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霄宫即天下神霄玉清万寿宫的简称,是北宋末道教神霄派的十方丛林和小庙,宋人亦分称为“神霄上院”和“神霄下院”。它是历史上规模宏大、威仪庄严的道宫之一,但经宋末兵燹,“往往不复存在”。笔者以宋代史书所载作一钩稽,供道教研究者参考。 神霄宫下院政和七年(1117)二月建,“自京师始,以致崇极,以示训化,累年于兹”。是时,徽宗信温州道士林灵素“神霄之说,以己为玉帝之长子长生大帝下凡”,建“上清通真达灵神化之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此诏四方,  相似文献   

2.
陈楠与神霄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北宋张伯端始肇道教南宗丹法,其间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历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赡,方可谓正式形成内丹派南宗,后人谓张伯端、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等五人,为道教南宗五祖。五祖皆以精通丹法、弘扬丹道为己任,从而名扬青史。五祖之中,尤以白玉蟾最为杰出,他承其师陈楠的道统,顺应时代的潮流,不仅推重丹道,而且兼习雷法。与其相应,隶属符箓派的神霄派大师王文卿、萨守坚、邹铁壁、莫月鼎等皆修持丹道,以南宗之丹法为神霄雷法的基础。于是,南宗从陈楠开始,即兼习雷法;神霄派从肇源、创立之际,即重视丹道。南宗与神…  相似文献   

3.
道教经历了南宋金元的宗派分合以后,到明中叶以前,在统治者的扶持下,发展到相当贵盛的状况,其中尤以正一派诸宗最为突出。不少道士被朝廷委以重要官职,深入宫廷,参与朝政,有的位极人臣,声势显赫,甚或交通中官,威福在手,致使“天下士大夫靡从风”①,仰其鼻息,借缘以进。其地位之高,权势之重,为历代所罕见。到了嘉靖皇帝,崇道活动达到了高峰。从史籍中可知,宋元盛行的诸多道派,在明代继续流传的尚有神霄、清微、净明派等。尤其是在明代中叶,因世宗宠信神霄派道士陶仲文,神霄派一时占尽风光,成为道教诸宗之首。这里,以高…  相似文献   

4.
正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他一生致力于弘道兴教,成绩显著,对于苏州道教乃至江南道教的发展都作出过十分重要的贡献。施道渊是清代初年江南地区著名高道,全真、正一兼修,各有所长,声名远播。他主持苏州穹窿山,获清廷赐额"上真观",使穹窿上真观成为"吴中道院之盛"。他创立穹窿山道派,成为正一神霄支派,"从而使神霄派的历史延续至清,并传入台湾"。1他主持编修《穹窿山志》,成为著名的道教志书,为穹窿山和江南道教历史  相似文献   

5.
论林灵素创立神霄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翔实的历史文献为依据,论述了林灵素创立神霄派的全部过程,与从明代至今学术界一直沿用的“王文卿创神霄派”的传统观点相悖。本文认为在北宋政和五年(1115)林灵素提出了“神霄说”引诱宋徽宗成为“教主”,掌握北宋教权。五年中,他通过教主在全国建立了庞大的神霄派组织,编造了大量道书,确定了该派的宗教意识和斋仪科范。宣和元年(1119)神霄派教名已成为定称,神霄派完全建立。  相似文献   

6.
晚唐北宋以来,内丹炼养术风行一时,道教符箓派亦践行此术,遂产生出了一些新符箓派,如天心正法派、灵宝东华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派等.这些道派既承袭了北帝派、镇元派的道法传统,兼行上清与正一之法术,更援引内丹之法,出现了"内丹外符"的新气象.所谓的"内丹外符"或谓之"内修外法",即将内炼神气与外施符咒术结合为一.  相似文献   

7.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而站在宏观历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以致道教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也许取决于民族冲突与融合的时代大环境。民族的冲突与融合 ,不但发生在现…  相似文献   

8.
宋金元时期道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是道派孳乳 ,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清微派、神霄派、玄教派等等 ,各种宗派相继兴起 ,道教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新态势 ,而净明道是新兴道派中的一派。单纯站在道教史的角度看 ,宋金元时期道派孳乳 ,原因似乎在于北宋道教教法之颓弊 ,尤其是宋徽宗崇道 ,使道教为文化清流所不耻。汴宋既亡 ,则道教摆脱旧规 ,新道派自民间兴起 ,有一种革故鼎新的气象。同样是宗教变革 ,宗旨却不尽相同。也惟其不尽相同 ,所以呈现出诸宗并行的局面 ,不同宗派奉行不同的宗旨 ,从教义教制上探讨道教文化的新模式、新方向。就其所代…  相似文献   

9.
北宋末年兴起的神霄道教与长生大君信仰兼有政治与宗教双重内涵。作为上清派的传经神,长生大君既与南宫炼度有关,又与东晋时期风行道教的终末论主角——金阙帝君有关,是政治色彩极为浓厚的信仰符号。本文指出,长生大君与宋元间以《度人经》为中心的新生道法(派)的交涉,表现为前者作为一种信仰元素寄寓于后者的身神存思与炼度法事之中,这种寄寓与《龟山玄箓》有一定关联。理清长生大君与宋元新道法(派)的关系,对研究宋元道教史和道教仪式的发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宋之际,随着道教的兴盛与发展,出现许多新的道派,如洞渊派、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太乙派、东华派、净明派等。他们多以雷法为用,济世度人,安邦护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这里,仅就太乙派的历史、沿革、道法而论。一、由冯佑、刘浩然肇始的太乙派冯佑,平生好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