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模型——“文化三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有共同的形上根源,价值根源平等,有独特的文化内容。复兴传统文化,要有理性认识。以柏拉图“理型论”和宋儒“理一分殊”观安置人类文化,形成“文化三层论”的文化思想模型,可以确立复兴中国文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绘画创作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感受的一种方式,而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在绘画创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反映当地的民俗、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体现文化传承和创新,其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经常为艺术家们提供灵感,同时能体现出作品的地域特色。研究地域文化在绘画创作中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与解读,以期为相关绘画工作者提供艺术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3.
旬阳有典型且鲜明的地理环境特征。有着古朴、素雅的自然观、儒家礼制和风水文化等文化,在这种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河谷山地城市的空间形态,蕴含着多样性的地域文化。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建设的高速发展使国内城市普遍出现了地域主题意识减弱和文化特色渐失的状况,旬阳也不例外。如何保持和传承旬阳的地域特色,并在其空间形态中体现出来,则成为当前旬阳城镇规划设计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为什么成了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一种文化不去干涉另一种文化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那么,文化就不可能被搞成一个问题.或者说,假如文化之间没有形成价值之争,一种文化不会自动地变成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不会成为反思对象.任何一种文化的自身都不构成一个问题,它只是生长着.  相似文献   

5.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在整个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和精神氛围,其核心是在办学中积累和建构起来的师生共同价值观。而素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促进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其倡导的学校文化应是一种积极健康、和谐向上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氛围及物质环境,是涉及学校内涵发展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的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当前中学生存与发展的一种战略。怎样在素质教育视野中审视学校文化,切实解决素质敦育在向纵深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高中新课改实施中如何提升办学效益,需要我们科学论证与认真探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三种类型歧视所造成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痛耻感,论述我们应当如何利用适当的文化应对策略来消除歧视、减少病耻感,从而有效地克服病耻感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负面影响。文化差异与病耻感的形成直接相关,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变量,影响着精神卫生问题以及相应的服务政策,深入研究和认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有助于减少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帮助他们克服病耻感。中国道家文化推崇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可以发展出有效的心理疗法,对于精神疾病是一剂对症的良药。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具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上出现了四种值得注意的青年群体,即雅皮士、亚皮士、拥皮士和雅废士,并构成一种广泛而稳定的社会亚文化群,不仅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美国的经济生活也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其中雅皮士(YOPPLES)意为“年轻的城市专业人员”(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亚皮士(YAPS)则为“年轻而有抱负的专业人员”(Youngaspiring profess-ionals);拥皮士(YUMPIES)是指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文化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概览卓新平基督教文化是一种以基督教为其存在基础和凝聚精神的文化形态,包括其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的宗教信仰体系,以及相关的精神价值和道德伦理观念。在约两千年的发展中,这一文化形态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神学理论建构、哲学思辨方法、语言表述形式和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9.
由于国家的长久统一、社会经济的空前繁荣,汉王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同时也是我国古代设计理论形成的重要时期,特别是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广泛传播,经过后世的流转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理想。他们对装饰的选择,也用最质朴的方式展示了汉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刘楠 《美与时代》2023,(1):22-24
从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两个逻辑方向,由外延向内涵对海南冼夫人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互动机制展开研究,分别从浅层的建筑文化基因及文化现象、中层的建筑文化符号、深层的建筑文化审美及文化思想逐层递进剖析。在这一剖析过程中可发现,冼夫人文化精神层面发展充分,而建筑文化发展不均衡,但研究得出的文化精神与建筑文化的互动机制及共同的文化内核依旧一致指向了“唯用一好心”。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至今已近30年,无论是民族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还是族别伦理的研究均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一般而言,人类社会生活是一定时代精神文化形成的条件和土壤,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人们的精神文化是对其生存的物质生活的体现.从道德生活的角度来看,人们的精神文化则展现着一定的理想价值和意义追求.古往今来,在民族生活的大家庭中,我国少数民族的多样性,使得少数民族道德生活与民族精神文化也显现出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2.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的变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中国建筑之所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易识别性,是因为包含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筑的“中国味”就表现在建筑的文化气质上。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当文化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的每一个民族 ,都有本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 ,都有本民族共同的生活经验的记忆。这种共同生活经验的长期积累 ,往往凝结为该民族特有的宗教文化。宗教作为各民族最初的文明形态 ,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事实上 ,宗教曾是早期人类历史上最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仍然影响着广大民众 ,而且与社会生活保持着广泛的联系。道教作为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 ,由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夏、商、周三代礼乐文明等直接发展而来 ,因此 ,道教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共同的生活经验和记忆 ,而且将这些共同的生…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中国加快城市化的进程和进入消费社会,城市审美文化应当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兴的重点领域;城市审美文化研究有着自身的独特视域和文化形态,并且贵在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城市审美文化建设与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内在的紧密关联,应当发挥其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陶冶引领作用;城市审美文化研究以彰显城市的文化个性,提升城市的文化竞争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16.
张玉霞 《管子学刊》2009,(3):110-114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在中国的各种文化形式当中,所以,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的盛衰兴亡与历史变迁的家庭伦理影视剧,其道德伦理、宗法伦理与政治功利相糅合的叙事主题,与文艺创作者潜意识中接受儒家文化伦理精神的影响密不可分。新时期以来,家庭伦理题材影视剧受到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共同青睐,呈现出日益繁盛的景象。编导们通过展现普通平民的生活形态,揭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道德冲突和文化冲突,挖掘普通人身上所蕴涵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生活观念,既展现了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光辉,也表达了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及传统文化的维护,是对失落了传统文化精神家园现实危机的想象性救赎,是对现实文化怀旧心理的“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7.
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一个流派。“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原意为“思考”或“静虑”。由于禅宗主张修习禅定,即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安静地沉思,在彻底的寂静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思想状态,禅宗即得名于此。又因禅宗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故亦称为佛心宗。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作为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修身思想与人格培养、生态自然观与和谐社会的思考、伦理道德观的铸就、喻理论证方法、行为自律的社会价值、处事和交往的行为准则、精进不止的求索精神、独特的教化方式、独具特质的语言观以及其穷究义理的思辨方法等,都对我们有着诸多启示,对于当今社会传承禅宗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庙学”是历史上孔子庙与各级官学的合成体.作为儒家文化和信仰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跨越地域文化差异、推动中华文化共相建构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唐代庙学与文化共相建构的历史关联及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内部长期存在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与决裂,这一矛盾加剧了心理学的分裂趋势。第三种文化兴起后,既不赞同非此即彼的单一文化观,也不认可两种文化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提出了“数据、理论、阐释”三位一体的“综合科学”概念和以“磁力”主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积极倡导人文与科学文化的宽容、批判性反驳与合作精神,从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两种文化的观念束缚,有望为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20.
文化实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用以观察一切问题的主要观点。经济实践、政治实践、文化实践是社会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系统。随着文化软实力在一国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对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表现形态的研究成为重要课题。英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齐格蒙特·鲍曼在《作为实践的文化》一书中把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