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政的伦理基础及其社会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宪政伦理是指宪政的正当性及其道德意蕴.宪政的正当性来源于人类个体固有的最高价值--人的尊严,宪政制度生存的正当性基础即在于它是保障人有尊严地生活.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各种本质力量的全面发挥,是人之生存所内在的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终极关怀是人类最终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解放所需要的最高关怀.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政伦理在社会雏度所具有的道德意蕴就是人的解放,而在社会中保障人的应有权利则是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原道》2015,(1)
<正>宪政是人类法律史长河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时至今日,世界发达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建立了宪政体制。然而,宪政作为人类进行国家治理的一种模式,其制度、体制、框架背后有着怎样的精神实质?尽管法学界对宪政的硬件(体制、制度、规范)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宪政软件(精神)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弱。自由、平等、权利保障无疑都是宪政核心价值中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些核心价值都  相似文献   

3.
民主的宪政观是毛泽东宪政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毛泽东将宪政视为民主的产物、立宪的原则和目的,在国家宪政制度架构中贯彻民主精神,在宪法中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毛泽东的宪政观对我国宪政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将宪政视同民主政治,导致宪政的重要内容--限政、法治受到忽视,宪政工具主义导致当民主与宪政发生冲突时为了民主而抛弃宪政.影响毛泽东民主的宪政观的因素主要有人民主体论、工具主义宪政观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意识形态对立.  相似文献   

4.
季金华 《学海》2007,(1):136-140
随着西方社会全面进入福利国家时代,宪政理论在人权的扩张和权力制衡的理念方面获得了新的表述。当代西方宪政理论主张通过保障平等的自由来实现利益的公正分配,通过公正的程序机制实现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统一,通过司法审查实现宪政的平衡价值,通过人权法律的全球化实现人权的一体化和全球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宪政作为现代社会普遍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是表达人本、和谐和正义的道德理念的制度载体,用庞德的话来说,它承载了"人类的永恒不变的理想"。如果说,政治科学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侧重于描述和研究实有的宪政制度及其运行规律,那么,政治哲学的使命正是通过对宪政的人本、和谐和正义的价值理念的揭示,赋予人们一种反思和批判现有制度的理性精神,探求实现宪政价值的制度性安排,为国家治理提供良好的施政理念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一统下的君主专制和王道仁政是儒教宪政的根本特征,它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在政治领域的逻辑延伸.大一统是天地间普遍的法则,贯通天、地、人的圣王用“一”来统率天下是天地之常经.但一统和君主专制要建立在王道仁政的基础上,同时受制于天道、民意、儒教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的道德制约,以及政权和治权分离的制衡体制.这种古典儒教宪政制度对理解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宪政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欧洲宪政的扩展意义:发生学与类型学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的宪政制度安排,起源和规范于欧洲.从发生学视角看,欧洲宪政在发生阶段,经历了古典时代希腊理性、罗马民法和基督教政教互动的三重因素的塑造.在古典宪政精神和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宪政的欧洲落定,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勃兴引发的各种革命.但从类型学的视角看,欧洲宪政的兴起条件,并不构成欧洲以外的国家建构宪政制度的刚性约束——从最强约束的角度讲,理性精神、法治体系与信仰机制,是构成欧洲以外宪政制度建构的必须条件;从最弱的角度讲,理智诉求、规则习性和德性传统,构成欧洲以外国家建构宪政制度的起码前提.任何欧洲之外的国家建构宪政制度,在这两者之间,可以有相当不同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制度匹配方案.美国的成功属于强势约束的范例.日本的成功属于弱势影响的典型.对于中国来讲,完全可以开辟出不同于美国和日本的、建构宪政制度的崭新道路.但这种开创性的宪政建构,不能弱于弱势的宪政模仿类型,当然也无法指望它强于强势的宪政移植个案.不过起码的宪政要件是不可或缺的:私人权利、公权限制、分权体制、法治体系.除此之外,人们是无法建立起中国是否成为现代宪政民主国家的辨识框架体系的.  相似文献   

8.
王建华 《学海》2007,2(4):102-107
民初宪政对国民党早期政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那就是选择集权主义的政治路径,实现自由主义的宪政梦想.为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人,推行以党建国,取消竞争性政党的存在;强化组织纪律,强调总理集权;立足知难行易,强调党义宣传.同时,自由主义的宪政理念,又使其集权主义路径中,暗含着自由主义的制度安排.这种集权与自由共处的做法,使其政治主张经常处于自相矛盾的尴尬境地,在此理念指导下的国民党也就成了弱势的独裁政党.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的经济伦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以人为本”确立了经济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是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由此而论,“以人为本”为我们确立了经济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包含着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真理问题,第二层次是价值问题(参见姜志保)。“以人为本”的第一层次问题(真理问题)即人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人…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自由     
高全喜 《学海》2006,(2):86-102
本文主要从法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传统的有关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二分法已经不能准确厘清自由与法律之关系,需要在综合的方法下审视自由观念所包含的法律价值意义。为此,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禁止论、意志论和规则论三种法律下的自由观,并对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与法律权利的自由权利给予了具体的分析,文章认为我们既要保有自由诸权利不受侵犯,更需要为这些自由权利而作为,建设一个法治的宪政制度,则是所有个人自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步和升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实施,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体现,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不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做好新…  相似文献   

12.
邹玉政  邹成勇 《学海》2005,(2):131-134
我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引入“人权”概念,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国际人权宪章》对中国的人权保护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确立的普遍人权对我国的宪法人权保护有着一定影响。但两个公约与我国宪法的人权保护制度在价值取向和内容上,存在差异。我们既要积极参考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又要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宪政。应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健全违宪审查制度、完善宪法解释制度等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权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3.
斯宾塞论社会公正:对市场经济的一种道德辩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宾塞的“理性功利主义”是一种主张公正优先的道德哲学。在他看来 ,只有人们在其中享有平等的自由和权利的社会 ,即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社会 ,才能实现“按应得原则分配利益”的公正。他反对现实社会中凭借强制力而获取的“权利”,认为“按现存的权利制度分配”和“按需分配”都是违背社会公正的。斯宾塞一百多年前提出的社会公正观 ,包括他反对旨在扶助弱者的任何社会调节措施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谬误 ,对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正原则 ,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栾爽 《学海》2012,(2):177-181
城市化对人类的政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其宪政意义不容忽视。城市的集中性、流动性、专业化和异质性对法治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城市制度是宪政的基础;城市的兴起导致宪政主体——市民社会的成长;城市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是宪政生成和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间关系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在关于知识经济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间关系的研究中,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是认为知识经济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创设了条件,并使之成为可能”。我以为这种观点值得推敲。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共时性来看,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充足的根据可以说明知识经济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成为可能”。因为,当一些人举出许多知识经济有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例证的同时,另一些人也可以信手拈来与此相悖的例证。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历时性来看,我们也只能说知识经济使“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一些因素和前…  相似文献   

16.
储冬爱 《学海》2005,(1):197-198
20 0 4年 3月 1 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引人注目地修改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一款 ,并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这次修宪是中国宪政史上值得书写的一笔。在此之前 ,中共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 ,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并将“政治文明”的概念从传统理念的“精神文明”中剥离出来 ,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大任务。在 2 0 0 2年 1 2月 4日首都各界纪念宪法公布施行 2 0周年大会上 ,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宪法为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7.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念,它要求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将每一个学生视为教育和培养的目标.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定位的内在要求,是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人的心理的文化本质的根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就要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净化大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行为,必须动之以情,尊重个性.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的道德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希仁 《伦理学研究》2007,(1):19-23,33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聚焦到荣辱观,集中点击人的良心,可谓四两拨千斤;“八荣八耻”督促人们作出善恶选择,启迪了个人的道德自觉、自主和自律,同时也强调了公民的道德权利和义务;“八荣八耻”的落实重在修养和践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精神条件。  相似文献   

19.
集体主义是以集体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处理为核心的。集体与个人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集体主义的内在属性,是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集体和个人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需求。集体与个人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指个人和集体的权利与义务是双向的、相互的,同时又表现为道德义务相对于道德权利的先在目的性和主体自律性。要实现集体与个人间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就要树立正确的集体和个人理念,要有教育、制度等实践措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四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明 《现代哲学》2002,3(4):41-47,56
马克思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内蕴着四个维度的内涵:人类的历史发展导向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个人自由发展的普遍性和全面性;从虚幻的集体到真实的集体的发展;建立在“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