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背纤者     
叶臻 《思维与智慧》2006,(11):37-37
有江河的地方,就有背纤者。思念岸又告别岸,奔赴岸又远离岸,把背影留给桑梓的树,把背影留给旧地的白发,把背影留给在远山伫立的望夫石。踩一路牵挂,把女人的故事演绎成船尾翻卷的浪花。  相似文献   

2.
文以情动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精妙的文章,不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华丽辞藻的堆砌来取胜,而是靠真实情感的抒发去感染读者,教育读者。“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真时自感人。”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这两篇文章,并非字字珠玑,却句句动人,穿越历史的时空,父亲那翻爬月台去买橘子时肥胖的背影,鲁迅那隶体“一”字似的须、根根竖起直立的发,黑瘦的面容,早已在读者脑海中定格为永恒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父爱的姿势     
父亲是家中的“天”。有“天”在,则阖家清风朗月,四海靖宁。每每望着“天”的背影,我都会读出一腔感动和敬畏——不独他是父亲,也是因为那些定格在记忆中的姿势。  相似文献   

4.
正你见过自己的背影吗?很多人会给出肯定的答案。那么,你知道谁最熟悉你的背影吗?谁在守候着你的背影?这个问题有个心酸又温暖的答案。朋友告诉了我这样一件事。他上大学时,每一次刚上火车找到座位坐下,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提醒他注意看好身旁的行李,提醒他十多个小时的路途中要记得吃掉母亲带去的饭菜,那些饭  相似文献   

5.
大声地生活     
那天,我领女儿上街,在一个书摊前选了两本书,手伸到兜里掏钱,突然碰到一只手,我吓了一跳,禁不住“哎”了一声,就见一个男人“嗖”地一下转身离开了,留给我一个穿黑色皮夹衣的背影。女儿在旁边连忙问:“妈妈,怎么了?”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个人听完耶稣的回答以后,忧忧愁愁地走了。留下个背影。满有怜悯的主耶稣有何感受呢?他会对自己的服事结果满意吗?他会轻易让一个灵魂更加孤寂和漂泊吗? 这很难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背影。比起朱自清父亲的背影,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背影》自1925年在《文学周报》上发表后,便很快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吴晗在《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朱自清颂》中说:“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为什么一篇小小的千字短文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能够如此地打动人心,并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不被忘记?这既不是困为它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夫,也不是因为它依仗了作者高超的作文技巧,因为光凭这些是达不到这样的成功的。《背影》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抒写了人间的至爱真情,具有一种亲情美的强大感人力量。正是由于这种“亲情美”的力量,使《背影》从20世纪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的《背影》自1925年在《文学周报》上发表后,便很快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吴晗在《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朱自清颂》中说:“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的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 为什么一篇小小的千字短文竟  相似文献   

9.
追赶     
人在旅途,最美的状态当为追赶。 你有追赶的,说明你有清晰的追求目标。 没有目标的航船,什么风都是逆风。离开了此岸,便没了彼岸,即使是牡观的行进,也是折腾或兜圈。没有目标的苍鹰,所有的俯冲与盘旋只能叫嬉戏,即使在朝阳间背影分外潇洒,却只能空留凄凉和苍白。  相似文献   

10.
好友如茶     
好友如茶.偶然想到这句话,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那日,天高气爽.朋友的庭院中,阳光将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递给我一杯茶时,他问.怎样的朋友最好、最长久?捧着芬芳的香茗,我未加思索,“好友如茶”这四个字,便脱口而出了。  相似文献   

11.
加州来的外教戴维和妻子珍妮是大学里的名人,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在校园里,碰到夫妻俩领着5岁的女儿,说笑着散步。如果只看背影,很多人都会以为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三口之家,有平常人的喜乐,也有外人不知的烦恼。但若是见到他们黄皮肤的女儿,几乎所有人都会诧异,继而猜测这个国度不同的女儿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斯人 《天风》2003,(8):U002-U002
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这个人听完耶稣的回答以后.忧忧愁愁地走了。留下一个背影,满有怜悯的主耶稣有何感受呢?他会对自己的服事结果满意吗?他会轻易让一个灵魂更加孤寂和漂泊吗?  相似文献   

13.
背影     
袁华玲 《天风》2004,(6):48-48
礼拜的时间刚过,我独自站在学校门口,看着一个个远去的背影,眼前浮现了爸爸那模糊的背影…… 印象中的爸爸是一个不善言谈,属沉默型的性格,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交谈,但这掩饰不住他那深沉的父爱。就在去年开学之际,由于来学校带的东西太多,故棉衣服没有带来,谁知在刚踏入冬季不久,一场大雪便悄然而至。晚上,爸爸打电话给我,说明天来学校给我送衣服,我听后既感动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  相似文献   

14.
曼谷雨季     
时间推足着脚步,赶在风雨的前端。生活起步在初来到曼谷的第一天,这里的房屋,汽车,天空,道路……每一样都是自己迫及待。独坐在阳台,看曼谷的夜色,这里依旧在晚上下起了雨水,是谁勾起了年轻的回忆,泪水也控制不住在和曼谷的雨季漫舞,漫舞…是无忌惮得痛痛快快。窗外消失的夜里,独自留下自己的背影,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整个街道都是自己的,连雨水是都成了自己的空气。  相似文献   

15.
    
过去混沌的人生 寄托在渊面黑暗的俗世中, 心灵的崇拜是物欲的虚空。 如今蒙爱被选的我卜 重造于水和圣灵中, 犹如在噩梦里惊醒. 无数次的疑问涌至心头:“我是谁,从哪里 来到哪里去2“ 至圣的蔑言挑亮心里的灯。 圣灵的光穿透我的心灵.直射我的身形 背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噢  相似文献   

16.
记得作家林清玄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禅师,夜晚散步返回住处时,在皎洁的月光下,发现自己的茅屋里有小偷光顾,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对小偷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吧,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不禁感叹道:  相似文献   

17.
正夏天到了,忙里偷闲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这里有我魂牵梦绕的思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强烈的思念刻骨铭心。记得父母在世的时候,每当我推开熟悉的大门,还未迈进门坎,妈妈总是惊喜地从屋里快步走出来,把女儿迎进家中,而老父亲熟悉的背影总在窗前出现。而如今我站在早已推开的大门前,却再也看不到妈妈慈祥的面容和爹爹熟悉的背影了。不由得怆然泪下……看到如今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焕然一新的面貌不由的感慨万千,当年的土坯房早  相似文献   

18.
亲子捉迷藏     
吴思源 《天风》2012,(9):41-41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曾经这样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9.
黄昏浅浅的光影里,瘦瘦的少年戴着围裙正在做饭。倒适量的油,放细细的葱花、姜丝,放洗净切好的蔬菜,熟练地翻炒……站在那里看着他的背影,恍然觉  相似文献   

20.
1935年,14岁的赵无极凭一幅希腊雕像的素描轻松考入当时著名艺术教育高等学校杭州艺专。在一次学生的作业展览上他的几幅画作引起了校长林风眠的注意,他觉得“孺子着实可教可造”,希望任课教师吴大羽和潘天寿重点培养。但是赵无极不喜欢他俩主教的国画课,看到老师朝教室走来,就设法逃课,有时来不及就直接跳窗溜走。有一次,他又故技重演,潘天寿很不高兴地冲着赵无极远去的背影吼了一句:“过些日子就是学期考试,到时候看你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