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御制金箓大斋章表》是未被编入道藏的明代内府道教文献。史书从宏观上勾勒了明世宗笃信道教并在内廷频兴斋醮的历史图景,《御制金箓大斋章表》则从细微处展现了明世宗设斋奉道的诸多面相,诸如明世宗的箓位和法职、浓厚的“玉皇”信仰、学道师承和所属法派、修斋祈嗣和孝亲荐亡等。这些信息不仅可补史乘之缺漏,而且还可以丰富和加深对明世宗崇道的认知。整理和研究包括《御制金箓大斋章表》在内的藏外明代内府道教文献,既裨益于道教资料的整理和汇编,又可推进明代宫廷道教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台北指南宫联合发启,邀集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著名宫观之大德尊师,于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七日至二十六日,在北京白云观启建隆重盛大的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罗天大醮”传统盛典,祈求上天赐福人民,祖国昌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期十天的“罗天大醮”,经过海峡两岸和香港地区道教诸山道长和同道的共同努力,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恢复了道教斋醮科仪,互  相似文献   

3.
道教的称谓     
道教称谓,可以分为道教法坛、道教神仙、道教教徒、道教宫观及丛林执事等若干方面。 一、道教法坛 道教法坛:即道教举行宗教活动的宗坛。基本上可以分为醮坛、箓坛和戒坛三类。 醮坛:即道教举行斋醮科仪的法坛。醮坛之上参加科仪的道士,称为“醮坛执事”,主要有: 高功:又称“法师”。  相似文献   

4.
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的“道门领袖”杜光庭一生撰写并整理了十多种、近二百卷有关道教斋醮科仪著作,被后人誉为道教斋醮科仪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杜光庭在整理各种斋醮科仪的基础上,对“自然朝”的提倡、对道场戒律的重视、对谢恩醮的设立、对“斋”的意义的阐发、对斋官职司的具体规定、对表奏上章的文饰等,为推动道教斋醮科仪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13日至24日,香港道教联合会举办了以"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消灾解厄阴阳两利暨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安定繁荣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太上金箓罗天大醮。为全面记录此次盛会,香港道教联合会特编辑出版了《罗天大醮》一书。  相似文献   

6.
2007年11月13-24日,香港道教联合会修建"祈祷世界和平国泰民安消灾解厄阴阳两利暨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安定繁荣社会和谐太上金箓罗天大醮"(以下简称"罗天大醮")。道末参与此次罗天  相似文献   

7.
《黄箓科仪》十二卷,不著编辑名氏,今所见为清乾隆十五年(公元一七五○年)和亲王重刻朱墨套印本,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白口、单黑鱼尾,四周双边,版心上方有《黄箓科仪》四字。卷端题《清微黄箓大斋科仪目录》一行。朱印乐谱工尺,墨印句  相似文献   

8.
<正>两宋时期,道教的斋醮科仪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历时性的角度来看,斋醮科仪在北宋的变化主要是醮祭代替斋法成为科仪活动的主流,①而南宋则鲜明地体现在各种新道法对传统道教斋醮科仪的影响。从共时性的角度来考察,伴随着斋醮仪式的变化,道教内部就"恪守古法"与"随俗行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由此而形成了崇尚古典与随顺世法的两大流派。以道教传世的经典来看,蒋叔舆、金允中可以说是维护经典与传统的代表,天心正法与天台东华派则有着强烈的征用世法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灯,是道教斋醮法事中频繁使用的法器。在斋醮坛场上,燃灯与烧香同样重要。凡举行有关燃灯祭招的仪式,即谓之灯仪,这是道教斋醮的一种常用科仪。杜光庭《太上黄斋仪》卷五六说:“夫礼灯之法,出金录简文。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长夜地狱,苦魂滞魄,乘此光明,方得解脱。”①宋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八曰:“夫就斋入静,灯烛居先,朗耀八门,光辉九夜,续明之功既举,长更之福可修。”“燃灯威仪,功德至重,上照诸天,下照诸地,八方九夜,并见光明。侍灯之官,勤为用意,每令灯光,竟夕明真…  相似文献   

10.
投龙简,是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个环节。封建帝王在举行黄箓大斋、金箓大斋之后,为了酬谢天地水三官神灵,把写有祈请者消罪愿望的文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用青丝捆扎起来,分成三简,并取名为山简、土简、水简。山简封投于灵山之诸天洞府绝崖之中,奏告天官上元;土简埋于地里以告地官中元;水简投于潭洞水府以告水官下元。这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这种告请三元的投简活动目的是祈求天地水神灵保护社稷平安,人民幸福长寿。  相似文献   

11.
一、道教不再是华夏独尊的宗教,而是已经走向世界的宗教。不是有些人认为道教没有国际性,而这次大醮事实证明不但有,而且外国道友的信仰表现还非常虔诚。这只是在道教斋醮一个方面的表现,而道教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就更广泛了。我认为道教前途是光明的,以道教信仰作为纽带凝聚和平力量,为世界人类谋幸福不是不可能,而是必然。我同意张柽先生的倡议,我们应具超前思想,看到未来,积极创造条件,筹促成立世界性的道教组织。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弘扬道教爱好和平、人类平等、世界大同的传统精神而努力作出建树。二、罗天大醮是一个道教空前大集会、大团结、斋醮科仪大交流的盛会。说它是空前大集会: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次大醮全真、正一;大陆、香港、台湾;中国、外国这么大区  相似文献   

12.
论炼度仪     
在当今乃至历代道教缤纷多彩的斋醮仪式之中,炼度科仪一直是极具代表性的仪式之一,炼度科仪的历史悠久,传承绵远,流布广泛。道教徒不分宗派和地域,代代演习不衰。究其原因,在于其内涵着丰富的道教教理教义思想,宗教功能齐全,而且场面浩大,音乐优美,能满足一般信徒的信仰需求,因此,深受信徒的喜欢。无论是在普通黄道场中,还是在罗天大醮等大型斋醮道场中,炼度仪一般总是作为“压轴戏”,为整个斋仪的结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对于炼度仪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道教教义思想和道教科仪等多方面的认识。炼度科仪的形成和发展自古以来,道教中人一…  相似文献   

13.
灯,是道教斋醮法事中频繁使用的法器.在斋醮坛场上,燃灯与烧香同样重要.凡举行有关燃灯祭招的仪式,即谓之灯仪,这是道教斋醮的一种常用科仪.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五六说:“夫礼灯之法,出金录简文.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者,传心达信,上感真灵:灯者,破暗烛幽,下开泉夜.……  相似文献   

14.
北京白云观应新加坡道教总会的邀请,以中国道协副会长谢宗信、秘书长李文成为顾问,副秘书长、白云观监院黄信阳为团长,组团二十人,于1994年6月22日抵达新加坡,参加“道教文化月”的“太上慈悲黄箓大斋度亡法会”。这次法会由新加坡道教总会主办,中国北京、香港信善玄宫、台北中华道教总会,马来西亚五个代表团参加,法会为期五昼夜。  相似文献   

15.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有没有类似佛教的水陆大斋的法会?有沒有道教的水陆画?史料证明,唐代道教已有自己的水陆大醮,它始源于魏晋道教的三官考召仪,且与南北朝以来流行的黄箓斋关系密切。至清代,又被称为水陆大斋、水陆醮斋,并有科仪法本传世。道教的水陆画始见于晚唐,有着独立庞杂的鬼神谱系。时至今天保守估计全国各地有超过20000多件的明清道教水陆画存在。  相似文献   

16.
南宋赵伯澐墓出土一枚南唐先主李昪升元四年(940)在东都扬州进行金箓斋醮所使用的投龙玉璧,是研究道教斋醮仪式和南唐早期历史的重要实物。根据该投龙玉璧的铭文和《南唐书》等文献记载可知,升元四年十月出现四星聚斗的天象,李昪为了稳固统治、消弭灾祸,遂巡幸东都扬州,并在内庭修金箓道场,投龙玉璧即此次金箓斋所用之物。玉璧铭文中的“西山洞府”不在东都扬州,亦非吴越国境内的林屋洞,而是南唐洪州的著名道教洞天福地西山天宝洞。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教》1994,(4):14-14
第一条 为加强对正一派道士的管理,继承道教正一派授箓之传统,健全正一派规仪教制,提高正一派道士素质,促进道教活动正常化,根据本会《章程》和《关于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试行办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正一派道士应经过受箓,领受法职,明证道位,方有资格主持道教斋醮仪典。 第三条 凡正一派道士申请授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相似文献   

18.
罗炽 《中国道教》1990,(3):26-32
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斋”与“醮”在中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于古代巫术祭祀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斋”本作“齐”。指祭祀之前的一种精神准备。《礼记·祭义》篇说:“致齐干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又《祭统》篇说:“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不苟应,手不苟动。”“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于神明也。”《曲礼》篇亦说:  相似文献   

19.
罗天大醮,是道教斋醮科仪中最隆重的活动之一。在三天大醮所供奉的七千二百神位中,包括天神地祇、九洲土地、十方城隍、祖先英烈、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周公文王、孔圣大儒、圣君明主、贤良忠勇、高道大德、祖师宗师、氐羌胡越神灵、地方民间神灵,皆为中华文明史上的杰出人物,竟然无一位佛教的佛祖菩萨,完全维持了中华民族信仰的主体性、纯洁性。罗天大醮的举行,为人们祈福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安康的追求,提供了民族信仰的平台;为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信仰——道——神灵——祖先,注入了强大的自信心,这就是罗天大醮的文化意义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禁忌     
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无论参访道门,或是旅游观光,均应注意道门礼仪和其中的禁忌。本文将对一些道门禁忌略作介绍。 道教的宗教活动,又称为“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现形式。道教进行宗教活动的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既神圣又庄严。因此,围绕醮坛的法器和活动等,自然也十分圣洁,并由此产生了诸多禁忌。坛场禁忌,总的精神就是:诸多 秽不可入坛。也就是说,道教在举行迎真祈福道场时,切不可有吊丧、问病、畜产等不洁之物进入道场。亲临醮坛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诸多禁忌。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 成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