基于精神障碍的网络理论,采用中文版流动调查中心抑郁量表对36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使用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我国青少年抑郁的核心症状,比较不同性别和抑郁程度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特征网络差异。结果发现:(1)我国青少年抑郁的核心症状为压抑情绪、失败感、悲伤和乏力;(2)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网络结构、网络连接强度和核心症状不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抑郁程度青少年的抑郁症状网络结构、网络连接强度、核心症状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大学生进食障碍症状的类别特征及其与抑郁和性别的关系,使用进食障碍检查自评问卷6.0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对575名大学生施测,采用带预测变量(抑郁)和分类结果变量(性别)的潜在剖面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进食障碍症状可划分为体形关注组(62.4%)、体像顾虑组(28.0%)和进食障碍风险组(9.6%);抑郁得分越高,个体被归为体像顾虑组或进食障碍风险组的可能性越大;女性属于体像顾虑组和进食障碍风险组的可能性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效果。方法: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筛选在人际交往有困难的12名初中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照组不做干预。结果:团体沙盘游戏对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表达交谈有着显著效果。结论:团体沙盘游戏可以作为初中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加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相似文献   

10.
"沙盘游戏"的理论分析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受荣格积极想象技术及其理论的启发 ,吸收了威尔斯 (H .G .Wells)、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 (MargaretLowenfeld)等人有关儿童游戏理论与操作之精要 ,多拉·卡尔夫 (DoraKallf)在 2 0世纪 6 0年代初创设了“沙盘游戏”理论。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有效而独特的挖掘人类潜意识的技术 ,在国外的发展非常成熟 ,应用十分广泛 ;而国内缺乏对该理论的引介与探讨 ,我们结合正在广州育才幼儿园所做的个案研究 ,概要介绍沙盘游戏的理论与操作 ,进而探索“沙盘游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初始箱庭作品的视角,考察父母婚姻问题对子女心理成长的影响及表现。采用实验组VS对照组研究设计,对两组共60名被试的初始箱庭作品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实验组大学生的箱庭作品在玩具选择类别和数量、箱庭场景和主题、动沙方式和制作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初始箱庭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验组被试内心不够丰富、防御性强、自我不够稳定、创伤感比较突出等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箱庭疗法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顺森  徐洁  张日昇 《心理科学》2006,29(5):1186-1189,1177
以18名考试焦虑初中生为被试,采用等组前后测设计,以考察箱庭疗法缓解考试焦虑的效果,并与放松训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箱庭疗法与放松训练一样能够有效地缓解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但其干预效果的保持性要优于放松训练。  相似文献   

13.
对401名大学生施测《学习倦怠量表》,挑选60名学习倦怠高分者,将其中实验组30名等分为5个团体,分别参加8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箱庭干预,运用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探讨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与控制组相比较,团体箱庭干预组《学习倦怠量表》得分显著降低,其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两方面得到有效改善,但去个性化行为的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孤独人群箱庭作品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日昇  陈顺森  寇延 《心理科学》2003,26(6):1082-1085
对通过UCLA孤独量表选出的具有孤独症候群倾向的14名大学生28个箱庭作品的分析,发现其箱庭作品表现出以下特征:①缺乏生机活力;②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渴望和对交流对象的挑剔之间的矛盾;③对自我认识的迷茫;④对曾有过的精神家园的留恋和对营造现阶段精神世界的追求。研究还发现,箱庭作品不仅反映人的心理状态,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15.
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19名考试焦虑初中生为被试,运用等组前后测实验方法,考察团体箱庭疗法干预考试焦虑的效果,并与放松训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团体箱庭疗法与放松训练一样能够有效地干预初中生的考试焦虑情绪,团体箱庭疗法干预效果的保持性优于放松训练。  相似文献   

16.
对一名受虐男孩的箱庭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对一名13岁受虐男孩(小N)实施了25次的箱庭治疗,研究了该儿童箱庭治疗过程的特点及箱庭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个案的箱庭治疗经历了问题呈现、自我调适、对抗斗争和问题解决四个阶段;箱庭治疗过程中,个案所使用的玩具数量及种类从贫乏单一转向丰富多样;经过箱庭治疗,个案的抑郁、焦虑情绪得以较大缓解,自我意识得到提高,同伴关系显著改善,学业成绩也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reports on the use of the Ericksonian approach combined with sandplay therapy to assist children who present with depression, a troublesome developmental barrier. Participants were six children and/or adolescents with depression (two males and four females; age range 7 to 18; ethnicity: five white and one black). The intervention occurred once a week over a two-month period (eight 60-minute sessions in total). Outcome data were collected using qualitative interview and thematically analyzed. The Ericksonian approach to sandplay therapy had an overall positive effect on children who experienced depression as a developmental barrier.  相似文献   

18.
周念丽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12,35(6):1507-1512
摘 要: 通过沙箱作品来解读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是为常见,然根据其作品来区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功能的研究尚少,本研究力图为此进行探索。通过对126名已有医院诊断书的3.2~14岁ASD儿童的沙箱游戏行为、微缩玩具摆放过程观察及作品分析发现,ASD儿童功能越高,其沙箱游戏总分和沙箱游戏各观察维度的得分也越高,差异显著性均达到p<.001。ASD儿童功能越高,其沙箱作品的整合性、空间布局和想象力水平也越高。运用沙箱游戏或可区分ASD儿童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探讨箱庭治疗对抽动症儿童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对一名抽动症儿童进行15次箱庭治疗,综合使用作品分析、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治疗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个案的变化经过问题呈现、转变和自性三个阶段,箱庭治疗所提供的自由受保护的空间、矫正性的情绪体验以及良好的咨访关系等能够帮助个案减少抽动症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