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为世博舞     
吴幼琴 《天风》2010,(7):21-21
<正>"暮归的渔火,向天的长歌,唤醒沉睡的家园;钢铁的铿锵,长鼓的激扬,迎来岁月的欢唱;琴声的悠扬,生活如诗画,展示我盛世中华……"大幕徐徐落下,掌声阵阵响起。我们"家园·印象上钢"  相似文献   

2.
思乡令人老     
正一个人的故乡,是滋养他心灵的家园,不论岁月多久长,相隔有多远,都无法将它挥去。我在故乡生活了五年,那是生命最初的幼年时代。1978年我一周岁时,父母因为生计所迫,把我寄养在乡下。从此,乡村成为我的成长家园:在荒芜的田埂上嚼着草根,在滚滚的麦浪里纵情奔跑,与天地间一切放养的生灵相依相伴,昆虫、禽鸟、牲畜以及溪流、泥土。记得被父母接回身边时,我被妈妈戏谑成"小叫花子"。他们重新装扮了我,试图在心灵与身体上重塑一个光鲜的女孩子。然而,我的骨子里  相似文献   

3.
正长久以来,我在自己的法国哲学研习中有一大困惑:我的专业领域和学术方向主要是当代法国哲学,对于我来说,本应属于"自我"之传统的中国哲学反而成为"他者"或"异托邦",本应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却成为了陌生、隔绝的世界;那么,作为"自我"之研究领域的"法国哲学"如何接纳和吸收作为"他者"的"中国哲学"?换言之,我应当如何在研究"法国哲学"的同时思考"中国  相似文献   

4.
《青年思想家》“家园”栏目编辑: 你们好! 当我收到《青年思想家》杂志的时候, 一份久违的亲切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散发着墨香的书页。我首先翻到“家园”栏目去浏览。知道“家园”是在校大学生们主持编辑的,我带着对刚刚过去的学生时代的留恋,期待着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份惊喜。我的确惊喜了,同学们用青春和热血,用严肃的思考和蓬勃的朝气,给杂志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4)
正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故乡家园"不断为人传唱,因而成为重要的书写对象。从元人文集的载录来看,以马祖常、金元素和答禄与权为代表的基督徒(当时称为"也里可温")诗人群体也创作了一部分家园主题的文学作品。不过,对于全民信仰基督教的群体而言,也里可温诗人们的"家园印象"则内蕴更为复杂的认知心理,也呈现出异同并存的文化样态。一、作为"宗教家园"的拂菻在基督教信仰中,耶路撒冷是一座充满神圣意蕴的城市,是所有基督徒灵魂的家园与朝圣的终点站。不过,中国典籍里并无耶路撒冷的具体对  相似文献   

6.
3岁的时候,一场重病差点夺去了我的性命。7岁的时候,大家都叫我"小不点"。父母却不把我当"小不点"照顾,他们让我跟山村同龄孩子做一样的事:做饭、煮菜、割猪草、上山打柴。8岁读小学的时候,5里的山路,除了下雪天,我只能光着脚  相似文献   

7.
我像妈妈     
在我的一生中,常常会听到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我听到这话并不在意,因为我压根儿就不相信。15岁的时候,每当有人对我说"你长得真像你妈妈",我总是这样回答:"不,我不像她。她是大人,而我不是。"毕竟,为什么要说一个十几岁的少女长得像妈  相似文献   

8.
陈丰盛 《天风》2012,(4):58
悔改之初,我读了一批属灵书籍,其中一本是《司布真传》。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司布真牧师年仅17岁就已受聘为一间教会的牧师。仅25岁,其讲道震动整个英国,给英国教会带来属灵的复兴。后来,我进入神学院深造,经常祷告说:"主啊,让我被你重用,可以像司布真一样。"有意思的是,由于我以司布真为自己的榜样,所以也梦想着25岁被神重用。当然,到25岁时,神迹并没有出现,因为那时我刚从神学院毕业。现在想起来,发现在中国教会中,像我这样有"名牧大用"心态的传道者不在少数,追捧、看中"名牧重  相似文献   

9.
娘的念     
正娘的念,是我。娘活90岁,唯念我。娘膝下两男四女,我老小,坊间称"老疙瘩"。我的大哥、大姐、三姐,年纪轻轻,就走了。不久,娘的夫,我的爹也走了。那时,我娘44岁,我才3岁。生离死别,未曾压垮一个女人,年纪轻轻。娘说:"我要眼盯眼瞅地看着你长大……"刚守寡,娘俊慧矜秀,贤淑惠敏。一袭好身材,一手好女红。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提亲者众,娘皆不为所动。娘说:  相似文献   

10.
许继嵘 《思维与智慧》2009,(2):M0002-M0002
我爱《思维与智慧》,因为她是:人文的天堂,精神的家园,快乐的驿站,心灵的盛宴。  相似文献   

11.
正宫崎骏的电影《侧耳倾听》里,我最爱的一个场景是:圣司骑单车载着阿雯去看日出,在上坡时,圣司骑得很费劲,却仍在坚持,对阿雯说:"我早就决定要这样载着你翻山越岭。"然后阿雯跳了下来,说:"我不要变成你的包袱,我也早就想好了,要在背后支持你。"看完后,我的少女心简直"咻"地一下飞起。十七岁的我留着如阿雯一般利落的短发,也想要写本故事书;十七岁的我骑着单车上下学,清晨的风把校服吹得鼓起,  相似文献   

12.
我想以提出“在寻求人类家园的过程中,我现在何处?”这个问题作为机会,尽可能简略地阐述我的某些观点。这样做很可能无法为有关东方和西方对我的“影响”的论述留下多少篇幅,所以我先讲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爱《思维与智慧》,因为她是:人文的天堂,精神的家园,快乐的驿站,心灵的盛宴。我爱《思维与智慧》,因为她是:思维的开发区,思想的后花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15.
心愿与信念     
爷爷曾经说过倘若沿着丝绸之路寻根中国回族穆斯林从古人踩下的足迹能佐证,是西亚祖先①用骆驼嫁接了与神州炎黄的血缘父亲曾说过五十六朵花争奇斗艳出土文物熠熠晶莹折射回回民族把华夏沃土看作生生不息的摇篮我说啊,如今在中国每座清真寺上空“邦克”高亢,②鸽哨嘹亮,相依相恋会礼阿訇朗朗的“呼图白”③言词里吐露清香,沐浴着穆斯林幸福的笑靥于是,我们虔诚做“都阿”④地球村岂容生灵涂炭家园与家园,不应是蚯蚓在战壕游动的地盘家园与家园,该是和平相处的好邻居好伙伴我们虔诚地祈祷世界所有穆斯林如同中国穆斯林一样在真主赐予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合欢树     
正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远方     
正17岁那年,最要好的女同学问我:等你长大了,最想干什么?那时校园里正流行一首歌《那一年我十七岁》,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背起行囊,穿起那条发白的牛仔裤,告诉妈妈我要去远方。"那一刻,许多美好的遐思,都充满诗意地向我招手,如梦轻盈,如花芬芳。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妈妈对我说,填报的学校离家要  相似文献   

18.
和谐是人类普遍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家园,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宗教也不例外,尤其是以"和平"为宗旨的伊斯兰教。"伊斯兰"阿拉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传统美学词汇的"失语"困境入手,力图寻找现代美学话语的真正词汇,最后指出"失语"困境中的美学应该有自己的话语家园--以审美意识语言为核心的系列生态词汇.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1,(3):36-41
身处闹市,鸡鸣寺每天都要迎来送往许多来此寻找心灵缓释的人们。而菩提轩,就是为人心安顿提供的一个家园。“反正我也不想活了,今天晚上回去,我就买一桶汽油、把公公、婆婆、老公、小姑、还有我自己、全部烧死,大家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