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僧尼一日     
当东方的启明星刚刚升起,夜色还安退去,人们还沉睡在梦乡之中的时候,佛午里的铜钟已经啊和.这声音洪亮而又深g,悠悠扬扬,响彻云霄。僧尼们便在这钟势中开始了一天紧张、繁忙而又有条不紊刊生活。僧尼虽然说是出家人,但他们仍是吃五谷杂粮、活生生的人,所以他们一天的生活也离不开衣、食、住、行。然而,他们毕竟有别于世俗的在家人,在佛门净土中,他们过的完全是和世俗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清晨,当钟声把他们唤醒,人们睁开眼清还没下地的时候,他们就要在心中默念渴颂、咒语。在这之后的一天中,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行为…  相似文献   

2.
当代出家人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我们出家人都是因为承受不了各种生活打击,走投无路,才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我们出家,并非是不得已,而是人各有志。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为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充实,同时也为继承和发扬佛教的优良传统,才选择了献身佛教事业这条清修之路的。 为使大家对我们出家人有一个正确认识,就此机会,我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我们新时代出家人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3.
佛法住世,靠的是住持三宝,其中以佛菩萨造像为佛宝,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法宝,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为僧宝。但佛像高高在上,经典深奥难解,所以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往往是来自现实中的出家人。出家人庄严脱俗、品行高尚,他们就会对佛教生起向往之心,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出家人热衷名利、素质低下,他们就会对佛教感到  相似文献   

4.
济群 《法音》2008,(1):7-9
佛法住世,靠的是住持三宝,其中以佛菩萨造像为佛宝,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法宝,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为僧宝。但佛像高高在上,经典深奥难解,所以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往往是来自现实中的出家人。出家人庄严脱俗、品行高尚,他们就会对佛教生起向往之心,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出家人热衷名利、素质低下,他们就会对佛教感到不屑,甚至因此诽谤三宝,造口业。  相似文献   

5.
杂谈出家人     
去年阳春三月我去杭州,见香客蜂拥,更多于往年。交通堵塞,车行缓慢,不禁感慨系之。假如佛祖菩萨果然大慈大悲,而且法力无边,那么,就把幸福普遍赐予人们,又何必让大家辛苦奔波,非要到寺院进香不可呢!然而这大约只是我这样不信佛者的意见。在香客们看来,他们大约只有朝寺进香,亲自向佛祖菩萨礼拜之后,佛祖菩萨才能应允实现他们的愿望。信仰不同,想法各异,行动自然也就两样。我只是不知道他们中间多少是虔诚的信仰者,多少是临时抱佛脚的功利主义者。说到虔诚信仰,使我进一步想到了出家人。在中国,出家人是信仰宗教的代名词。其实,出家人固然是…  相似文献   

6.
美国及北约的导弹炸毁我国驻南大使馆,三位中国英雄血洒南国,引起全国人民的激愤,示威游行中见僧伽队伍,香港有人议论,怎么出家人也卷入是非?况且是见血的事,抗争的事,激烈的事,如何契佛法,契戒律,契修行?恐怕一些居士及出家人都有此疑问。《佛教文化》约笔者行文,谈点看法,与大家商榷。佛法不离世间,但世间法有大道理,有小道理。小道理者,独善其身;大道理者,兼善天下。但小大不二,因小能见大,大又摄小。如出家人常说,生死事大,这是就个人修行言;但同样生死事小,这是就家国言、天下言、佛法言。一座寺院,有低眉菩萨,又有怒目金刚,低眉菩萨感…  相似文献   

7.
都说时下的世人大多看不起我们出家人,这除了是因各自的价值取向不同以外,很多时候还在于我们自身僧格素质的体现不尽人意,而出家人个人素质的高低,别人多是取决于你持戒程度的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2,(3):61
目前,承包寺庙已在一些旅游景区蔚然成风。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寺内出家人竟然多为冒牌,许多人结婚生子,购置房产。他们的收入主要靠业务提成,收入堪比白领。他们不要技术,不需厂房,靠信徒的虔诚赚取香火钱。近年来,在一些旅游景区为了开发旅游产业,为了招揽游客而新建寺庙,建成后按照  相似文献   

9.
依据中国古代的佛教传统,出家人才是佛教的主人,才是佛经的真正弘传者;在家居士只能是佛教的外护,是佛、法、僧的皈依者与佛法的接受者。因此,中国佛教在历史上一向是由出家人所主持的,居士仅只是配角而已。尽管在大乘经典中,发菩提心的居士,其地位并不在出家声闻之下,可是在以大乘自居的中国佛教僧团里,在家居士永远只有附属性的次要地位。居士不能成为弘法师,不能阅读戒本,身份亦不属于僧团。居士之对出家人,“但应奉事唯谨,一如奴仆之事主人”。  相似文献   

10.
王霞  朱昕 《美与时代》2004,(10):12-13
在艺术创作与欣赏时,处理好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艺术是以生活为源泉的,其真实感是现实的一种反映,是艺术的生命力,但艺术的真实又高于生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从佛教刊物和实际接触中都反映出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一股“学习日本佛教,走日本佛教道路”的潜流。这股潜流从两个主面冲击:一是破坏我国汉传佛教要求僧人务须“僧装、素食、独身”的根本规定。日本出家人有相当部份聚妻生子、饮酒食肉、穿着西服、不讲戒律。颇受我国不守戒僧人的欢喜。《警钟》一文 (刊于《台州佛教》 1998年第 6期,总第 124期 )揭露:“现查 W市重点寺庙已有四个中青年出家人还俗,颇有名望的开如印经会负责人——九华山沙门开如又于去年还俗。”据闻,我国沿海一些城市的僧人白天在寺内,晚上则回自己的私宅过…  相似文献   

12.
王孺童 《佛教文化》2007,(3):126-128
中国五千年来形成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可以谓之“根深蒂固”也。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不断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相融合发展,其对女性的看法和认识也一直处于一种不平等状态。就拿佛教出家人所守持的戒律来说,男性出家人要受二百五十条比丘戒,而女性出家人要受三百四十八条比丘尼戒,数目多出近一百条。  相似文献   

13.
赵宇 《佛教文化》2023,(1):26-35
漫漫修行路佛慧法师,生于1987年,是一个典型的80后,但一米八二的大高个,却让人不敢相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江苏人。他在200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而人生的转折点也恰在此时出现。“当时学校办了一个宗教班,有一次我看到很多出家人在校园里走动,于是内心产生了一个疑问:他们为什么要出家?”  相似文献   

14.
正云龙禅师和徒弟在路上行走,经过一片由出家人守护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人在舒适地栖居,马儿在欢快地奔跑,狗在尽情蹦跳,连水盆里的鱼儿也在悠然摇动着尾巴。云龙禅师发现这是个启迪徒弟的机会,便走上前去问:"你这里有多少个人"出家人答:"七百多吧。"云龙禪师又问:"有多少匹马?""七百多吧。"云龙禅师又问:"有多少条狗?""七百多吧。"云龙禪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对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环境是生活的,教育是为了生活服务,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小班的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学习和游戏的内容是模仿真实的生活实践,与他个人的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6.
对于女人来说,都市中最神秘又富有个性的男人,莫过于“长发一族”(标准是:头发长到足以扎个小辫儿)。叛逆、标新立异、艺术、花心、夜生活放纵,对女人有一种神秘的吸引力,这一切似乎混合成了“小辫男人”的代名词。然而,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怎样?他们怎样看待自己的长发?这些“披头之狼”,又是如何在钢筋和水泥丛林下真实生活的?为此笔者采访了3位不同类型,但是在事业上又都有所成就的“小辫男人”,试图揭心开。他们长发飘飘下的真实内毋庸置疑,他们是都市中最独特的“狼”。山奇:留长发为了标新立异M T V“天籁村”的音乐制作人山奇是无锡…  相似文献   

17.
第三部分:不真实的日常生活、生活的短暂性和超验性海德格尔没能解释苦苦挣扎的生活为何是不真实的,科西克为此指责他。但是,科西克和海德格尔两人都认为,不真实的日常生活来源于对自我存在和世界的不正确理解。而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又产生于对短暂生活和历史的不真实的体验。但是,科西克并没把生活的短暂性定义为诸存在物借以显示和表  相似文献   

18.
《法音》2007,(4):48-56
今年1月1日和3月24日,北京大学近百名同学参访北京龙泉寺,参加了寺院共修活动,体验了一番出家人的生活。上殿、过堂、诵经、听开示、寺院巡礼,对他们来说,每一件事都充满新鲜感和神秘感。龙泉寺常住热情接待了同学们,学诚法师应邀回答了同学们的一些疑问。对话场面热烈,气氛活跃,现将部分内容摘录于下:  相似文献   

19.
正出家人禅修的佛法,虽是出世之法,但与世法并不违和。越是修为有方的得道真僧,越是与俗众一样,爱说家常话,从不故作高深,更不疾言厉色、盛气凌人。他们知白守黑,安常若素,六根清净,具有悲悯仁心和化百炼钢于绕指柔的定力。真僧的家常话,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体悟,家常而不庸常。同样,江湖好汉众多,但高  相似文献   

20.
人们通常认为尼僧作为出家人将与出家前所在世俗家庭的关系不复存在.但在8至10世纪的敦煌,情况并非这样.当时佛教极为盛行,崇佛礼佛常常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生活内容,许多皈依佛门的尼僧与家庭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孝敬父母,为他们写经造像、参与家庭事务、出家不离家,即其与家庭关系密切之表现.本文利用丰富的敦煌文献对此问题做了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