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由对尤图宁相关论文的翻译及编译者的分析综合而成,旨在探讨芬兰学派的尤图宁博士关于马丁·路德"性观念"的神学研究。首先分析了他指出的路德生活之中世纪后期关于性与婚姻的四个特点之后,其次,全文着力分析了他的七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了路德"性观念"思想框架背后的这些神学要点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性观念与婚姻观的重要影响。第三,探讨了路德是否比他的先驱者们对性更加肯定。就路德研究的学术历史而言,尤图宁的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诉求与神学主张,都是围绕着圣经展开的。通过探讨路德早年对《诗篇》的注释,以及他后来对律法与福音辩证关系的关注,对"因信称义"的强调,尤为重要的是,通过讨论他的德语圣经的翻译,本文呈现了路德的圣经经验与文本诠释的实践,以及它们对16世纪宗教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本文试图将路德的圣经诠释置入圣经诠释的历史而进行述评,突出他承前启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7,(12)
<正>相比圣经翻译者的身份,路德更为人所知的是宗教改革家、牧师、神学家、大学教授等响亮的名号。事实上,路德也是以现代民族语言翻译圣经的先驱,是名副其实的圣经翻译专家。在被保护期间,路德为圣经翻译付出的辛劳和努力,既造福了德语文化~1,也对基督教新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教改革500周年之际,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4.
学界通常认为,路德的新教哲学奠基于对亚里士多德"实体存在论"的拒斥之上。不过,至于路德对实体的批判具体是怎样展开的,这一批判又具有怎样的形而上学意义,却始终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澄清。鉴于此,本文旨在深入考察路德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之争"及其哲学后果。我们看到,路德首先用一个作为"盼望"之对象的非本质性目的破除"是其所是"的本质规定性,以便否定事物与世界的实体性,然后提出一种没有本质的实体概念,将个体赖以持存的东西理解为外在的偶性。在一个偶性化的自由世界中,如何安顿没有内在形式的"非实体"之人,便成了路德思想给现代社会造成的巨大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路德伦理学中被遗漏的自然法与信的关系。首先分析路德如何看待自然法和信仰。其中包括学界路德研究者的讨论,并从浩瀚材料中选出代表性事例。本文结论是路德并没有像他经常被诠释的那样以二元的方式来看问题,这导致对路德神学的许多方面要有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2017年7月30日至8月4日,第十三届世界路德研究大会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发起地——维滕堡路德城召开。此次大会正值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纪念,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200余位学者齐聚维滕堡,展示和交流近些年来路德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大会分全体会议、研讨会和简短发言三种形式,对1517年的马丁·路德思想与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传统的一致性和断裂性做了全面审视,主要集中在九十五条论纲的争论和对话、圣经解释学和方法论意义、神学思想的灵性来源和心理学要素、讲道词中的神学思想和宣道中的教理训练、教牧工作和祈祷思想、历史和当代处境中的路德神学思想。大会首次设立中国分会场,来自中国大陆的四位学者做了简短发言。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3)
当前,华夏儿女正团结一致抗击疫情,这正是对教会信仰和信徒素质的考验。16世纪宗教改革家路德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境况,当时他是如何面对的呢?其间他对基督徒有何劝勉和提醒呢?本文写成于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疫情期间,在当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际我们特此刊出,邀您一起借路德的书信探索他处变不惊、慎谋能断、信主爱人背后的神学思考,以知古鉴今。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宣传品木刻版画中的路德形象,以及其所包含着的激进内容.既可以让我们对以往根据笔载文献把路德说成是保守者的观点进行商榷,也可以利用图像这种完全不同的原始材料,来对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进行重新解读.通过文本材料和视觉材料的对照,来重新解读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我们目前必须做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1,(2):F0002-F0002
本刊讯(房赢报道):美国国际路德会平信徒联盟国际部主任鲁特(Douglas Rutt)牧师一行4人,于2011年1月6日上午,访问了中国基督教两会。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月13日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神学系教义学教授米伊卡·罗坎恩(prof.Miikka Ruokanen)应邀在世界宗教研究所介绍了芬兰宗教概况。 芬兰有90%以上的人口信奉基督教,其中有86%的人属于福音派路德宗教会,其余分属于正教会,罗马天主教会、五旬节教派、芬兰自由教会、耶和华见证会,另外还有少数穆斯林、犹太教、摩门教教徒和5万余名无固定信仰者。近年来芬兰教会主要同北欧的其它路德宗教会一道致力于世界宗教对话活动。芬兰基督教会的神职人员是由大学神学系培养的。赫尔辛基大学神学系是芬兰最主要的神学系,有很久的历史。他对这个神学系的建制、学科安排、学生状况、毕业后的情况一一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正>在基督教会发展的两千年历史中,尽管政教关系错综复杂,但几乎优秀的基督教神学家都卷入了政治的漩涡中,无论是在教义理论、在教会实践还是在信仰生活中,因为政治其实就是集体生活的事务。神学家可以不是政治家,但不能逃避政治。马丁·路德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基督新教的鼻祖,宗教改革家,基督教神学家;虽然路德不热衷政治,也不是一个政治家,但基于他在当时的特殊地位,他无论如何都无  相似文献   

12.
房赢 《天风》2012,(9):F0002-F0002
本刊讯(房赢 摄影报道):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于2012年8月9日上午,接待了美国路德会平信徒联盟亚洲地区主任陈慧娟女士一行,并与客人进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3,(8):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秘书长徐晓鸿牧师于2013年7月3日,热情接待了美国路德会平信徒联盟亚洲地区主任陈慧娟(Gunya Na Thalang)女士及顾问徐炳坚牧师等一行三人,并与客人进行了亲切座谈。  相似文献   

14.
陈小鲁 《天风》2002,(5):46-47
马丁·路德热爱音乐,是个出色的歌手,在作曲方面也十分在行。无论在故乡、在修道院、还是在德国的其他地方,回荡在他耳边的除了弥撒曲或经文歌以外,就是民歌。因而在如何营造理想的新教圣乐方面,路德无疑是从民歌那里受到莫大的启发。在当时的众多作曲家里,路德给予最高评价的是路德维希·森夫尔(Ludwig Senfl,约1489—  相似文献   

15.
房赢 《天风》2014,(11):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与美国国际路德会平信徒联盟友好合作25周年纪念会于2014年10月14日,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两会主席傅先伟长老,会长高峰牧师.副主席、秘书长(代)徐晓鸿牧师.副会长单渭祥牧师和美国国际路德会平信徒联盟执行总裁库尔特·巴克霍尔兹先生等同工出席纪念会。  相似文献   

16.
姜晓文 《天风》2017,(7):40-41
1517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在威登堡教会的大门上,改革就以不可阻挡之势,迅速席卷整个欧洲。在普世教会共同纪念路德改教500周年之际,笔者尝试探讨路德的“唯独圣经”及其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圣经·路得记》和中国民间传说《涌泉跃鲤》分别是基督教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影响甚广的作品,两部作品均以日常家庭生活和婆媳关系这种易于被众人理解和认可的题材而微言大义,展现路德之爱与姜诗妻庞氏之孝,不仅使"爱"与"孝"丰富的伦理内涵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文本中所反映的家庭伦理观念又蕴含着独特、深刻的美学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12月16日,上海大学中欧人文研究与交流中心发起并主办了一场题为"寻找思想史中的失踪者马丁·路德"的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近20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线上会议。与会学者分别从"路德的整全性价值、历史学和社会学价值、哲学思想史价值、哲学文化价值、路德是现代性的开启者"五个方面,对路德展开了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讨论,旨在全面挖掘路德神学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9.
马丁·路德的婚姻家庭观探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马丁·路德本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路德的婚姻观、路德对离婚的态度与观点、路德的家长制传统观点等四个方面对路德的婚姻家庭观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并指出路德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丁·路德的改教主张与今天的神学宣讲有不少关联,作为改革后的教会,我们可以由此得到启发。马丁·路德阐发他神学主张的重要场所便是讲台,他也留下了不少的宣讲心得,值得后人反思。作为实践科的宣讲,本文拟通过简述的方式来思考今天的神学宣讲事工,尤其关注基层的宣讲。分两个部分阐述,即路德改教的特点和对当今宣讲的启发。最后,从实践出发提出地方特色的神学宣讲学的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