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春峰 《现代哲学》2005,(2):F003-F003
今年7月,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我的老师萧前教授的八十华诞,我的母校中国人民大学专门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研讨会暨萧前教授80华诞纪念会》,会前出版了《萧前文集》。这实在是我国哲学界、学术理论界一件值得可喜可贺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马中柱 《现代哲学》2000,(1):102-103
高齐云教授新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出版后,在广东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好评,荻广东省第六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现将此书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摘要刊登。  相似文献   

3.
李辛生 《现代哲学》2000,(1):107-107
高齐云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新著的出版可说是我省哲学界勇于创新、艰辛开拓的基础理论探索的一次长征的可喜成果。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构架是我国哲学研究的一个老大难课题,所谓“老”,是从1938年联共(布)党史四章二节传播以来,直至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前,无论中学、大学、社会宣传,一直使用着两大部分四大块的模式,80年代以来对这一模式曾引起不少疑难探索和争论,但始终未能从总体上进行清理和突破。  相似文献   

4.
田丰 《现代哲学》2000,(1):105-106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探微》一书,是高齐云教授的新著,也是近年来哲学界发表的最有份量的力作之一。这本著作深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础,宏观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原生形态到次生形态再到再次生形态发展的逻辑进程。全书史论交融,高屋建瓴,同时又抉隐探微、小心求证,较好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一致,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一致,它获得我省第六次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选专著一等奖,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哲学》2006,(2):I0001-I0001
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编的《现代哲学》,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学术期刊。2006年,《现代哲学》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并郑重推出新专栏——“毛泽东与当代中国”。2006年恰逢毛泽东逝世30周年,本刊专设“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栏目,对于纪念这位曾经在当代中国烙下不朽印记,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发  相似文献   

6.
刘华萍 《现代哲学》2005,(1):132-132
2004年11月11日下午,第十三期“中山大学马克思论坛”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同现代化研究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特邀复旦大学哲学系俞吾金教授作主题报告,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及若干问题,研究生在论文写作中需要纠正的几种倾向。徐俊忠教授主持了论坛,马哲所老师和研究生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7.
8.
2009年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翻译和研究工作最新的成就。它在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的基础上,文本的编译工作又有了新的改进。但其中也还有可商榷之处。笔者曾对《选集》的几处编译进行过商榷,[1]对那篇文章中已经  相似文献   

9.
一 哲学层面上的中西马对话,源自于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由我们中国人自己所做的这个"比较"从1840年前后就开始了;后来,这个比较变得更为紧迫,并逐渐成为显学;因而也就难免较强的应急性、实用性和简单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燕连福 《世界哲学》2009,(3):156-160
张再林先生在其《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一书中,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做了一种崭新的阐释。这种阐释之所以必要,就在于从意识哲学的视角不可能揭示出中国哲学的真正面目;这种阐释之所以可能,就在于中国古代哲学在宇宙观、宗教观、伦理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彻底的“身本主义”特质;这种阐释给我们的当代启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不是“隐身于世界”而是“挺身于世界”的哲学,其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身道合一”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衣俊卿 《哲学研究》2012,(3):119-123,128
<正>如何评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创新,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至今还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中国的哲学研究更加"边缘化",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我个人则一直倾向于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哲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且这一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文献性、资料性学术年刊。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2011年卷《中国哲学年鉴》力求真实、全面反映中国哲学界2010年度研究和教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主要内容有:特载栏目选登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的文章,探讨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  相似文献   

13.
牟博 《世界哲学》2003,(3):40-44
中国哲学与西方分析哲学(或分析传统的西方哲学)一直被认为是彼此遥远、无关乃至对立的。两种传统中都有很多人将对方传统的哲学实践视为仅仅具有边缘价值。 本专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的比较分析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并由此研究中国哲学传统和西方分析哲学传统这两种具有特色的主要哲学传统如何能够相互学习、以互补方式携手共建共同的哲学事业(特别是在看问题的角度、指南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这些方面)。为此,我们择选了最近出版的、以上述目的为其主旨的专题文集《两条通往智慧之路?——中国哲学与分析哲学传统》(Bo Mou ed.,Two Roads to Wisdom?Chinese and Ana-lytic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Chicago,USA:Open 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01)中直接讨论哲学方法论问题的若干文章陆续加以发表。出于篇幅上的考虑,除了戴维森的短文(该文集序言)之外,对这些文章都做了节译处理。  相似文献   

14.
郭齐勇 《孔子研究》2018,(6):157-158
中国传统哲学在20世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 20世纪中国学者是以怎样的方式解释中国传统哲学?其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实践表现了怎样的意义、特点与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在与外来哲学互动中如何保持自身的主体性?中国哲学未来究竟应呈现怎样的形态?……这些长期为学界所讨论而又所困扰的重大学术课题,李承贵教授新著《生生的传统--中国传统哲学认知范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所进行的探索性思考,或许有助于我们寻找答案。本人拜读之后,特提出如下几点感想与读者诸君分享。  相似文献   

15.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李尚德编著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6.
张明 《学海》2014,(6):11-15
通过将《矛盾论》与苏联教科书或其他哲学著作进行简单地逐字逐句的形式对照研究,认为字面上雷同的对比结果是可以直接占有的证据,从而将《矛盾论》判定为抄袭的做法,一方面犯了过度还原与化约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也陷进了所谓证据的陷阱,甚至是无证据的主观臆想之中。所以,必须摒弃直接阅读模式的限制,运用症候阅读方法面对证据,寻求出表层符码背后的深层问题域,从而达至新的理论生产式。在直接阅读模式支撑下对《矛盾论》进行简单的形式对照研究,其遮蔽了堆积而成符码背后的深层内容,即《矛盾论》的真实写作意图、理论旨趣及其内在本质精神等,而仅仅拘泥于概念、字句和表述方式等表象内容雷同地争论之中,从而人为混淆以《矛盾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质性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史》2014,(3):F0003-F0003
冯友兰遗言说“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在近些年大陆儒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义如何登场,成为学术界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陈来教授的新著《仁学本体论》是对两千多年来仁学思想的综合创新,以儒家式的、中国式的哲学建构,回应了当代儒学以及中国哲学理论建构的时代问题。本书是当代儒学复兴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8.
著名哲学史家、易学大师朱伯岜先生曾经说过:“中国人的理论思维水平,在同西方的哲学接触以前,主要是通过对《周易》的研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周易》的影响并不限于儒学的领域,其它系统的哲学也不同程度上从《周易》的研究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如魏晋玄学和道教哲学同易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不懂得易学,对玄学的形成和演变,对道教的炼丹理论都难以作出正确的评论。  相似文献   

19.
杨升南 《管子学刊》2012,(4):123-124
冶铁术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曾起过划时代的作用,恩格斯指出,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原料"。因此,在研究中华文明史时,探讨冶铁技术起源的时间及地点,就是一项具重大意义的学术课题。我国冶铁技术起源于何时何地,一直时是学术界探讨和争论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对于起源的时间有商代说、西周说、西周晚期说、春秋早期说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哲学从一开始就是从比较文化的视野展开并以比较哲学的面目出现的,尽管在当时并没有比较哲学的学术意识.虽然当时的比较哲学还仅是以哲学比较的初级形式展开的,然而,这一新的哲学出发点使得中国近现代哲学表现出强烈的跨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