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某一观点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指的是这一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即“怎么样”的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逻辑上看当然是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而形成的。因此,判定“实践”是否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首要的基本观点,根本上不是看“实践”在促成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的作用即着眼于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成为它自己,而是得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的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么样”的。就此而言,得出“客观实在”或“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便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查阅国外哲学刊物,尽快地了解外国哲学的研究现状,本刊从本期起新辟“国外部分哲学刊物介绍”一栏,介绍各国主要的有影响的哲学刊物,其内容包括该刊的主办者、该刊的历史、方针及主要内容等。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建议和要求,共同办好这一栏目。本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图书馆阅览室提供。  相似文献   

3.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5—16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西南大学等3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的8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在“西方政治哲学”这一主题下,与会代表围绕“人权”、“世界主义”、“普遍主义”等议题,从西方古典政治哲学和现代政治哲学两个层面展开了气氛热烈、内容丰富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世界哲学》2003,(3):111-111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nternation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Philosophy(ISCWP)]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会议东道主)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PA)]合作,将于200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主题为“哲学交锋-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y andChinese Philosophy)”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届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说起“某某哲学”(如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历史哲学)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类源自我们思考这某某事物时的想法。这些想法必定是哲学的,也就是说,它们一定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诸观念意外地联系起来,例如,框定的讨论与艺术思想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杨国荣 《学海》2003,(4):26-32
哲学究竟是什么 ?在追问存在的同时 ,哲学总是难以回避这一元哲学意义上的问题。以智慧的追求和探索为指向 ,哲学之思奠基于知和行的过程 ,展开于世界之“在”和人自身存在的内在统一 ,并具体化为对“性与天道”的绵绵沉思。作为对世界总体上的把握 ,哲学试图达到的 ,是真实、具体的存在。在“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追问中 ,哲学从类和个体的层面 ,不断地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统一和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南开大学哲学院承办的"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2年年会于2012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大学、安徽大学、黑龙江大学、山西大学等47所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世界哲学》、《哲学动态》等多家杂志,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就会议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与会代表共提交69篇论文.会议围绕"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这一主题及相关学术问题组织了四场大会发言和八场小组讨论.研讨所涉及的议题主要有"政治哲学"、"生活世界"、"实践哲学"、"形而上学与认识论"、"宗教、文化与政治"等.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的理事改选工作,产生了两学会新一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在哲学视域下的性别问题,推进性别哲学各种思想和观点的对话,由全国妇女/性别学科发展网络主办,东北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哲学系承办的第四届性别哲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10.
燕连福 《世界哲学》2009,(3):156-160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这种阐释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观、宗教观、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彻底的“身本主义”特质;这种阐释给我们的当代启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是“隐身于世界”而是“挺身于世界”的哲学,其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身道合一”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刘丰 《中国哲学史》2023,(2):119-128
蒙培元先生的理学研究以朱子哲学为核心。他在晚年对朱子哲学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而且也突破了早期的一些观点。就朱子哲学中的理气观来说,他从早期的观念论转变到晚年的存在论,从两个世界转变到了一个世界。蒙先生认为朱子哲学中的“心”具有本体的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他的情感哲学与境界理论。蒙先生还从境界说转出了生态说,将朱子哲学以及中国哲学的诠释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中国哲学其实就是深层次的生态哲学。这是蒙先生“接着讲”宋明理学,“接着中国哲学生态观讲”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生活的哲学     
在缪勒的《辩证法》(Dialectic,1953年,纽约)这本书中,有一章是“伦理学”。本译文只译出“伦理学”中的一节。缪勒在这一节中,首先叙述和批评了伦理的唯物主义、快乐主义、进步哲学、道德主义与反道德主义,说它们“夸大和孤立生活的要素”,都没把握住生活的辩证的整体。缪勒于是提出他的生活的哲学。他认为生活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是“诸矛盾的一个不矛盾的统一性”,“其中没有一方面能有希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道德的绝对理念应当存在于生活的斗争中而又超出生活的斗争。他的生活哲学的辩证原则是:“无条件地肯定”“道德的斗争”,“不要夸大或孤立一个价值而牺牲别的价值”。他认为,活力和精神是伦理的两极,这二者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依存。如果只有精神而没有活力,那么精神就成为死的精神,这样就陷入了道德主义和形式主义。如果只有活力而没有精神,那么活力就没有意义与方向,这样就陷入反道德主义。在本节最后,缪勒强调“个人的快乐”和“社会的福利”这两个对立面的不可分的统一性,并借此反对共产主义。他说,“孤立起来的个人主义就成为一种与社会的福利相矛盾的‘粗野的自私自利’,而孤立起来的社会福利就陷入一种极权的共产主义。”缪勒的观点是一种反动的新黑格尔主义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凶恶敌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的特征;与其说是以“还原论”为其原则,不如说是以“系谱学”为其原则。凡此种种,都使中国传统哲学在其理论范式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身体性哲学而非意识性哲学。故我们看到,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古人不仅坚持“即身而道在”把身体提升到“道”的高度,而且还使该“身道”一以贯之地贯彻在诸如宇宙论、伦理学以及宗教观等中国古代的理论之中,使之成为通向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精神的真正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4.
牟博  储昭华  金兰 《世界哲学》2007,2(1):91-96
本文选译自旅美学者牟博教授为其发起并主持的“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建设性互动”专题研究项目撰写的主旨导言。作者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即着重通过对比较哲学研究所经常被责难的所谓“四宗罪”的深入辨析和重新评判,而对比较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问题提出了卓有见地的观点和设想,对于当今中国哲学和比较哲学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哲学对话园地: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异军突起的现代哲学思潮,对话主义(dialogicalism)可以区分为狭义的对话主义与广义的对话主义。狭义的对话主义,是指以布伯哲学为其代表的现代对话主义学说。它是在一战期间以及一战以后由诸如柯亨(Hermann Cohen)、埃布纳(Ferdinand Ebner)、罗森茨维格(Franz Rosenzweig)、埃伦伯格(Hans Ehrenberg)等众多哲学家和思想家所共同发起、参与的一种哲学化思潮。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作为现代性之结果的全球化进程向作为本土文化之结晶的中国哲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但全球化的后现代特征却为中国哲学的回归和重建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在此背景之下,原来按照西方哲学框架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史学科,面临着转换研究范式和叙述方式的艰巨任务。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不是从属性的,而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哲学形态,它们具有不同的范式,而且相互之间不可通约。所以,当代的中国哲学研究不应该以西方哲学为典范和标准,而应该以之为参照系和对话伙伴,通过现时代“视域”与古典哲学“视域”的相互“交融”,对于现实的哲学问题给出中国哲学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召开的“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1992年6月14—17日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一百多名学者,其中外国学者40余名.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哲学研究主要偏重于介绍评述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较少站在自然科学的前沿,提出自己的有独创性的观点,并且和外国学者平等地进行学术对话,可以说,这次会议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为我国学者与外国学者的学术对话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了我国学者的学术水平.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会者除参加白天的会议外,晚上还可自愿参加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有关科学实在论问题的研讨是在二个层次上进行的:一、关于科学技术中的实在论问题.各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实在论问题是讨论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2月20~2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当代哲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陈嘉映教授、韩林合教授、江怡研究员、李河研究员、张志伟教授等20几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共收到正式论文13篇、组织了6场报告。  相似文献   

19.
哲学具有三种基本形态,除了论坛哲学、讲坛哲学之外,还有实践哲学,亦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所奉行的哲学(“伦常日用之道”)。哲学研究也好,哲学教育也罢,都需要通过实践哲学产生效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作用。就此而言,哲学本身确具有教育(“教化”)功能(“无用大用之用”)。只不过哲学教育是相对于哲学研究而言的,讲坛哲学是相...  相似文献   

20.
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将哲学作为生活方式来实践,后者将哲学作为话语方式来实践.先秦诸子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形式,我们应该将它们作为生活哲学来对待,但是由于受到现代哲学观念的影响,我们通常将它们作为话语哲学来处理.这种哲学观念上的错位,必然导致我们无法很好地理解诸子哲学.通过对诸子哲学的恰当研究,进而复兴哲学作为生活艺术的观念,有助于现代专业哲学摆脱它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