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燕 《宗教学研究》2012,(3):242-24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彝族文化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彝族文化研究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彝族宗教研究尤为引人注目。本文从彝族宗教崇拜观念、彝族宗教仪式、彝族宗教与艺术、彝族宗教与文学、彝族宗教与其他宗教对比、彝族宗教与生态保护、彝族宗教中毕摩与苏尼的研究等方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彝族宗教研究进行了梳理,为学者们今后更好地开展彝族宗教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种审美思潮的出现,都是某种社会意识的折射与反映。20世纪的乡土文学、历史小说、文化散文都弥漫着一种怀旧情绪。这是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科技文明的转型期的一种有深刻意味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美术的发展历程中,集体创作是美术作品诞生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段。许多著名的美术作品,均为多人集体创作的成果。在改革开放前革命美术和红色美术作品诞生的时代,陕西美术在20世纪70年代呈献给全国的集体创作作品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艺术现象,也是必须关注的一个研究重点。文章围绕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对集体创作的艺术经验进行总结,并对陕西省美术集体创作的发展进行了梳理,重点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这个陕西美术集体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列举了发挥重要作用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这一时期是陕西省美术发展和影响力呈现的一个关键阶段,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一个非常时期。  相似文献   

4.
文征明德才兼备,博学多能,诗、文、书、画俱精.在诗文方面,他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后期又于吴中"主风雅数十年",然其书画方面的成就掩盖了诗文成就.近年来,随着明代文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文征明的诗文亦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征明诗文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总结,指出其成就与不足是有必要的. 一、生平研究 对文征明的生平,学者们主要从其年谱、辞官归隐事迹等方面进行研究,成果较为丰硕. (一)年谱研究 年谱是对个人研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在中断将近四十年之后得到恢复,两岸佛教界亦重新开始往来。经过小三通之前、小三通之后,以及大三通以来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两岸佛教界联系十分密切,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两岸.佛教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岸信众之间的了解和两岸民众之间的互信,有助于两岸和平共处,更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影响因素和心理作用机制两方面系统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名人广告效果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外关于名人可信度结构的研究结果存在文化差异,品德因素是影响中国名人可信度和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名人与产品的关系对名人广告效果的研究成为当前广告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8.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一方面由于中西文论界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体制激励和学术竞争的推动下,审美与确证话题的讨论和研究日益激烈,并不断深化。讨论由最初的生命本质的自由确证、审美机制的确证、审美态度的确证,逐步过渡到审美对象化的确证、自我的确证。这些探讨对于改善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问题和伦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尤其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审视下,多被解构为东方文化的异质符码,寓言式的影像传达成为第五代创作者的集体路径,而异质性在他们作品中的孕造,很大程度依赖西方世界域外的叙事空间的绘制:古老的山村、乡野、土地、荒原……第六代的出现令延囿十余年的叙事空间发生第一次偏移,青年创作者的激进求异将上一代权威划定的辖域视作第二个中心,于是在作为西方之异域的寓言世界外,又另辟一空间——城市,这同样具有与两处地理中心对立的异质意味。再次开辟异质时空的浪潮似乎迟迟没有到来,古老的寓言伤逝已久,城市成为形色单一的娱乐化影像场域,乡村也因主体流行文化的离析与现代性的入渗逐渐失去原有的叙事价值……直到近些年,《路边野餐》《塔洛》《清水里的刀子》《冈仁波齐》等作品,以及毕赣、张睿珺、万玛才旦、王学博等导演的出现,令华语电影空间延展的传统有了回流之势。他们将诸多不均匀的、多元分布的关系捏合起来,构建既不同于寓言故事稳固自洽的封闭空间,又有别于不设围栏的开放式废墟的异托邦,它既有意规避再现现实空间熟稔的物质景观,又如镜像折射出现实世界的倒影,让我们得以从中洞悉那些映照存在与真理的瞬间。  相似文献   

10.
农民作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群体之一,一直都是中国油画重要的表现对象。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及全球视野的打开,江西的油画家们对西方油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融合本土与外来文化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农民题材佳作迭出。但近些年,农民题材油画作品数量锐减,这种传统题材似乎已经“过时”了。以时代为脉络,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民题材油画的发展,并分析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道德本质问题研究的历史脉络和主要问题,并做了大致的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中国卫生建设与社会治理的双重需要下,广东省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展针灸推广运动。受政治、社会等因素影响,运动分为三个历史阶段。通过针灸推广运动,国家权力对医疗资源进行了有计划的组织利用与重新配置,为广东省积累了卫生建设所需的宝贵资源,奠定了当代广东针灸行业发展的基本架构,同时也在新中国统一战线和巩固人民政权的要求下加强了中、西医之间的团结合作,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特色卫生体系的建设,是新中国卫生工作领域“国家运动”的构成之一。总结其历史经验教训,可为今后社会主义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奥斯曼时期以来叙利亚形成了各教派分省自治的传统,复兴党执政后教派在国家政治中的影响开始减弱,阿萨德时期政府的严密控制维持了教派间相对平衡。巴沙尔统治时期叙利亚什叶派出现了明显增长,不少逊尼派信徒改信什叶派,同时什叶派内部的阿拉维派和伊斯玛仪派也转向主流什叶派信仰,这使叙利亚教派格局发生渐变。伊拉克什叶派的大批迁入、伊朗朝圣者入籍叙利亚、伊朗加强传教活动及叙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什叶派的强劲增长。什叶派增长对教派关系产生极大影响,打破了教派间的相对平衡,使教派矛盾不断升级并向冲突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分配伦理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本文概述了分配伦理研究的学术路径与主要论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5.
周薇 《学海》2007,(5):176-183
20世纪以来陈衍研究主要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以前,一些诗友诗歌、民国诗话、文学史以及南社为主的革命派,对陈衍的诗话、编纂、诗歌有所评论,但多为只言片语的泛泛之论.而南社等革命派对同光体诗人的否定态度,直接导致建国后陈衍在文学史上地位不尊.80年代后,一批具有特色的专题论文出现,对陈衍的诗学不同程度地作了从概念内涵到义理层面的挖掘,有关陈衍的研究开始走向客观深入.而揭示陈衍诗歌与诗学中所承受的文化思想内涵,应是今后陈衍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17.
收回教育权运动是近代我国维护和争取国家主权的一项重要胜利.余家菊对促进当时中国政府制定有关收回外国教会学校的政策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他著文立说,建构国家主义教育理论,积极引导教育界的舆论导向,声援收回教育权运动.另一方面,他多次在各类教育会议中提请相关议案,发起成立“国家教育协会”,推动收回教育权运动.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978—1984年间,中国美术从文革美术的高大全、假大空中脱离出来,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绘画创作道路,开始关注人性,关注生活,关注人本身,开始真正地对真实生活的描绘。  相似文献   

19.
广西山清水秀、田园似锦,吸引了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到此游历作画。20世纪以来,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关山月、李可染、陆俨少、白雪石等等都到此采风写生,在中国美术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也给广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广西本土画家也不懈努力与实践,逐步形成以地域审美特征和文化精神为表现的创作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现代化的到来,建筑的设计理念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个性鲜明的建筑大师们,正用他们的建筑经验和实践来证明自己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大量的设计作品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思想。怎样才称得上是优秀的建筑?针对这一问题,先后出现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大师,他们在同一问题上贯彻着自己的理念,虽然在思想上多少擦出些火花,但都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并影响着整个20世纪乃至21世纪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