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秦方 《美与时代》2004,(9):45-47
图形是视觉空间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工程中较直接、准确的传达媒体,它沟通着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的作用.运动的代表人物凯勒先生说:"字体应该是图形的要素,字体图形就是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文字的图形化特征,历来是设计师们乐此不疲的创作素材.中国历来讲究书画同源,其文字本身就因具有图形之美而达到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平面设计中,字体设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汉字和拉丁字母是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字体,各有其不同的结构和设计特征,但都表现着相同的设计美感和表达规律。字体图形作为一种客观的表达形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据有重要的位置。现代图形设计注重的是如何进行更好的信息传播与受众交流,而文字作为一种文化的表征符号,在进行字体创意时必须与现代的图形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字体设计,体现出设计的本质属性和它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李少利 《美与时代》2004,(10):42-43
一、创意贯穿汉字的发展过程 文字的创造和产生,是人类文明的起点.在人类社会中,文字的起源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有语言,后有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汉代著名文学家许慎著的<说文解字>序曰:"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纹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解释了汉字的由来,认为汉字是古人从自然万物中"博采众美"而抽象概括形成的一种标识符号.汉字产生的开端具有形象的依据性,因而其造型反映它所包含的信息和意念,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本质美尽显其中.  相似文献   

4.
汉字的原始雏形是图画,汉字不只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是被作为颇具独特品味的艺术品而大放异彩。从符号学分析,汉字是一种符号,是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设计。在现代图形设计中我们要懂得怎样利用汉字,怎样充分运用汉字的造型原理去设计现代图形。在设计作品中,汉字不仅仅是符号、是装饰,而且具有图形设计的表现性思维,这样汉字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不同于精确性,它有一种令人感到难以捉摸的美感。作为汉字字体设计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模糊性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散发着一种朦胧美,让人感到神秘、令人向往,它会让受众不自主地去探索汉字字体设计的内涵所在。对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削减性、互渗性、混沌性、整体性等四种模糊性设计语言的特性来进行剖析,可以加深受众对模糊性设计在汉字字体设计中的应用的认识,促进汉字字体设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古埃及文字拥有数千年的璀璨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是一种极具美感的图形象形文字。古老又神秘的历史、生动形象的造型、和谐而又精美的装饰性,让它浑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传达信息的同时又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念相吻合,具有一种极高的美学价值,值得后人探究。  相似文献   

7.
服饰不是人类一出现就有的,它是人类祖先在生存斗争的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改善生存条件、发明纺织和缝纫技术、并且懂得用美的标准来设计和创造时,才逐渐产生的。而文字是来源于图画的,正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凭借着自己的直观认识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字是经过这样的长期演变而形成的,之所以汉字有了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积淀是因为极富图像性的特征。所以,当我们的祖先用书写或者是雕刻工具将我们的服饰以及与服饰有关的林林总总记录和保存下来的时候,自然而然,汉字不管是在构形还是在意义方面都承栽起了服饰的原始形态和风貌,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本文从汉字入手,通过汉字与图画的关系,将二者联系起来。探究汉字对服饰、毛饰的影响,从微观角度,探究汉字对纹理的影响。再通过几个具体的汉字来揭示汉字与服饰的紧密关联,最后,从审美的角度来分析汉字对于古代人服饰的深远影响。以现代人的眼光,结合着当今时尚来看汉字文化对于服饰文化的影响,紧跟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8.
史前陶符资料主要出自14处遗址,代表性陶符有379种。学界对陶符性质的争论集中在是否是汉字或汉字起源上,提出多种判断依据与标准。作为人类早期文化产物,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之间既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互相借用,这是二者难以区分的原因所在。从陶符形体特征来看,可以分为开放线条类和封闭线条类(轮廓类)。开放线条中所见直线曲线居多,弧线较少;轮廓中圆形、方形、三角形居多,其他图形较少。从陶符构形元素组合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单纯型与组合型,组合型数量多。这些陶符系统性较强,说明业经推广使用与演变规范。  相似文献   

9.
通观书法史,我们就会发现,一种字体的兴起,首先要有广泛的书写群体,书写人群形成规模,字体逐渐发展成熟,大量的书写者达成共识,新的字体优于旧的字体,然后才能完成新旧字体的替代。例如,隶书来自民间和下层书吏,正是因其便捷性优于篆书,而后才代替篆书成为官方的标准字。楷书代替隶书也是如此,都是先发自民间,再由官方统一推行,进而推动字体的演变替代。民间的、地方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较为成熟的新字体,在演变基本充分的基础上由官方完成其规范化和统一化。而印刷术发展以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普及,书吏、写经人等文字书写群体的减少,客观上使文字的演化失去了广泛的书写基础。正是唐宋以来印刷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汉字几千年来自然的演化进程才被大大延缓乃至停滞了。新形势下的电脑打字的普及,更进一步地延缓或改变了汉字几千年来自然演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包装设计中蕴含着大量的符号元素,尤其是拥有着千年文化传承历史的中国酒文化设计更与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符号与酒的悠久历史入手,分别从酒包装器型、传统图形、色彩及汉字艺术几个方面分别探讨符号学与酒包装设计的关系,力图帮助当代设计师更好地利用符号元素,达到与消费者之间的最佳沟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邹洁 《美与时代》2014,(10):89-89
民国字体设计对现代平面字体设计存在很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民国字体设计的主要特征,形成的原因,与现代字体设计的传承与发展。此外对民国字体在艺术的历史流派中存在的角色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随着历史的潜移默化民国的字体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2.
汉字作为人类早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设计图形符号,经过不断演变由雏形到成熟。再到图形化的应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以其特殊的构成方式,成为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设计元素。汉字与图形的巧妙结合,对文字字面意义进行深人的理解,使汉字的音、形、意高度融合统一,赋予图形文字更具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思维意识所产生的视觉符号,是客观物象与主观意象的结合,其演变与发展就是意象表达空间的不断延伸。信息化时代人们视觉感知方式呈现多元化,汉字也要跨界,寻求和其他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从注重汉字本身到注重其所处的空间和环境,从二维视觉呈现方式向立体和虚拟空间媒介扩展。在以汉字为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寻求适合辅助主题的多种媒介手段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汉字字体设计的"多维度"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图形几千年来得以继承,不仅仅因为它是历史图腾,而是一种传统文化的灵魂传承,串连着历史与将来,并且折射出人们生活上的审美趣味及求安心理,久而久之无形中成为全体华人共赏共通的视觉符号。现代视觉设计时应顺应潮流,自觉与世界现代艺术相融合,与时俱进,传承传统图形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这将会开拓现代视觉设计的艺术视野,提升自己的创新设计能力,现代视觉设计只有充分借鉴先辈们的智慧,才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产生出不可估量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书法是世界上惟一被称为艺术的文字书写。它以其特有的造型方式和表现力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的精髓。书法是关于汉字的书写研究,它本身就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而平面设计又是一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又称为视觉传达设计。其中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插图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书法艺术在平面艺术中的应用是不可小觑的,书法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充当了一种语言符号,它以精炼的  相似文献   

16.
图形的衍生     
图形最初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记录事件的视觉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图形成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集造型、信息、文化、意识形态于一体,表达现代生活和审美.现代图形在本质上是以视觉化的形态来表现创意,以具体的视觉效果传达信息,表达理念,并在大众中广泛传播的视觉艺术形式.图形设计越来越重视突破常规的法则和时空的限制,以与人们习惯和正常逻辑不同或相逆的思维方式表现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具有独特的美学意识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浅论汉字图形在现代海报设计中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勇 《美与时代》2007,(12):102-104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源于图画与图符,具有图形特征.它以记号图形、象形文字为基础,进而发展成为了音、形、义三位一体的文字系统.  相似文献   

18.
(1)文化的记录功能。作为文化创造和文化载体,语言符号有如言语、文字、绘画、音乐等等,和非语言符号有如陶片、石器、服饰、建筑等等,无不自觉或不自觉地记录并留下了人类特定社会形态和特定历史阶段的原貌。(2)文化的认识功能。借助于符号系统的记录,人们得以了解和认识不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对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记载,对五千年文明史的记录和传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周边国家文字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应该了解汉字的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更好的开展识字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方法记住汉字,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人造字的神奇之处,增强民族自豪感,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在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讲授汉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汉字·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曹念明,陆昭天语言文字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因素。而汉字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其特殊的、比其他文字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汉字有形、音、义多种要素,而非单纯的起表音的作用,这样,它就能克服各种方言的语音差异,超越时空局限,成为全民族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这从外延方面说明了汉字的巨大凝聚力。2、由汉字特有的文化内涵影响形成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深层文化基因。第一,汉字是从本族先民的原始图画、图画文字直接发展、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着象形、表意的因素。西方拼音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没有任何自然的、必然性的联系,而是纯粹任意的、约定俗成的关系。因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主客体分离的、抽象的;他们习惯于超越主体、甚至超越客观现实,对“彼岸世界”(天堂)永恒幸福的追求远比对现实幸福的追求更为强烈。而汉字始终没有完全脱离指称对象的形态特性,能指(文字)与所指(指称对象)之间保持着自然的,有意义的联系,主体与客体未曾截然分离,因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主客体合一、“天人合一”,也就是不脱离具体事物,而体现为一种强烈的“务实”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