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在国家工业化战略启动初期的特定历史阶段及其对农业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勾划出了基于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发展农业生产力为中心的远景发展目标,探索了在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下依靠农民自身力量和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以聚集力量的农业发展实现路径,探索了在工业化背景下如何推进农业技术改革,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在对这一《纲要》历史地位的评价上,应当系统考察其制定、原本内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其本来,不能因为实施中发生的问题而遮蔽其历史贡献,当然,也不能回避实施中的问题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2.
付娟 《美与时代》2014,(4):112-113
郑州市中牟县积极利用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发农业旅游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利用调查问卷对中牟农业旅游客源市场的客源结构、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希望可以为当地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宁 《美与时代》2013,(12):21-21
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命脉,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支持我国正常发展的要素之一,建设管理农业水利工程,提高农业粮食产量,是保证国家稳定的有效措施,就目前气候多变,干旱多发来看,不仅要建设农业水利工程,还要积极加强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管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对农业的作用,增加农业水利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4.
《学海》2021,(1):5-13
大一统国家的长期维系和不断重建是中国国家韧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但中国国家韧性的形成并不来自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中国反而是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度。自然灾害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威胁而给大一统国家带来了强大的政治压力。国家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统称为荒政。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重视荒政。成功的备荒救灾不仅以大一统国家为前提,荒政也是中国国家韧性的塑造机制。荒政实践作为国家提供的公共物品,强化了王朝国家的资源调动能力,推进了国家官僚组织建设,规避了中央政府基层控制权的旁落,巩固了普通民众对大一统国家的政治支持。荒政还为大一统国家的重建提供了心理基础、历史共识、制度遗产和基础设施。从与自然灾害的对抗中形成的国家韧性仍然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苏南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苏南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的主流。通过对苏锡常三市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当前苏南地区具备良好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客观条件;地域、家庭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家庭成员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程度等是影响农户土地规模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苏南地区农业规模化经营还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规模经营土地产出率有待提高、规模经营主体水平不高、土地的投机性流转需求较为强烈等。因此,要从把握好规模经营的"度"、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促进苏南农业规模经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素良 《天风》2009,(4):22-23
山东省单县地处鲁西南,是个革命老区、农业大县、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城周边与河南、安徽、江苏接壤。在这个享有“青山羊之乡”美誉的地方,“主的羊”遍布全县各个角落,教会发展很快,福音兴旺。  相似文献   

7.
张敏 《美与时代》2013,(5):9-13
农业景观是动态的,对农业景观的欣赏需要我们全部感官的参与,而了解农业方面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的审美体验更敏锐。农业景观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而对农业景观的诠释可以用人的意图和目的来进行。农业景观是一种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性景观,其中包含较多自然要素。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人情味、家庭味,对现代人依然有吸引力。不同审美主体对农业景观的欣赏方式有差别。在新型农业景观建设中,我们要吸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和西方现代工业化农业景观的长处,克服其缺陷,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它既是党和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又是党在工作中心转移后对农业发展阶段性的认识成果。《纲要(草案)》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农业问题的殷切关怀和期望及对农业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特别是《纲要(草案)》提出的关于新型农民培养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然有着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梅 《学海》2004,(1):162-165
我国农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国际环境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国内支持措施必须符合国际规则 ,对农业的支持范围与力度也将受到影响。伴随着农业协议的实施 ,许多国家把直接收入补贴 ,特别是与当前产量和价格脱钩的收入支付政策 ,作为国内农业支持的重要手段和改革方向。本文拟在阐述国外农业直接收入补贴实践的基础上 ,探讨中国实施该项政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组织起来"像一条金线贯穿于建国后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也渗透在毛泽东的农业合作思想中.作为毛泽东农业合作思想有力的通俗表达方式,"组织起来"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也有着背后的政治逻辑."组织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了农业生产,支援了工业化建设,但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局限,经验的有限与实践的复杂,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在实践过程中凸显出理论、利益及制度方面的困窘,从而不可避免地在农业合作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今天,面对亿万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毛泽东"组织起来"的农业合作思想再次呈现其广阔的前景和张力.  相似文献   

11.
规划编制是研究《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重要视角,可为《农业发展纲要》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解释。《农业发展纲要》是新中国独立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开端,它明确了中国农业中长期发展指标和主要策略,建构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制度,制定过程中比较注意发扬民主,比较注意指标和措施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缺乏、没有开展正式和全面的调查研究、受最高领导人主观意志主导等问题和不足。规划编制所需条件的不足和编制过程中的诸多偏差,是《农业发展纲要》出现问题客观的、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管子》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仲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学家。《管子》一书包含着丰富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择要观之,《管子》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包括以农为本、农官管理、农地管理、农时管理、农税管理、农粮管理、农民管理、重农抑商等许多方面。管仲的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对齐国农业的发展和齐国霸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文创产业逐渐成长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河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基于河南历史文化中"岳飞精忠报国"这一典故,结合文创产业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能够打造一系列兼具历史性、文化性与创意性的文创产品。在传承和发扬河南历史文化的同时,可以为文创产业在典故文化元素的应用方面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北大荒版画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继承中国新兴版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与劳动环境中应时代需要,发挥着独特的叙事作用。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北大荒版画将垦荒劳动以图像的方式保存,记录了北大荒生活的变迁,是艺术活动与国家建设保持一致的体现,也彰显了具有时代内涵的北大荒精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农业题材美术创作中的视觉图像的梳理与研究更具意义和价值,故从作品内容的叙事表达入手,从垦荒生活的记录与表达、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建设两方面,对经典作品展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是从农村合作化高潮转向农业生产高潮的产物。它从酝酿、提出到最后由全国人大通过,其间反复修改、完善,凝聚了毛泽东的巨大心血;也受到了许多质疑和批评,在毛泽东逝世后,受到了搁置。深入研究这一过程,有助于廓清交织于这一过程中丰富的历史信息,吸取中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孙江明 《学海》2004,(2):132-137
本文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高度 ,阐述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对苏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并从苏北实际情况出发 ,分析了该地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园区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园区建设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7.
柴斌 《美与时代》2014,(10):40-40
山地农业是指在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较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成脉状分布的地形中进行农作物种植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单一传统的山地农业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依据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规律,探究问题的根源是符合当今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基于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环境生态子系统理论的指导,对陕西秦岭地区山地农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对山地空间最大化利用与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9,(5)
传统农业符合生态原理,但因为低产而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依赖于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的农业,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却增加了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及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负外部性问题。浙江德清探索的稻鳖共生新型复合农业生产模式,在不使用农药、化肥的情况下,实现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产值"的目标。在生产商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稳定粮食产量、确保食品安全和消除面源污染、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等目标,对负外部性顽疾具有"无治而治"效果。稻鳖共生模式的推广或其基本理念的扩散,可以扩大其正外部性效应,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此类实践回应了地域传统如何与现代技术结合,进而探索出切合当地实际的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幅持续下降的深层原因,在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严重受阻.而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在相当程度上又是和我国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城市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联结在一起.要有效地解决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必须遵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山貨虽无山,年年闹旱灾,产量无保证,苗枯不罕見”。这是河南禹县山貨厂回族乡群众訴說自然灾害的詩谣。的确該乡虽系平原地区,但附近缺少河沟渠道,因而人們历来飽尝了旱灾的痛苦。过去由于不能解決水的問題,每年产量很低,有时每亩每季只收几十斤粮食,人們将此种現象說成是“靠天收”。自从全国掀起工农业生产大跃进以來,大家提出要叫农业产量加几番,但是缺乏水源与要求增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