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塔刹,是塔身上安设的顶子,有尖的,圆的;有砖石砌的,金属制作的,形式多样。而塔刹作为塔最崇高的部分,冠表全塔,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在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为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遗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塔通高67.31米,五层六檐,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檐覆盖筒、板瓦,平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是国内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最高的木构塔式建筑,亦系世界木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木塔台基高4米,分两层叠涩砌筑,均用石块垒砌。下层为方形,每面各出月台一方;上层依塔身筑作八角,东、西、南三面亦各出月台一方,南面台基两侧有石阶可转折而上,台基和月台各转角处均置角石,其上圆雕卧狮凡卫7躯,姿态…  相似文献   

3.
佛塔点滴     
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塔才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盛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而建。原型由方形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刹)三部分组成,很象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已盛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  云南省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傣族居众,这两个地区不时见到佛教持征建筑,有的村寨建佛塔,有的建奘寺,如芝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傣族地区建造佛塔始于小乘佛教传入时期。据《西南夷风情记》载:十五世纪西南边疆已是“寺塔遍村落”。佛塔是由塔墓、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组成的实心塔,非常稳定。塔基为正方形,大小按塔的规模而定,多在一二百平方米左右,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  相似文献   

5.
千年塔铃     
庚辰初夏,到河北省正定县游天宁寺木塔。天宁寺木塔原名慧光塔,后称灵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广德至大历年间(公元763—766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木塔九级,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一至三层为砖造,四至九层以木结构为主,因系砖木混合,且塔身又多系木结构,故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当时天宁寺院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6.
张宝虎  闫崇仁 《法音》2022,(10):40-44
<正>一、引言觉山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东南约15公里的红石塄乡觉山村,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后世多次重修,寺内现存密檐大砖塔为辽代遗构,其余皆为清末建筑。觉山寺塔建于辽代大安五年(1089),保存较为完好,为典型的辽代八角形十三级密檐式砖塔,是山西省辽代砖塔的代表。塔体包括:塔台、基座、一层塔身、密檐、塔刹等五部分。一层塔身内辟心室,可由南北版门出入,中央为粗壮的砖砌心柱,心室整体形成八角环形空间,  相似文献   

7.
辽代佛塔建筑形制由早期的四面塔发展到后来的六面塔、八面塔,其中以八面塔形式居多,多数塔身一层都雕有佛教图像,图像内容和形式随着建筑形制的变化也有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辽西古塔为例,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实地考察,对朝阳北塔和广济寺塔塔身一层图像样式、奉神系统、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辽西辽塔砖雕图像特征早期到中晚期的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8.
8月12日,记者拍摄到山西五台山龙泉寺西宋代名将杨业的墓塔,从墓塔上可以看到精美的宋代磨砖雕刻,在千年之后风采依旧。但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塔顶已经开始坍塌,成为蒿草的“园地”;塔身已经多处裂痕,将有摇摇欲坠之势。  相似文献   

9.
陈文忠 《法音》2004,(8):25-26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莆田凤凰山南麓广化寺的东侧,又称广化寺塔。该塔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之前,仿木构楼阁式石筑,八角五层空心,总高30.6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塔创建年代不详,但据塔上第二层北门右门柱上“乾道改元清明日毫社张景醇挈家同登”字样看,该塔在南宋乾道元年(1165)就已建成,故创建年代最迟应在南宋乾道元年前。第一层塔室南壁的壁龛内壁上有自左至右竖刻楷书两行“舍利塔镇旧基”,可知此塔前身是一座不知建于何年的舍利塔。石塔坐西北朝东南,塔体均为花岗岩石,面层细凿,由须弥座和塔身组成。…  相似文献   

10.
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寺院林立,佛塔摩天,自汉明帝年间始建,直到明、清、民国,历代都有新建和补修,规模巨大,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可是,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的至今仍处于半睡眠状态,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如广仁寺的普同塔(藏亡僧之骨于一处的墓塔),塔底流水,塔身设空室,可存放僧人骨灰。骨灰匣按逝世先后排列,每增添一个骨灰匣,则把最前边的一个顶入水中,使其顺水流走,回归自然。所以,塔内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骨灰匣。此塔是一座砖构建筑物,高两丈余,坐落在鱼湾,是游人登黛螺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之塔     
东台墓塔 位于东台顶望海寺东南侧,是现代新建的一座高僧墓塔。塔基平面方形,为青砖砌筑的基台。基台上还置有一个由两层青砖筑成的四角平台,上为四角束腰须弥座。须弥座的上部、下部均为两层,束腰部分单层。座上又用青砖叠涩内收五层成一方形平台,承托着坛形覆钵塔身。塔身下部有一覆莲瓣的装饰,塔身正面设一方龛,  相似文献   

12.
陈星桥 《法音》2002,(8):20-27
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中兴已有15个年头,业已发展成为闻名中外的一座大刹。“生活禅”夏令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届,柏林禅寺住持净慧法师提倡的“生活禅”作为人间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同时,人们对柏林寺祖师赵州从谂及其赵州禅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当年赵州和尚于此拈槌竖拂,举扬宗风,以至有“天下赵州”之誉。而今赵州塔下,郁郁葱葱的新生松柏伴随着千年古柏茁壮成长,令人有满目青山之感。跨越千年时空,赵州禅重放异彩;经历十年浩劫,柏林寺枯木逢春,委实令人感到佛法不可思议,赵州禅不可思议。曾听净…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89,(11)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正果法师灵塔,最近在重庆缙云山建成。正果法师塔,是中国佛教协会根据信徒的要求和追思法师业绩,决定并委托重庆市佛协在缙云山原汉藏教理院遗址修建。塔由重庆市佛教协会暨市有关部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于今年7月下旬竣工。新建的正果法师塔,是用绿色的上青石为料,塔身四角为云形翘角,十分精致、柱形塔尖的日月轮,象征光明。塔通高4.7来,比原建的太虚大师塔低0.2米,参差有致。塔周绕以石栏。塔正面“正果法师之塔”为赵朴初会长所书;左右联语:“论其生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为职志”(上  相似文献   

14.
红木 《佛教文化》2011,(5):72-75
豫西南腹地,距镇平县城三十余里、杏花山阴、有一古刹,名曰“菩提寺”,相传为唐代高僧释智勤所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相似文献   

15.
“无缝塔”在中国佛塔形制中,是比较独特的一类,它与印度的率堵婆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而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僧侣逐渐演化出“无缝塔葬”这一安骨方式,但目前关于“无缝塔葬”的记载,主要集中在禅宗文献,事迹也几乎都与禅僧有关.所以对无缝塔葬的研究,只能探讨禅僧与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显通寺清凉妙高处,屹立着两座精雕细镂的铜塔。两座塔造型相似,均为十三层,东面的略高,代表东台,西面的略低,代表西台。据《五台县志》载,铜塔铸于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三百八十年的风风雨雨,使西面铜塔塔身和塔龛的衔接处,出现了一道裂缝,致使塔身略微有点倾斜。为了保护好这一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文物,五台山管理局于去年七月进行了翻修。七月十日,当建筑工匠小心翼翼地逐次揭去塔顶、拆开  相似文献   

17.
<正>8月12日,记者拍摄到山西五台山龙泉寺西宋代名将杨业的墓塔,从墓塔上可以看到精美的宋代磨砖雕刻,在千年之后风采依旧。但在历经风霜雨雪之后,塔顶已经开始坍塌,成为蒿草的"园地";塔身已经多处开裂,将有摇摇欲坠之势。  相似文献   

18.
大白塔是五台山的标志,也是人们非常关注的文物。下对大白塔的修缮及外貌作一简述。一、历代维修情况山西省社科院崔正森《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考证曰:大白塔始建于大德五年(1301年),系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制造。塔内有唐长安二年(702年)妙胜造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历代屡有修葺。明代帝王崇建,规模很大。据《清凉山志》卷二载:“永乐五年(1407)。上敕太监杨升重修大塔,始建寺。”又据明嘉靖十九年(1541年)寺碑记载,明永乐四年秋,  相似文献   

19.
在五台山塔院寺大慈延寿宝殿的左前方耸立着一座巍峨壮观的大白塔。大白塔,原名佛舍利塔,建于方形塔台上,塔台围长八十三点三米,四周筑以碑垣,碑垣四角建有四个六角单檐攒尖角亭。塔台上面置有八角形的塔基,塔基周匝单檐挑角围廊,廊内装有写着“唵嘛呢叭(口弥)吽”六字真言的百零八个绿色铁皮转轮藏。塔基上是二重八角束腰须弥座,承托着状如藻瓶的高大塔身。再上  相似文献   

20.
王静 《法音》2022,(9):67-72
<正>山西省具有悠久的佛教历史传统。佛教传入中国,已两千余年,“最盛时代则在唐朝,而有唐一代之名蓝(兰)巨刹,大半则又在晋地,以是之故,一时高僧神僧辈,亦即接踵而产生于三晋也。厥后佛法虽渐移于东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