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渭祥 《天风》2005,(4):22-23
祷告是神儿女的一项权利,我们可以把我们生命中的忧虑和生活中的担子放到神的手中,让他替我们解决 问题。可是不少信徒总是感到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神许多时候并没有听他的祈祷,这使他们十分沮丧,也严 重影响了继续祈祷的信心。不是说"祈求就得着"吗?为什么我的祈祷总是未蒙应允?关于祈祷不蒙应允,原因 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圣经的原则中找出人方面的原因有多少,从而来调整我们祈祷人的状态,使 我们的祈祷没有阻碍。  相似文献   

2.
张再亮 《天风》2014,(6):57-57
六月,圣山收获的季节主啊!  相似文献   

3.
张再亮 《天风》2014,(8):41-41
主啊!  相似文献   

4.
张再亮 《天风》2014,(10):47-47
主啊,十月了 看哪,你的祭坛 多少仆人 折断过翅膀 跌倒在路上 求你扶持 以致不再彷徨 超越奢望  相似文献   

5.
史爱军 《天风》2017,(2):12-13
禁食祈祷不是向神绝食抗争从而获益,也不是标榜自己属灵的范式近期热播的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当世界上你所珍惜的一切正在饱受摧残,你该怎么做?”我想基督徒能够条件反射地想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答案就是两个字——祷告。在圣经所涉及的诸多种类与方法的祷告中,我要谈谈对于禁食祈祷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帮手与元帅     
陈鼎亮 《天风》2008,(10):9-9
在危难、困苦中,我们不断地祈祷,寻求上帝的帮助,让上帝听我们的祈求,照着我们的计划成全……渐渐的上帝好像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好的帮手,随时随地供我们差遣,被我们使用,我们忘了上帝是主人.我们是仆人……  相似文献   

7.
新媒介的飞速发展不仅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也对电视新闻的采编与传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以安徽卫视的《每日新闻报》为例,可以看出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在新闻的内容来源、播报形式和传播效果等方面,都与正统新闻节目有着显著差异。将新闻的锐度、综艺的态度和微博的思路融合,有可能是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神就是爱     
吕延阁 《天风》2011,(2):20-20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茫茫的人海中,主耶稣把我拣选。从我心里相信、口里承认的那刻起,主耶稣基督便陪伴我,度过人生的每一天,让我沐浴在他的大爱中……我时时在想,主为何如此爱我呢?  相似文献   

9.
仁慈的上帝     
杰克是一位做小买卖的生意人,他每天早晨都会向上帝祈祷。他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他依然每天早晨向上帝祈祷。没有几年的光景,杰克就成了富翁,但他还是每天早晨向上帝祈祷。一天,杰克家突然遭遇火灾,所有的家产被烧了个精光,他也被无情的大火吞噬了宝贵的生命。杰克见到上帝,愤愤不平地说:“上帝,您也太不仁慈了吧,怎么忍心看着大火烧光了一切,还结束了我的生命,难道我对您的敬拜还不够吗?”  相似文献   

10.
人的尊严是生命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康德的人性公式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的尊严观。由于对人性公式的片面理解,生命伦理学中的"康德主义"否定人类尊严的平等性,遮蔽了康德的尊严概念本应具有的重要理论功能。人性公式论述的是尊严的道德要求,而非尊严的基础。构建康德的尊严观,需要超越人性公式之外对康德的尊严理论进行阐释。通过分析人性、人格和道德自主等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得出以下推论:人类个体的尊严并非来自于个体自主选择的能力,而是来自于个体对人类整体尊严的分享;人类整体的尊严来自人类道德自主的潜力,而非已表现出的能力。这样的尊严观恰恰认可并论证了尊严概念在当代生命伦理研究中所承担的不同于以往的功能,并有助于解决当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相似文献   

11.
魏士玲 《天风》2002,(3):21-21
主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约6:36)唯有神的话语,才能给我们饱足,才能增长我们的灵命。圣经既是生命的粮,一天不吃就饥渴,所以我们应该天天研读圣经,每天应像小鹿渴慕溪水一样去研读圣经。在我们的教会里就有几位老姊妹认字不多,信主以后,心灵里有极大的饥渴,极大地爱慕神的话语。不认识的字就问别人,昼夜学习圣经,现在她们能流利地读经、唱诗、祷告,灵命有了很大的增长。读了圣经中神的话语,他们明白了神的含义、神的圣洁、神的智慧、神的大能,神对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12.
张丽丽 《天风》2010,(8):59-59
<正>~~  相似文献   

13.
曾庆云 《天风》1995,(6):40-41
我们需要祈祷,上帝等待我们祈祷。 祈祷好比铁轨,上帝的行动犹如火车头,祈祷带来上帝的工作。 有效的祈祷就是按神的旨意去祈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伦理一神教,关注生命是犹太人一神信仰的精髓之一.在追溯生命的源起,探讨生命价值,追求生命的延续和保护等问题上,犹太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判断.犹太人对生命的看法具有现世性和族群性的特征,理论上是一种信仰和思维方式,是犹太人虔信上帝的呈现;实践上,又是一种行动方式和行为品格,引领犹太人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族群延续.这种生命观,对任何有兴趣思考自身价值的个人和群体都存在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友洪 《天风》2004,(2):27-2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而荀子则主张人性为恶。儒家其所以强调人性本善,目的在于试图通过教育避恶扬善。而法家则坚持人性本恶,旨在建立法制,以法止恶。虽然角度不同,但目标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作品时时透露出青春的色彩,在其悲凉与冷峻之中深深埋藏的是对青春的热情与对爱、美的孜孜追求.通过感性的身体写作,勃发膨胀的生命欲望,传达永恒的悲剧主题.  相似文献   

17.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其原因在于他把"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这也是屈原不同于儒道之避免悲剧的根本原因。"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相似文献   

18.
信仰偶感     
正虔诚的信仰能弥补人性的残缺。信仰是天主用苦难的材料,以祂奇妙的智慧和超凡的德能,帮助我们重建生命的宫殿。我们离家太远了,以致找不到回去的路。信仰就是我们的向导。祈祷是我们在和耶稣做一笔肯定盈利的买卖:我们空手见他,回来时却是富翁。不过,交易的媒介不是货币,而是心。  相似文献   

19.
张效法 《天风》2008,(12):6-8
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 ——诗103:8  相似文献   

20.
斯源 《天风》2002,(8):22-23
摩西五经,被称为律法书。上帝为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制订了有详尽条文的律法,为使他们为人处事有法可依。律法独独为以色列民所得,这本身就是神的恩典。天地万物都是神赐给人的。创世记1章28节教导我们,人要使用和管理万物,更要善待生命,珍惜神的恩典和恩赐。这是持守律法的精义。为什么?因为律法的精义,不是在冰冷的条文,乃是教人待人接物有爱心有善意,对一切的生命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