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默是一种发生在社会情境中,通过感知消解事件或言语中的失谐,继而借助微笑或大笑等外显行为表现将愉快情绪表达出来的社会现象。在简要介绍幽默概念、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对国内外研究中幽默的社会、认知与情绪功能及其应用作必要的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幽默的长效机制、消极效应及神经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古老现象的权力,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崭新课题。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对权力心理进行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研究。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权力的存在或激发广泛地影响了个体有意和无意的社会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这些心理和行为既包含消极的成分,也包含中性和积极的成分。文章指出了权力心理学具有“强调社会认知、基础认知甚至神经机制”等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4.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社会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式可以概括为三个研究层次和三种研究推论。三个研究层次分别是社会行为层次、信息加工层次和脑神经层次。三种研究推论为把社会行为现象归结为心理机制的心理推论,把心理机制归结为脑神经机制的机能推论,从心理机制或神经机制中推论社会行为的社会推论。在机能推论中,可以从三个维度区分三类脑神机制,即支持内源性和外源性加工的大脑内侧-外侧结构,支持自动化和控制性加工的大脑腹侧-背侧结构,支持高复杂性和低复杂性加工的大脑前部-后部结构。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认知结构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邓赐平  戴晶斌 《心理科学》1999,22(2):160-163
1引言八十年代以来,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中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社会认知发展研究涉及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因此吸引了众多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根据研究的取向,一般将社会认知发展研究分为儿童社会认知结构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期兴起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从揭示社会认知无意识成分的角度。为探究社会心理的实质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就内隐社会认知的理论发展及其研究方法沿革进行综述,并对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社会意义及应用价值做一述评。  相似文献   

7.
具身理论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诠释人类是如何获取知识表征世界这样一个本质性问题的新视角, 指出概念系统的建构对真实身体及其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 即具身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具身理论已从原始阶段的哲学思辨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等领域解释各种现象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具身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选取了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即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 总结具身理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及最新研究成果。最后,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在社会认知领域中以具身理论为框架开展实证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要点, 并提出此类研究结合其他研究视角(例如, 神经科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珠 《心理科学》2006,29(1):137-139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即互联网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或者滥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新的心理疾病。本文介绍了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一种新理论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并对该模式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02,25(2):244-245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以认知过程为基础解释人类行为的产生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攻击行为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侵犯行为也受到这一研究趋势的影响,其中尤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最为突出,它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本文试对该模式的研究状况作一简介,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此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认知取向的成人依恋研究,在验证依恋理论的核心假设和探索与情绪调节策略、依恋系统活动有关的心理活动过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种把当前社会认知理论特别是心理表征这一重要概念运用到理解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internalworkingmodel)中去的价值已经逐渐显露。文章概述了关于内部工作模式与心理表征的关系及其在启动效应、可得性与通达性、记忆、情绪、归因等五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将来的研究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认知逻辑的英文表述是epistemic logic,而episteme的意思就是知识的意思.因此从字面上来理解,认知逻辑就是有关知识的逻辑.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认知逻辑已经从知识扩充到了信念,甚至涉及到更多的认识论概念,换一种宽泛的说法就是形式认知(formal epistemology).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对认知逻辑的定义或描述上.  相似文献   

12.
HAPA是健康行为领域研究的新取向.认为改变健康行为需要两个分离的过程:动机和意志.首先,基于自我信念的基础上形成改变的意图;随意,行为改变才会被计划、引发并维持.HAPA认为,动机阶段引起行为意图,而意志阶段则产生实际行为.以自我效能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因素在两个阶段起重要作用,对于健康行为的采纳、引发和维持的产生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HAPA是健康行为领域研究的新取向。认为改变健康行为需要两个分离的过程:动机和意志。首先,基于自我信念的基础上形成改变的意图;随意,行为改变才会被计划、引发并维持。HAPA认为,动机阶段引起行为意图,而意志阶段则产生实际行为。以自我效能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因素在两个阶段起重要作用,对于健康行为的采纳、引发和维持的产生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付翠 《心理科学进展》2002,10(3):295-301
该介绍和分析了“相互作用的认知子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即信息的意义分为具体的、低层次的意义和一般的、高层次的意义;编码形式的转换遵循着特定的规则;不同信息的存储具有各自独立的记忆存储系统:高层次的意义对情绪产生具有直接作用。同时阐述了该理论对抑郁性情绪障碍的研究,并指出了该研究对治疗情绪障碍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激的认知激活理论是Ursin和Eriksen等多位研究者在其多年来对动物与人类应激的相关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论模型。该理论的核心思想观点是从积极心理的角度把应激反应看作是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而应激反应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对负担刺激的认知评估后,在生理唤醒层次上产生的更高的生理预警反应。本研究对该理论的主要思想观点、实验证据加以了梳理简介,并与其他的应激理论进行了对比评述。评述指出,该理论对应激反应的积极心理学的认知,以及从认知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综合视角提出了应激的心理解释机制,使得该理论表现出了强大的理论优势和良好的解释效度。同时,本研究也指出了该理论忽略了情绪对压力认知或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凯罗的认知能力模型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穗苹 《心理科学》2000,23(5):634-635
1 智力研究的相关与实验传统   1 957年 ,克隆巴赤在就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著名演讲中指出 ,在科学方法上 ,现代心理学中一直存在着两个分支 ,一个是实验方法的分支 ,另一个是相关方法的分支 ,这种方法上的分歧在智力研究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尽管当前的智力研究有对实验方法偏重的倾向 ,但这并非就意味着对相关方法的忽视或遗弃。事实仍如克隆巴赫所说的那样 ,在一些研究者吸收认识科学新成就 ,偏重实验方法的同时 ,另一些偏爱相关方法的研究者也在吸收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地改进着自己所属的研究传统。这不仅反映在以心…  相似文献   

17.
班图拉是当代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和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具有辩证思想的交互决定论,用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结着的不断交互作用来解释心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诊断评估旨在探讨个体内部的知识掌握结构,并提供关于学生优缺点的详细诊断信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当前研究者已开发了大量0-1评分的认知诊断模型,但对于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对已有的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进行了归纳,介绍了模型的假设,计量特征以及适用范围,为实际应用者和研究者在多级评分认知诊断模型的比较和选用上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对未来关于多级评分诊断模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俊升  桑标 《心理科学》2007,30(1):123-127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发展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从神经、行为和情境三个水平,对认知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整合性研究。本文从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对发展心理学的贡献进行了梳理,并对该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具身认知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身认知是以身体为解释核心的新的研究视角。来自具身认知实证研究的证据表明,身体的生理属性、运动经验和现实环境影响认知的形成与发展。目前的具身认知实证研究主要采用传统认知的实验范式,集中于研究身体的结构属性和静态动作对认知的影响。未来,具身认知与传统认知将会相互吸收和融合,更多关注身体的机能属性和动态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