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澳门虽然没有出台具体的有关民间信仰管理的制度或条例,但将民间信仰及其庙宇作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进行管理,受到《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保护,突出民间信仰及其庙宇的文化属性,从而将民间信仰的宗教色彩大大降低。澳门民间信仰盛行,民间信仰庙宇大约有49座,广泛分布在澳门三大区域,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中澳门半岛分布有31座,路环和氹仔岛分别有9座,虽然数量不多,但相较于澳门的面积,澳门民间信仰庙宇的密度还是很密集的。  相似文献   

2.
2002年1月25日至29日,中国道教协会闵智亭会长应澳门道教界的邀请,前往澳门参加道教协会成立暨澳门道协首届理监事职员就职典礼。在澳门道协首届理监事职员就职典礼上,闵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向澳门道教协会的成立和各位理监事职员的就职表示热烈的祝贺。闵会长说,澳门成立道教协会,以推介中国道教文化、弘扬社会道德为己任,以期使澳门各界人士对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有更深的认同,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上,道教和道…  相似文献   

3.
宗教是什么?在陈述我下述的真实感受之的,我愿毕恭毕敬地向所有善良正信的人们敬白一声:对于诸位来说,“宗教大市场”一类的说法是万分冒昧甚至有亵渎之嫌的,为此我得真诚地请求诸位鉴谅。对“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众所周知,答案甚多。别的就暂且不提也罢,“宗教是一种文化”——这个在八十年代中由赵朴初暨钱学森二先生首倡的视点,乃是我和我的同事们迄今坚持的一个出发点,虽然这个“顽固不化”的立场越来越有被先进讥为“只有文化没有宗教”之类的危险,但此“文化”非彼“丈化”,我心自明,此“文化”二字有泰山之重,不容轻…  相似文献   

4.
宗教消费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支出,清代澳门宗教消费反映了中西宗教徒不同的消费情况。本文考察了这方面情况,认为它有三个特点:(1)即一多样性。既有传统宗教,也有外来宗教的消费,还有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以及宗教用品、场地、巡游和公益等多种形式。(2)综合性。现实性和虚幻性结合,丰富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3)广泛性。参与者众多,推动了社会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神道设教传统,使宗教信仰可以沟通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官方宗教民间化与民间宗教官方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教嬗变的两条路径.云南民间宗教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要素综合而成的情境中演化发展,宗教文化生态集合并体现了国家、社会与民间的诸多关系.“国家—社会—民间”三元分析框架,有助于阐释民间宗教生成演化的规律,提升民间宗教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2002年6月27日至7月4日,《中国宗教》杂志社副社长、主编陈红星一行到福建省调研工作。在省民族宗教厅厅长林文斌、副厅长余险峰等领导的陪同下,陈红星先后深入福州西禅寺,泉州开元寺、清净寺、元妙观,莆田湄洲岛妈祖庙,武夷山市桃源洞、天心永乐禅寺等宗教活动场所考察调研。在闽期间,陈红星同志还采访了习近平省长,习近平同志向陈红星一行介绍了福建省的宗教概况,介绍了福建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情况。本刊现将陈红星同志的采访稿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川西藏区的民间宗教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今川西藏区 ,在藏传佛教信仰之外 ,还普遍存在另一种民间宗教形式 ;即以一些民间个体宗教职业者在一定范围内走村串户为人禳灾驱鬼、请神祈神福而进行的宗教活动。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 ,对川西藏区这种以个体宗教职业者为载体的民间宗教形式的特点、内涵及其与寺院宗教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藏文历史文献的有关记载 ,对其历史源流及其性质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民间宗教的公共性及其变迁——基于甘肃中部的田野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民间宗教既需要关注个体在宗教活动中的精神心理满足,也需要关注宗教活动的组织过程。传统嵌入到当地社会结构中的民间宗教活动,除了具有满足私人信仰功能之外,还在维系地方社会秩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后一层面上提出民间宗教活动的公共性质,认为宗教活动组织方式以及信仰活动中的象征资源是建构社区共同体和地方"权力文化网络"的重要部分。民间宗教活动的公共性本质上是产生于社会秩序的公共性,其最显著的表现形式是自然村落的共同体属性。近代以来的政权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消解社区的功能性,瓦解社区内部结构,打破社区边界,随着农民私人生活方式的扩张,社区不再成为共同体。与之相伴,脱嵌于社会结构的民间宗教活动偏向私人性一端。  相似文献   

10.
一壮族麽教是以布麽为神职人员、以司麽为主要经典、以古麽为主要宗教活动的壮族原生性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是长期壮汉文化交流互动的产物,是壮族原始宗教文化受到以佛、道教为主的汉族宗教文化的刺激,吸收佛、道教的形式和内容而形成的。壮族麽教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它深深植根于壮族人民的灵魂深处,广泛融会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尽管如此,“壮族麽教”这一名称的明确提出却是近几年的事,它是壮族学者在发掘、整理和研究壮族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民歌唱本(尤其是布洛陀神话传说、唱本)的过程中逐步认识、确认…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政、教、学三界的理解和支持,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1,(3):60-62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澳门,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作为我国外来宗教海路来华的首选地和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前沿地,宗教历史源远流长,宗教文化积淀深厚,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根深蒂固。近年来,广州市宗教界坚持高举爱国爱教旗帜,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自觉融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宗教》杂志以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讲述中国宗教真实状况,聚焦世界宗教大势,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促进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为己任,以贴近实际、导向正确、观点权威、图文精美为追求,赢得了政、教、学三界的理解和支持,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宗教学界以  相似文献   

14.
近来,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重视,这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不过,至今的讨论还多是比较宽泛的,须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应当深入了解科学包括哪些内涵,宗教包括哪些内涵,弄清自己所讨论的是科学哪一部分和宗教哪一部分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不致产生歧义,而有利于达成共识。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宗教最基本的关系;还就如何看待科学与宗教其他方面的关系,以伽利略笃信天主教为例.进行了典型分析。  相似文献   

15.
桑吉扎西 《法音》2010,(5):53-54
<正>本刊讯4月23日,澳门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名誉会长粘为江、会长刘国梁、副会长颜奕嘉一行6人拜会了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传印会长、王健秘书长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后,大陆民间宗教信仰①的复兴引起了学界和政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影响深远的民间宫庙成为有关部门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在长期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以福建为中心,介绍当前民间宫庙不同的管理模式,指出其管理中存在难度,并就如何完善管理提出建言对策,首先必须要摘除对民间宗教信仰的歧视、尊重民间宗教信仰的历史传统和客观存在,并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给予民间宗教信仰以合理、合法的生存空间,因为保证宗教文化生态的和谐平衡不仅是政府部门对宗教活动场所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从宗教生态和谐平衡的角度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书写和口传:中国宗教的两种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海怒 《学海》2005,20(4):101-107
立足于中国宗教类型研究史的批判性解读,本文提出,中国宗教有两大类型: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经典宗教是“文字本位”的,具有制定性特征,备有弘富的经藏系统;民间宗教及其经卷具有口传性、变异性和民众性。文章考察了中国宗教史上的经典传授和口头宣教的传统,认为一种宗教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宗教性质之转移往往和它宣教方式的变化有关;经典宗教和民间宗教的互动也带来了宣教方式(经典阅读和口头传教)的互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建省闽侯县调查数据与全国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福建省闽侯县农村居民自认为自己是宗教徒的比例是全国平均数的3.4倍,他们还认为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是佛教或道教,但实际上他们大多是民间信仰的信徒。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可分为制度化宗教与泛化宗教信仰两大部分,闽侯县农村居民大部分人都是泛化宗教信仰者,泛化宗教的影响力超过制度化宗教的影响力。闽侯居民的宗教信仰具有功利主义特色,宗教体验缺乏神圣性,不关注彼岸世界,相信因果报应与运气,但不迷信也不沉溺于宿命论,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对生活满意度自我感觉较高。  相似文献   

19.
《福建宗教》2002,(3):10-10
2002年4月24日,汪毅夫副省长在省民族宗教厅、省民政厅、省法制办领导的陪同下深入省基督教两会、福州西禅寺调研宗教工作。在省基督教两会,汪副省长听取了省、市基督教两会关于落实宗教房产政策有关情况的汇报后指出,落实宗教房产政策的遗留问题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宜粗不宜细”的原则予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0.
从鄂东南L村的田野调查中,依据民间宗教信仰生产方式的不同划分出认同型和感召型两类民间宗教,两者有不同的特点、生成逻辑和影响。认同型民间宗教的形成源于其深刻的社会经济功能,这类民间宗教具有组织结构性强、半封闭性的特点,潜在地削弱基层政府的影响力,造成社会区隔,但也带来发达的社会互助网络,我们应对其进行改造和利用。感召型民间宗教的形成源于纯粹的心灵寄托与精神慰藉,这类民间宗教组织结构性弱、开放性强,会助长心灵消费行为,增加信众的社会负担,同时也丰富信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对其积极引导。基于此,我们的民间宗教治理可以提炼总结为强化基层组织、以关键因素为抓手的分类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