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体自学的方式。由于这种教学经常通过机器来进行,因而又称“机器教学”、“自动教学”。目前“程序教学”则是应用较多的名称。程序教学是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普莱西(S.L.Pressey)试制一架自动教学机器开始的。他的第一架机器曾在1924年美国心理学会年会上展览过。在1925年的心理学会年会上又展出了改进的机器。这个机器能自动地同时执行测验和计分任务,并教练习性的教材。普莱西把他的设计总结如下:①把学习材料以一系列问题形式连续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人类制造的“深蓝”(计算机)在棋盘上战胜了人类的冠军,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久远的。卡斯帕罗夫赛后谈到,科学动了真格,像真的打仗一样。“深蓝”确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它不知疲倦,没有明显的战术错误可以被利用。从这里我们看到“深蓝”在棋盘上的“智谋”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种由战争模型抽象出来的棋盘上的斗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军事谋略发展的特点。 这台拥有32个节点的IBM RS/6000SP超级电脑,能在标准国际象棋比赛中为选手每步所分配的3分钟内计算出500亿至1000亿步,能在所存储的近两百万局国际象棋程序中挑选数千场资料进行参考。世界排名第二位的棋手印度人阿南德称其为像人的机器。  相似文献   

3.
黄敏学  刘远 《心理科学进展》2023,(11):1981-1993
随着数据科学和认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人机协同的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逐渐成为组织决策的主流方式,它的潜在优势也引起了众多实践者和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相较于传统的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组织决策范式,人机协同决策范式意味着曾经作为工具的机器演变成为了与管理者具有平等地位和同等决策权力的队友。对于管理者而言,机器这一重要角色的转变弱化了管理者自身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导致管理者对人机协同决策产生潜在抵制行为。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问题,本研究从自我决定理论出发,系统地优化人机协同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模式和功能的设计,增加管理者对其“造”(技术就绪度)和“用”(技术接受模型)的感知,以满足管理者的自我决定需要,从而提高管理者对人机协同增强型商务信息管理决策的采纳意愿。  相似文献   

4.
创造现代计算机的鼻祖图灵在1950年发表《计算机和智能》(又译《计算机能思维吗?》)论中说:“现在人们对于‘思维机器’的兴趣是由一种通常称作‘电子计算机’或‘数字计算机’的特殊机器引起来的。”①他提出一个问题:“机器能够思维吗?”并设计出称作模仿游戏的所谓“图灵试验”。机器模拟人的思维能力从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短视频沉迷是一种个体因强迫性观看短视频,导致明显的行为失控或注意力障碍,并进一步造成人际、学习和/或工作适应困难的问题行为。随着短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与低龄化趋势,短视频沉迷对用户身心健康的威胁引起了广泛关注。基于人机互动视角,首先,将短视频使用划分为“工具性”与“仪式性”两类。其次,通过考量人机交互过程和用户易感特征,构建了短视频沉迷的发生机制框架。最后,从认知、情绪、动机和社会角度对短视频沉迷进行理论阐释。未来研究应重视短视频沉迷的发生机制,关注引发沉迷的媒介特性与技术属性,致力于促进短视频沉迷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提出了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这种理论以它新的思想观念,新的研究方法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被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这场革命不仅冲击着语言学领域本身,而且对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对乔姆斯基语言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作简略地介绍和评述,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与早期儿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 ,当计算机刚刚开始引入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时 ,有关计算机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就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Haugland(1997)指出 ,“在过去的 12年(1985 - 1997)中 ,人们一直在激烈地争论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室中的计算机对儿童发展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和益处。”但是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 ,计算机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这种情况下 ,关于年幼儿童使用计算机的“利弊之争”有所减弱 ,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开始向如何扬长避短、合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于早期教育方面转移。尽管如此 ,全…  相似文献   

8.
儿童对句子的理解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发展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一向引起心理语言学家和儿童心理学家的重视。几十年来心理语言学家们提出各种理论,使用各种方法对儿童理解句子的过程及其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研究就是这些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心理语言学家Bever,T.G.在六十年代初首先使用“理解策略”(Comprehen-sion strategy)这个词解释人的理解过程,其意思是人们在理解中不是使用了所有程序,而是可以找到某种“捷径”或“窍门”。不过,他并没有给理解策略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从众多研究者的有关研究文献中可以概括出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的基本含义,即儿童理解句子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1,(1)
美国举行“听证会”,印度教会领袖予以批评抵制 根据美国国内法律所设立的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9月举行的“听证会”,关注所谓的印度“宗教自由问题”。这一干涉印度内政的举动引起印度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印度教会的批评与抵制。印度基督教教会联合会代表指责美国的做法就像“国际法庭”一样。印度天主教主教会议则指出“听证会是对别国事务的干涉”。印度教的著名领袖斯瓦米表示“美国监察别国自由的企图已经上升到了干涉别国的主权”。他称赞印度教会反对美国这次的“听证会”,称他们的智慧是“来源于对印度国家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灵学史的角度审视美国和苏联,会给出两幅完全不同的图景。美国是“大张旗鼓”、“轰轰烈烈”;而苏联是“非常隐秘”、“小心谨慎”。美国灵学研究虽然也经历了衰败和波折,但从莱因时代,灵学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之后,美国一直处于灵学研究的领先地位。在美国有国际级的超心理学协会组织,有国际级的研究所关注这项工作,有知名科学家,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介入这项研究,也有面向世界的超心理学杂志。所以美国的灵学研究,对全世界这个领域都发生着影响。而对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辨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区分“科学主义”的不同形态如何看待“科学主义”的问题,近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如何完整刻划科学的形象,以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科学主义”的理解存在歧义,因而讨论中不仅众说纷纭,而且也很少在同一涵义上达成有效的交锋。  相似文献   

12.
熊哲宏 《心理科学》2005,28(6):1510-1511
如果从1967年U.Neisser出版《认知心理学》算起,以“信息加工”概念为核心或标志的所谓“认知心理学”或“信息加工心理学”,迄今已近40个年头了。这种信息加工心理学,由于以计算机为“隐喻”(认知心理学史上称“计算机隐喻”:心理之于大脑,犹如软件之于硬件),以H.Simon和A.Newell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PSSH”)为基础理论,以“人脑-机器的功能同一”(俗称“人机类比”)为方法论,并以其对高级认知功能(思维、问题解决、推理、决策等)强劲的解释力,而一直在当代心理学中独领风骚,以至被称为认知心理学的“经典范式”。这里的“经典”至少意味着,这种范式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  相似文献   

13.
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的创始人,美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创立的转换生成语法不仅在美国语言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而且很快越出语言学的范围,影响到心理学、哲学、神经生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广大领域。近年来,在文学研究、音乐美学和文艺理论等方面,乔姆斯基的理论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讨论。不少人把这场语言学革命称为“乔姆斯基革命”,认为“其威力势不可挡,犹如生物学中的达尔文革命”。乔姆斯基本人则被誉为哥白尼式的“当代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14.
常小川 《中国宗教》2023,(10):72-73
<正>一自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出以来,随着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一条记载了东西方之间进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一、目的和方法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內,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減轻学生负担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逃ぷ髡吆凸愦蟮慕淌υ谡夥矫嬉丫隽诵矶喙ぷ?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我们所进行的程序教学的实验研究是企图在这方面探索一些新的、有效的方法。本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普莱西设计了一种进行自动教学的机器。当时,普莱西曾说:“这种机器在处理某些日常工作方面,甚至于要比教师优越。利用这种机器可以把教师从教学的具体事务中解脫出来,节省他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他有可能进行更多的真正的教学工作。”这就是有关程序教学的原始思想。这个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以心理学家斯金纳为首重新把程序教学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从此,这方面的工作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训练效率的一种手段,并逐渐成为美国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于是,程序教学的研究就在美国普遍开展了起来。目前,美国已编出360  相似文献   

16.
程序教学发源于美国。早在1926年美国S.L.Pressey教授便发表了有关机器教学的文章。并且設計了一架測驗教学两用机,但在当时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推广。此后經过了长时間的中断,到了1954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B.F.Skinner发表文章又重新提出了这个問題。这次引起广大心理、教育界人士的注意,紛紛起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到1958年进入高潮。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开展了自己的研究。这就使得这个問題的研究具有了国际規模。1961年第十四屆国际应用心理学会議上設有专門小組討論这个問題。  相似文献   

17.
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的提出1944年10月,李约瑟在贵州的浙江大学分校作了一个“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演讲,提出:“问题之症结乃为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于中国也?”(李约瑟)这个提法把自16世纪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所产生的疑问以一个典型的方法提了出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兴趣。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恩·博尔丁将之称为李约瑟难题,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大辩论。所谓连续性问题,是指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与中世纪的关系问题,即中世纪和早期近代科学之间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它引起…  相似文献   

18.
在心理学中,有“中心性品质”这个术语。所谓中心性品质,是指那种与其他品质联系更为密切,包含更多有关个人内容的品质。例如,“礼貌——生硬”与“热情——冷酷”这一对品质相比,后者更有中心性。在众多的人性品质中,什么是最具中心性的呢?1946年,美国心理学家阿琪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描述同一个人。在第一组中,阿琪列出这个人的7项品质,包括聪明、熟练、勤奋、实干和谨慎。在第二组中,阿琪只将这个人品质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其他不变。结果出来了,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却引起了两组被试者对这个…  相似文献   

19.
共生的理念与现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前言最近十几年来 ,“共生”这个词语经常被人谈起 ,引发人们的讨论。围绕地球环境遭到破坏这个问题 ,其实从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讨论“人与自然的共生” ,而冷战结束后深刻的民族纠纷则使“异民族的共生”成为一个切实的问题。也就是说 ,由“人与自然的共生”开始 ,“异民族的共生”、“异文化的共生”、“男女的共生”、“与残疾人的共生”等种种提法引起了人们的讨论。但是在欧美 ,人们并没有像日本人这么热心地关注“共生”。考虑到这一点 ,我们有必要思考“共生”与现代日本固有的问题之间的关联。“共生”是与现代社会的时代变革相…  相似文献   

20.
高考引发了新一轮对“弃考”的思考,尤其是引起了对农村学生“弃考”的思考和广泛关注。已有的关于农村学生“弃考”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视角、经济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虽然视角不同,但很多因素是交叉的。而本文试图在社会学视角下对农村学生“弃考”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