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为人们提供缅怀、沉思、纪念的空间场所。它合理的结合各种景观元素,运用不同的设计原则与手法营造特定的纪念性气氛,表达一种情感与精神。使参观者产生情感上与心灵上的感应与共鸣,其精神内涵永远是第—位的。纪念性景观具有教育意义,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梦 《美与时代》2014,(4):136-136
陶材质这种取材于自然,经由手工捏造而成,再由泥土与火焰合作完成的艺术品,它具有原始感,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就是这种亲切感完全符合人类对于情感的需求。通过这一趋势讨论了陶材质接入景观中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景观的审美价值和功能来分析景观。景观作为情感反应的一种表达,不仅关涉自然美,也关涉人类世界,因为它一直以来对于我们视域的感受性不可或缺。我们在景观中找到了伦理真理,因为我们不仅歌颂野生的自然,也歌颂将人类与偶然和可能的场址统一起来的生活空间。本文对欧洲景观的当代意义的考察以近现代历史作为起点。景观无数的细节形象以及自然的"精神外貌"似乎回应了我们所有最隐秘的情感;我们坚信,超越相互分离元素的宽广全景的东西——即景观——必须存在。这不仅是部分的总和、散落在我们感受性的连续统中的个体感知碎片,也是心理过程的吸引力。它是关于形式的一种无尽的和神奇的联系的精神。景观概念和美丽景观在历史和在个体中发展,它是文化艺术的成果,是个体和社群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人类在造物的活动中改造世界、改造自然,并在创造活动中根据具体事物的外在形态特征进行设计上的创新。不同时代与不同背景下的人类心境,在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时代与历史特征,以设计出符合当下时代潮流的产物。同样,不同的设计形态也会受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的影响,社会生产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也会对设计形态产生影响。我国北京的胡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代表之一,在艺术形式和艺术特点上也极为鲜明。文章以四合院和胡同为例,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景观形态学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们重新关注环境的美学评价已有近半个世纪。最初,他们的兴趣集中在自然方面,以及认识和鉴赏自然美的方式上。对自然界之美的鉴赏同人类活动一样古老,并与历史的曲折并行发展。史前期的艺术和器物便显示出美感迹象。  相似文献   

6.
正城市景观是指人类在其生活居住的环境中,根据精神和物质需求所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类审美需求的自然景观美。城市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创造出了不同的城市人文环境。看一个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追求如何,可以从这座城市的面貌来判断。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再生设计背景城市对于废弃用地的景观改造和再生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景观,兴起于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而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渗水性生态型铺装的研究,找出景观铺装材料和铺装方式有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最大限度降低人类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负作用。从人主观的角度和大自然客观世界的角度,分析铺装所需要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对各种铺装形式进行生境面积因子(Biotope Area Factor-BAF)或称为生物栖息地指数的比较评价,尊崇"低影响开发"的原则,同时兼顾人性化,实用主义、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在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发展中寻求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水是生命载体,与人类生存及文明息息相关。在传统聚落设计中以“依山伴水,聚水而居”为宜居准则,这也导向国内居住区水景景观需求性设计。研究南北气候差异、审美差异和水景设计需求不同,来浅析居住区水景景观的差异,以期予以当下水景景观设计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丁宁 《美与时代》2007,(11):23-25
景观(Landscape)的含义,从审美的意义上而言,应该是: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象要素所构成的综合体系,是复杂的自然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印记,是具有审美发生美因潜质意义的物质景象,是人们对其不断认识和审美的动态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纪念性景观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性、延续性的景观类型,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对过往事件的回忆和缅怀,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纪念性景观对人类自身以及城市发展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纪念性景观的形式、空间结构分析,来表达一个完整的纪念意义所需要的景观纪念过程,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建立纪念性景观设计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如今,公园景观已然成为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人们需要一个环节优美宜人,帮助舒缓精神压力,提供舒适自由的空间场所。因此,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试图分析其景观构思与设计,展现其特色植物配置,为今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发展提供宝贵学习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物质存在的城市,其显著特征无疑是可以通过肉眼看得到的,而视觉又是人类精神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也伴随着对环境的不断破坏,现如今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脆弱,很难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因此,建构灾害适应性城镇景观这一课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韧性景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理念,其内涵是将人工环境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将自然界的效能干扰转化为景观的一部分,形成动态平衡。文章以韧性景观理念为依据,对城市公园空间安全规划设计实际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8月22日至9月1日在北京召开,根据组委会的要求,北京市宗教事务局组织市宗教团体在大运村设立了天主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活动场所,选派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素质较高的宗教教职人员,为前来参加宗教活动的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服务。 自8月15日开村以来,临时宗教活动场所已接待了爱尔兰、墨西哥、西班牙、南非、德国、伊朗等20多个国家309人次。他们中有运动员、教练员,国家体育部门的官员,还有随团的宗教教职人员。参加宗教活动的各国运动员通过与我教职人员的交流,了解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更新对于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完整性、更新利用废弃的城市景观空间、借助科技、使用绿色生态材料等方法去解决。只有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去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构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陶涛 《美与时代》2023,(1):73-7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域性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城市更新设计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地域性问题。在当前的城市发展下,地域性景观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因此,在现阶段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更好地开展地域性景观创新设计,通过地域性景观凸显城市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琪 《美与时代》2023,(8):69-71
城市公园是城市中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绿化空间。在现阶段城市建设工作中,依据实际情况合理改造设计城市公园景观,并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其中,不仅可以使城市在整体上得到更好的绿化,还能借助公园景观将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展现出来。因此,城市公园景观合理改造设计具有必要性,对城市公园景观的改造设计策略展开详细论述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运用全新的发展思想,根据城市建设现状,以及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所需,为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设计工作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可行性的意见,这样既可以助推我国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工作稳步进行,又可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人类向往和谐。在遥远的古代,人们面对严峻的生存环境,只能在梦境与神话中寻找和谐。科学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增长了人类的能力。建立在科学发现基础之上的现代发明,为人类的多种愿望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使人类能够实现更高境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秦岭北麓的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是分割中国南北龙脉的一部分,是中国一千多年政治文化的中心,这一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无论在生态建设、城市格局、旅游开发,战略地位等研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安历朝历代的山水城市格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景观的应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了"生产性"这一方面,它是结合自然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产物。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注重体现出人类智慧,将人文精神体现于城市环境设计和规划当中。在对生产性景观中植物要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发挥生产性景观中植物要素的功能和作用,与城市环境设计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生产性景观应用的目标,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