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6):107-108
艺术与生命是一种共存与共灭的密切关系,艺术的创造与发展离不开人类情感的倾注。在漫长艺术史中,人类的情感赋予艺术新鲜的活力,人类用抽象的艺术思维去创造尽量脱离物质而表现精神现象的世界。不管是音乐、美术还是诗歌、建筑,艺术无不以其别具一格的形式诠释人类的生命,艺术只有将情感对象化,并以各种形式变现出来,才能称之为艺术,因此我们感受艺术的美,艺术带来的幻想的同时,艺术越来越成为我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孔子论乐本于情性,强调情感的安顿,侧重于个体的生命关怀与真实情感。在孔子的音乐世界中,音乐情感实包括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和自由情感等三重境域,其所谓的"成于乐",既体现为道德情感的"实有诸己",又呈现为一成己、成物生生转化的"自由的自我"的实现历程,即由艺术情感、道德情感向自由情感的逐层升进。  相似文献   

3.
刘梦欣 《美与时代》2014,(9):114-115
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它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是事物的价值特性,艺术表现也是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情感也就是在探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多重作用和强劲感染力量,以及在美化画面、艺术造型诸多方面的特殊效应及其内蕴丰富的意境、品味等。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产物,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在整个艺术创造以及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渗透艺术家情感的作品才能获得生命,只有真正融入情感的欣赏才能领悟作品的真谛。  相似文献   

5.
当人的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时候就想起了音乐,当情感到了极限的时候就用声音来发泄.无论是动听还是刺耳,都是自己情感的表现,如果想把这种情感打动周围的人,就要把你的歌声唱得悦耳动听,这就是歌唱艺术。追求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对于歌唱艺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艺术是一种极为重要且普遍的文化形式,它是人情感的外在流露,是将无形的事物情感物化的过程。美是能愉悦身心的形象,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对事物情感体验的客观评价。艺术与美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体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连结、相互渗透的倾向。它们同时存在,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7.
《新人间美学》强调的不是个人,而是人间;不是情感,而是新人类与大人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艺术,而是与大生命互补互动的大艺术。这种大艺术的无限时空和无限对象,就是由天、地、人建构的大生命或曰大生命网本身。  相似文献   

8.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众多,情感因素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积极乐观的情感状态对二语习得有促进作用;反之,消极否定的情感状态则会阻碍二语的习得。本文主要通过情感因素的三个方面,即动机、态度、焦虑等因素进行简要概述,旨在提出一些促进二语习得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二语习得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9.
周曼娜 《美与时代》2014,(12):132-132
声乐是歌唱者将歌曲作品呈现给听众并供听众感受的艺术,歌者的歌声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听得到、看得见的艺术形式,并影响和感染听众,在这一过程中情感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念 《美与时代》2023,(7):45-47
艺术是情感的载体,也是情感的表达媒介。水彩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们借以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水彩画中,色彩的表现力极强,其可以营造视觉上的观感,是画家内心感受和思想的直接表现。画家自身的色彩感知、情绪表达以及艺术涵养等,都决定了其水彩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和风格。对水彩画特性进行分析,说明水彩画中的情感因素,探究情感因素在水彩画中的作用及表现,进而更好地解读水彩画情感,促进水彩画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欣妍 《美与时代》2014,(12):90-90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之本。中国版画作品技法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内涵却日渐匮乏。对生活的回归,对情感的回归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沿用西方近代认识论美学把舞蹈艺术仅仅视为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的观点是片面的。在新实践美学视域中,舞蹈艺术的本质就是人类身体的自由运动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实践自由的感性显现,也就是一种人类身体运动的美。舞蹈艺术是一种实践性最强的艺术,它本身就是原始生产劳动的预演或者再现,它也是以符号化的身体或者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的实践自由,即美,它内蕴着人类生命实践的精神意蕴,因此,舞蹈艺术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话语生产、精神生产的最高统一。远古时代,文学(诗)、音乐(乐)、舞蹈(舞)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整体,它们的统一就在于生命的实践本质,在生命实践的节奏、韵律、情感的自由显现中,诗、乐、舞融汇为一体,现代舞蹈艺术应该回归诗、乐、舞的三位一体,把文学内化为舞蹈艺术的精神和生命。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情感是教学的根本,那么语文情感的教育就是各学科开展之源。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与思维勃发的阶段,若在此阶段能够合理适当的引导学生认识情感、发掘情感则必定会对学生以后人生奠基完美的情感开端,因此,抓好情感教育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本文对当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感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以情动人,好的文章,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精妙的文章,不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华丽辞藻的堆砌来取胜,而是靠真实情感的抒发去感染读者,教育读者。“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到真时自感人。”朱自清的《背影》、阿累的《一面》,这两篇文章,并非字字珠玑,却句句动人,穿越历史的时空,父亲那翻爬月台去买橘子时肥胖的背影,鲁迅那隶体“一”字似的须、根根竖起直立的发,黑瘦的面容,早已在读者脑海中定格为永恒的画面。  相似文献   

15.
<正>文人书家最崇尚的就是个人真性情的流露,而书法是最能表现书家情感和心性的艺术。因此,除了研究名家书法作品的用笔、结字与章法外,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也是其重要的构成因素。书法作品中的情感首先来源于作者本身丰富的精神情感,包括书家的禀赋、修养、才情、人生阅历、生命状态、审美理念等导致的情感变化都在书法的一笔一划间自然流淌出来,是书家内心的外化。本文以苏轼《黄州寒食帖》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通过对其文本的情感性及书法艺术的情感性两个方面,研究此帖中的情感表达,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最后时刻□中国佛学院圣凯教学园地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共同探讨的话题。人类的生命的韵律只是反复弹奏着从生至死的几十年光阴,多则一百多年。死,随时可能发生,也随时在发生,似乎太平常了,但它是那么的令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17,(6)
当前,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国家间信任的问题。一般来说,国家间互信有三个主要维度:理性选择维度、情感心理维度和文化认同维度,其中的情感心理维度是其中一种深度模式。目前,各国主要强调的是"战略互信",也就是理性选择基础上的关于战略利益方面的互信。但是,国际政治中无政府状态下的战略利益维系的互信并不稳定,国家间更需要发展出一种更深程度的信任,即情感性信任。信任理论认为信任固然有利益的理性计算,也受到行为者情感状态和关系的影响。国际政治中主要理论虽然强调行为体的理性假设,也认为情感心理是一种主要的研究路径。信任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情感因素研究,构成了国家间情感性信任的理论基础。决策者和公众的情感状态都影响国家间情感性信任的形成与维持。中美缓和中双方情感增进的案例,有力地证明了情感性信任在国家关系中的作用。这种情感性信任会成为两国长期稳定、友好关系的基石,为当今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提供了积极的示范。  相似文献   

18.
线条,是中国画的艺术媒介,创造的原生动力,生命的语言符号。它融入了画家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思想感情和艺术属性的契合,更是画者人格魅力、道德风尚和精神力量的完美体现。画面中有形的线既是情感的载体,蕴涵在画面形式结构的动感中,亦是诸种要素间的联系纽带。线条通过丰富的形、色,充分表现出艺术的意、境,铸造出无形的势,创造出空灵流动、富有韵律节奏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装饰图案的情感因素通过形象、色彩、组织、表现技法等诸因素,用外在的形式,给人一种内在的美感享受。它是整体的精神把握,具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审美情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修养、艺术技巧、创新意识和个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理想情感是人们期望获得的情感状态。情感评估理论认为文化对理想情感的塑造有着重要影响, 主要的影响途径有文化体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文化变化。理想情感对个体会产生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影响, 主要会影响个体的偏好及选择行为、混合情绪体验、身心健康和社会认知决策。理想情感研究未来发展可以着眼于4个方向:使用纵向视角研究理想情感, 进一步探索理想情感的前因变量, 打造适合中国文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和通过认识理想情感来消除文化隔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