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刚经》是专门讲般若的,六祖传授的法要是从《金刚经》来的,悟也是从《金刚经》开悟的。《坛经》第一品专门讲这一点。《坛经》第二品是专讲般若,我们讲禅宗要借教悟宗,宗不能离开教,不能象后来一些讲禅宗的过份强调祖师们所用的那些方便,而把教丢在一边。六祖并没有离开教,东山法门就是从《金刚经》来的。《心经》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  相似文献   

2.
法宏 《佛教文化》1996,(4):44-45
古有“教为佛身,律为佛行,排为佛心,净为佛归”之论,禅宗被称为“佛心宗”“目性宗”。排宗在中国的发展,除了发扬了佛教文化的固有优良传统外,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容宗教、哲学为一体的佛教宗派,所以学术界评禅宗为“不是宗教的宗教”,由于这种特性,禅宗在中国文化发展中起到了巨大而奇特的作用。宋明理学,心学的诞生与发展,可以说是禅宗发展的外延与变化。所以“禅学”又成为一门出入手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学问,引起世人的广泛兴趣。在学术界,多时说样完即指掸学,论禅学不离禅宗,两者一_:而一,一向_。…  相似文献   

3.
汉魏之际,佛教在中国的流布主要有禅学和般若学两大体系。当时缁素对般若学的理解、注释,都脱不了魏晋盛行的《老》、《庄》玄学思想。而名僧与名士颇相投缘,《般若》与《老》《庄》又相互发挥,故史称晋代之玄学、《般若》之合流,为学术界之大宗。《般若》也倍玄风得以广为流行。禅宗历代大匠与佛陀核心思想——拈花不二宗旨是一脉相承的,所谓中国禅宗老庄化、玄学化,是不能分辩玄佛同异之混淆之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4.
李肖 《法音》2007,(8):34-38
禅宗五家中,以临济宗最具中国禅的特色,而开创临济这一系的,是义玄禅师。铃木大拙在《禅与西方思想》中称他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第一位禅师"。  相似文献   

5.
吴学国、金鑫先生认为,禅宗的“即事而真”“理事圆融”“一切现成”等观念,是在如来藏佛学与华夏自然思维的影响下,通过对般若思想的误读而形成的,逐渐丧失了般若原有的绝对超越理想.本文则认为,禅宗的上述观念皆有般若经论依据,“即事而真”源于《般若经》“一切法皆即真如、法界、法性”的原有说法;“理事圆融”是对般若经“唯有诸法,互相滋润,互相增长,互相圆满”的合理解读;“一切现成”系对《般若经》“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皆是菩萨摩诃萨道”的准确阐释.禅宗尽管对般若思想进行了中国化表述,但并未背离其根本旨趣.吴、金两位先生不但误读了禅宗与般若,也误读了华夏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宗密对洪州宗禅法的概述和评价为依据,通过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这一矛盾命题的阐幽发微,揭示了以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宗禅法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中国禅宗发展史与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作用;对马祖道一“万法心生、立处即真”思想的解读和剖析,重新评估了洪州宗禅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达亮 《法音》2022,(10):72-75
<正>一、寺志的纂修概况曹溪南华禅寺作为中国佛教禅宗的祖庭,在我国佛教史上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南华禅寺纂修《曹溪通志》(简称《通志》,版本即“新修本”,下同)一书,前后历经十年编成,2021年9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志特点呈现在三方面:第一,范围明确、记述集中;第二,体例独异、图文并茂;第三,续有所撰,推陈出新。志书纂修经由教内外众多学人努力,达亮、  相似文献   

8.
根据“般若是诸佛之母”的思想,慧能的自性般若思想既为禅宗顿悟禅提供了本体性的理论支撑,也是其“一行三昧”等实践方法的依据,同时也指向了禅宗顿悟禅“刹那间,妄念俱灭”境界归宿。菏泽神会又援引《华严经》、《般若经》等,说明“众生本有无师智、自然智”,论证发挥慧能自性般若思想。慧能的本性般若思想,与儒家“性善”说及道家“自然本性”说有很大相通之处,并对陆王心学的“自心良知”说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唐代嵩山慧安禅师作为禅宗五祖的知名大弟子,道德卓著,于禅法亦有自己独特的领悟。寻绎并重新阐释其“教行不拘而灭识”和“观密作用”两大禅学思想。“教行不拘而灭识”强调消解是非、分别,是无所住中所生之自性清净心,亦是“灭识”而归于无上妙道;“观密作用”与影响后世极为深远的南宗洪州宗马祖道一的“作用是性”禅学思想颇有关联。我们考察“作用是性”很难径直判定属于马祖的原创,从禅学思想渊源角度,可以上溯至慧安禅师,实际上“观密作用”是马祖“作用是性”禅学思想更早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正>石头希迁(700-790),唐代端州高要(广东肇庆市)人,俗姓陈,其在南岳石台结庵传法半个世纪,人称“石头和尚”。石头希迁为六祖惠能大师门下首座青原行思禅师的法嗣,是中国禅宗南宗五宗七派中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之近祖,生前著有《草庵歌》《参同契》,其禅法要领传承六祖惠能“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若禅法,  相似文献   

11.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12.
《文殊说般若经》在般若类经典中特色鲜明,它在强调般若的同时,也强调禅定,主张"甚深般若"与"一行三昧"的结合,这与南北朝后期佛教界提倡"定慧双修"的新趋势非常契合,因此,此经译出后,逐渐受到佛教界的重视,与《摩诃般若》一起成为最流行的般若类经典。隋唐时期《金刚经》的流传更为普及,一些重要宗派的创始人都很重视《金刚经》,天台智、嘉祥吉藏、牛头法融都有《金刚经》注疏。特别是禅宗神会以《金刚般若经》取代《文殊说般若经》。神秀门下,也都适应这一趋势,以《金刚经》作为般若经的代表。此后,中国佛教主要笼罩在禅宗之下,《金刚经》便成为最为流行的般若类经典。  相似文献   

13.
百丈怀海是中国禅宗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上承马祖洪州宗风,又对后来的沩仰宗尤其是临济宗等宗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百丈怀海的禅学由于非常强调和推崇超越相对系缚的“去住自由”的绝对自由或绝对本体境界,因而同时主张在佛教教学和禅法修学的方法上,要透过“三句”来理解、处理和把握佛教教法和一切万法,最终形成了要求“心如虚空,不滞一法”的纵横自在、自由任运的禅风,并善以灵活多变的机用来接引学人.  相似文献   

14.
在道家和儒家之后,中国历史又产生了以慧能的《坛经》①为代表的禅宗智慧。禅宗作为佛教,不仅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一些基本思想,而且甚至将自己的源头直接追溯到佛祖释迦牟尼那里。“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为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禅宗正是以心传心,惟论明心见性,因此称为佛心宗或者心宗。但禅宗有别于一般的印度佛教。与印度佛教的基本教义相比,禅宗去掉了其神秘性和思辨性,成为了一种生活的智慧。不仅如此,禅宗也不…  相似文献   

15.
永明延寿强调万法唯心,力图“一心为宗”,进而提倡祖佛同诠。但是,他受到宗密思想影响,针对当时佛教,特别是禅宗片面强调自修自证,有些禅师乱讲佛法,所以,提倡禅教一致思想。其实禅和教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也没有不同,禅教一致的立场,仍然是禅宗的角度。《宗镜录》的核心内容是“一心”,以“一心”统一了中国佛教中禅教与诸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儒商潮流“儒商现象”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商潮,指“知识分子从商现象”,它把社会改革的经济目标与人大目标结合起来,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既要有先儒“经世致用,达到兼济天下”之精神,又要有今人“广开财路,通时不羡高权”之风度,注重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时以《论语》《孙子》《老子》为商海战术的文化人很多,但以佛学原理经商犹其以禅宗之道取胜者国内罕见,而港台,日本则大有人在。在国内,牟其中仿《论语》,薛永新尚《老子》,黄丕通号称“少年儒商”,在经营中坚持“以诚为本,以礼待人,以文结…  相似文献   

17.
佛性与般若是贯穿整部《坛经》的两个重要概念,惠能对它们作了相互贯通的阐释.佛性本合中道般若,佛性不二,心性不二,自心不二;般若之非有非无也在于显现佛性,般若与佛性体用一如相辅相成而为《坛经》顿悟解脱论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从《坛经》的般若说、佛性论及般若与佛性关系三方面进行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8.
禅宗的要典《坛经》(《行由第一》通行本)记载着一段故事:“时有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这个故事还见于禅宗其他撰述,今不俱引。以上的记载是否历史事实,暂不讨论。我们现在只就其所述义理而议论。明明我们看到风吹幡动,有人却说它不动,其道理何在?我们很难断言《坛绎》撰者的本意究竟如何,但可由其它经论试作窥测。  相似文献   

19.
万毅 《现代哲学》2007,51(1):118-122
该文对唐末五代时期“禅宗五家”之一云门宗创始人文偃的禅学思想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其宗教哲学的客观唯心主义本质,同时也揭示了其“机锋”的反理性、反逻辑、反知识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心皓 《法音》2006,(8):12-15
中国丛林寺院有“冬参夏学”的传统,意思是冬季参禅,夏季则讲习经论,这并非仅指禅宗寺院而言。有的禅寺甚至从不讲经,原因是与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冲突。禅宗强调见性悟道,不大主张看经习论,因此“夏学”的传统大部分保留在讲寺或教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