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王母诸女:《墉城集仙录》与道教女性神谱上一节已经提到,女仙之所以“以金母为尊”,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她是阴性力量的最高代表。《墉城集仙录》以西王母为女仙之首,而将“天上天下三界十方”的得道女性全数隶属其下,这一安排固然有着仙界官僚等级体制的依据,但更重要的还是道教宇宙秩序的依据。杜氏“金母元君”传开篇就清楚地交代说:(西王母)乃西华之妙,洞阴之极尊……体柔顺之本,为极阴之元,位配西方,母养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道家阴阳论的宇宙模式中,大地、女性与母亲都同属于阴性力量的体现。西王母正是…  相似文献   

2.
在唐末高道杜光庭撰写的专门宣扬道教女仙信仰的神仙传记——《墉城集仙录》中,众女仙的完美形象常借助服饰设色的展现来完成.因此,墉城女仙服饰的“青”、“紫”符号语言传达着道教的视觉语义,并在女仙服饰设计中成为一种贯注着宗教经验与审美意识的文化表意符号.  相似文献   

3.
道教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 ,继承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发展先秦时期女性崇拜 (女神崇拜和女仙崇拜 )的基础上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女仙集传 ,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录》。本文拟就通过展现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所描绘的绚丽多姿的女仙世界 ,来探析道教女仙崇拜的若干特点。一杜光庭 (85 0— 933) ,字宾圣 ,号东瀛子 ,处州缙云 (今属浙江 )人。唐懿宗咸通 (86 0— 873)年间 ,应九经举落第 ,遂入天台山 ,师从陶弘景弟子应夷节学道 ,颇具声名 ,从唐僖宗朝至五代前蜀王建执政时期 ,杜光…  相似文献   

4.
道教的神仙有两个来源 ,一类是修成的 ,一类是降生的 ,修成的神仙是由人而仙 ,降生的神仙是由神而仙。他们虽然在人神之间相会于神仙的共同名称之下 ,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道教的女仙也有人仙和神仙之分 ,《列仙传》和《神仙传》里的女仙基本上是人仙 ,而到了《墉城集仙录》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里 ,就并存着人仙和神仙两类神仙了。从性别的角度检讨这两种不同类别的神仙 ,可以明显地看到 ,归属于人仙的女仙并没有摆脱一个男性的框架 ,而由神而仙的女仙才真正是宇宙和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5.
女神崇拜是世界各古老民族共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山海经》《墉城集仙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等经籍的整理,可初步分离出独立的中华女神谱.在上古神话中,以女娲和西王母为代表的众女神母养群品、教化众生,女神谱系已略具雏形.道教继承了史前女神崇拜,形成了以西王母为尊、墉城为治,以昆仑——上清系为主脉,并融摄民俗女神和历...  相似文献   

6.
孙亦平 《中国道教》2005,9(6):14-17
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领域,由于道教的神仙传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到唐代时,道教小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唐代道教小说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于唐末五代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手笔。杜光庭在撰写《道教灵验记》、《神仙感遇传》、《墉城集仙录》、《录异记》等书时,通过搜奇述异,塑造了许多颇具魅力的求道者形象,讲述了许多颇具传奇色彩小说故事。在杜光庭的小说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神仙感遇传》卷四的《虬须客》。《虬须客》因与后世影响甚大的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人物与情…  相似文献   

7.
道教神仙传记作为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角度反映出道教的思想发展脉络。作为唐宋时期的神仙传记《三洞群仙录》,它继承了前代的“神仙可学”思想,并且反映出了唐宋时期神仙观念“世俗化”的进程与女仙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著名的导引养生操五禽戏,不仅有东汉末年出现的"华佗五禽戏"(或称作"古本五禽戏"),明代中后期还出现了一种"新五禽戏"(或称作"明本五禽戏")。华佗五禽戏最先由东晋张湛等人编撰的《养生要集》收载,其后南朝的陶弘景将《养生要集》摘编为《养性延命录》,华佗五禽戏也随之转存其中。由于《养生要集》的亡佚,《养性延命录》本的五禽戏便成为迄今所见华佗五禽戏的最早版本。隋唐时期,华佗五禽戏还曾一度被道书《太上老君养生诀》载录并神化过。明代的新五禽戏最早见于《卫生真诀》,而非《万寿仙书》,之后又演化出《赤凤髓》和《内外功图说辑要》等版本。华佗五禽戏与新五禽戏之间以及新五禽戏的三个版本之间在功法等方面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的宗教都崇神,唯独中国道教才拜仙。仙——《庄子·天地篇》中说:“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许慎的《说文解字》则释为“长生仙去”。可见,仙是中国古人运用浪漫的幻想手法所塑造出的一种肉身长存和精神自由的形象,它特别表达了有限之人对生命永恒的向往。与许多宗教歧视妇女不同,道教从阴阳和合出发,倡导男女在修道上具有平等权利,对妇女抱有一种宽容甚至尊重的态度,从而吸引了众多的女性。与此相应,在宗教信仰上形成了特有的女仙崇拜。中国道教史上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女仙传记,就是唐末道士杜光庭的《…  相似文献   

10.
据《仙鉴》卷首各《序》和卷内文字可证赵道一号全阳,宋末元初隆兴府奉新县浮云山万年宫道士。赵道一精勤刻苦,对丹道玄学有深入理解,但不显于世,留存文献几乎未见任何专门记载。《仙鉴》除了常见的《正统道藏》本外还有多个版本,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残3卷本很可能是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所著录的元刻本,但经过明初修版,确切来说应是元刊明修本。国家图书馆藏残7卷本可能与国图藏残3卷本同为元刻明修本。这两个版本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所有《仙鉴》版本分属两个系统,即"前卷后集"本系统和《正统道藏》改编本系统。"前卷后集"本即按照《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6卷的方式编纂,应是赵道一原刊的早期刊本;《正统道藏》改编本拆分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前卷》36卷,且存在不少误、脱、衍、乱的异文,偶有扞格难通的地方。青岛博物馆藏《正统道藏》未经后世修补,其所收《仙鉴》有重要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多种道教文献所引《仙经》佚文,考证《仙经》是一部亡佚已久的重要道教典籍,成书于三国,作者为左慈,实为魏晋以前道教经籍的综录  相似文献   

12.
道教史上的女仙群体形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道教吸收先秦神话、宗法宗教及民间信奉的众女仙神,并融摄历史上修道有成的诸多坤道,形成了以西王母为尊、以上清派为主的女仙谱系。本文在勾勒女仙神谱全貌的同时,着重刻画了女仙中的杰出女冠。透过她们由凡入圣的事迹,可以一窥道教神仙世界修真女子的风貌与精神。笃信太上之道的女仙与女冠以传道教化、扶危救厄、行善济世、艺术创造等各种方式实践大道之真善美。  相似文献   

13.
吴筠,字贞节。唐权德舆是《权载之文集》卷三三《唐故中岳道士宗玄先生吴尊师集序》(又见《道藏》本《宗玄先生文集》卷首,下简称《权序》)、《新唐书本传》(卷一九六)、宋高似孙《剡录》卷三《仙道》、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贞节一作正节。见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下简称《仙鉴》)卷三七、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六引《高道传》。又作真节,见宋俞琰《席上腐谈》上。案:作贞节是也。贞节正与筠字之义相协。作正节、真节者、乃贞之音近而讹。(编者注:清雍正帝名胤祯,避圣讳,真改为正。如“真定府”改为“正定府”。据史载:雍正晏驾后的第十天。  相似文献   

14.
《论语·乡党》有"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一章,何晏《论语集解》引包氏注认为"东首"的位置当在南牖之下,郑玄却认为应当在北墉之下。南牖、北墉正好是士人寝室中南北相对的两个不同位置。本文通过考查两种不同经说成立的根据,说明了郑玄"北墉下"经说的思考过程,揭示了郑玄经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谓“底层女仙”是指《真诰》中存在的后天得道、与人间关系较为密切的女仙。因为她们都处于上清道教神仙谱系的中下层,故谓之“底层女仙”。《真诰》中的“底层女仙”来源有三:一是真实存在的女性,二是经《真诰》统一整理设计的女性,三是《真诰》从别处继承而来的女性。这种来源分类上的区别,所体现的是不同时期女仙身份设计理念的差异,其背后反映的则是南方道教上层化改造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八仙故事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并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仙话。他们经常云游人间,扶贫济危,除暴安良,奖善惩恶,施药治病,济世度人。在古典文学、戏曲、绘画、雕塑作品中,不少都是以八仙为题材。在“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图景中,人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神采俊雅,手持一朵荷花,飘逸脱俗的妙龄女郎,她便是八仙中唯的女仙——何仙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说,何仙姑是唐代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住云母溪。何仙姑出生的时候,紫云绕室,头顶生有六毫。十三岁的时候,她跟女伴人山采茶,走失了伴侣…  相似文献   

17.
正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日期:2016.2开本:线装16开册数:五册定价:3600.00元书号:978-7-5010-4528-0《御制全真群仙集》,三卷,明宪宗朱见深辑,明抄彩绘本,五册,九行十六或二十一、二十二字,红格红口,四周双边。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索书号11695。《御制群仙集序》称此书为朱见深在临政之暇,休息之余,检阅群仙修行总要,命工绣梓,以广其传。朱见深序后,有署名"荆陵世家/歇庵/雷阳子(即高宗周)"的序,称此书为姑苏应真  相似文献   

18.
关于陈撄宁学派这个问题,前人鲜有论及者,张广保先生在《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一文中似乎肯定陈撄宁学派的存在,他说,陈撄宁高举"仙学"的大旗,以《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为阵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仙学",在他周围渐渐聚  相似文献   

19.
何仙姑考     
元明至今,有关八仙的神话不胜枚举,其中有一则吕洞宾度何仙姑的故事。《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零陵何氏女遇吕洞宾,传以修养之术,又与金丹服之。引见钟祖,携入蓬莱拜木公、金母。《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百四十二引《福建通志》:仙姑父大郎,居武平南岩,货饼自给。吕纯阳见其有仙质,日过索饼啖则与。吕赠一桃云:“食尽则成仙”。仙姑遂辟谷南岩(注)。传说中,多以何仙姑为吕洞宾的弟子。我们知道,吕洞宾本系唐末五代道士。南宋吴曾对此尝作考证,其《能改斋漫录》卷十八“吕洞宾唐末人”条载:“唐异闻集,载沈既济作枕中记云:‘开元中,道者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以囊中枕借卢生睡事。’此之吕翁,非洞宾也。盖洞宾尝自  相似文献   

20.
正《御制全真群仙集》(以下简称《群仙集》)三卷,现存5册。该书为明宪宗朱见深1敕纂编绘,明抄彩绘孤本,乃《道藏》未曾收录的内府修道秘本。2014年9月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后,于专柜展出此稀世秘本,使其得以面世。现将其文献内容与特色,浅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