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投稿须知     
《管子学刊》2014,(1):F0003-F0003
正《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87年下半年创刊,现为中文社会科学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本刊辟有管子研究、程下学研究、齐史研究、齐文化觅踪、古代学术思潮、古今论坛、文物与考古、新出土文献研究、学术动态、学术综述等栏目。  相似文献   

2.
为了广泛团结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深入开掘《管子》与齐文化遗产,推动齐文化的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淄博市人民政府、齐鲁石油化学工业总公司、临淄区人民政府四单位联合发起,拟于1989年10月在齐国故都所在地——临淄召开“《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讨论会将发扬稷下百家争鸣之学风,总结和交流1986年全国首届“《管子》学术讨论会”以来的研究成果,多角度、全方位的探讨《管子》与齐文化所涉  相似文献   

3.
《管子学刊》2023,(1):F0003-F0003
《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重点刊发以下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与考古研究、“新子学”研究、先秦两汉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学术考辨、学术综述、当代学人评论。  相似文献   

4.
《管子》与齐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且具有改革性和开放性。深入开掘齐学,继承其精华,无疑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自1986年首次全国管子学术讨论会召开以来,以《管子学刊》为媒介,沟通了海内外研究齐文化学者之间的关系,交流了研究成果。多年来,港台学者在开掘齐学方面  相似文献   

5.
《管子学刊》2021,(1):F0003-F0003
《管子学刊》是综合研究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性刊物,1987年下半年创刊,现为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本刊重点刊发以下研究方面的文章:管子研究、稷下学研究、先秦两汉诸子研究、出土文献研究、文物与考古研究、"新子学"研究、先秦两汉史学研究、学术思想流派研究、兵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学术考辨、学术综述。为提高稿件质量,促进百家争鸣,兹将本刊对文稿的要求敬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管子》为先秦诸子之巨帙,也是齐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6年淄博召开全国第一次《管子》学术讨论会以来,《管子》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管子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诸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以《管子》为研究对象,大陆及海外地区《管子》研究专著不断出现。这些成果中,有的涉及到《管子》版本的研究,但还没有一部对《管子》历代版本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著。巩曰国教授新近  相似文献   

7.
王德敏教授德敏,品学兼优,为人厚道,乐于助人,是改革开放以来稷下学与齐文化研究的发起人之一,也是《管子学刊》的创始人之一。多年来致力于《管子》与齐文化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并培养了一批青年研究人才,以致积劳成疾。  相似文献   

8.
会议由山东社科院等单位联合发起,于989年10月在齐国的故都——山东临淄召开,参加这次盛会的有国内外学者100余人。现将研究、探讨情况略述如下: 关于《管子》与会者认为《管子》是一部驳杂难辨的典籍,对其内容的看法未趋一致。一些学者认为,《管子》由三部分组成:管仲遗著、后人对管仲遗说的记载和阐发、后人伪托之笔;一些学者则认为《管子》中没有管仲遗著,只有管仲遗说和伪托之笔; 关于齐文化多数学者认为齐文化源于上古的东夷文化;亦有人认为齐文化由姜尚肇始,传至管  相似文献   

9.
齐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兆琦  张玉书 《管子学刊》2005,(1):111-122,127
本文主要从齐文化研究的回顾、齐文化综合研究、稷下学研究、管子学研究、晏子学研究、齐国军事思想研究、齐国经济管理思想研究、齐国科技思想研究、齐国法治思想研究、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面,对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继之,本文从齐文化向比较研究发展、向文献的重新整理和研究发展、向多学科协同研究发展、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发展、向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古代文化发展史的角度审视发展、向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等六方面做出了对未来齐文化研究趋势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10.
对《管子》学术思想的研究,长期以来存在冷落局面,或者把话说开一点,对齐文化研究,存在冷落局面,这是不公正的。山东号称“齐鲁之邦”,是因为山东既有齐文化又有鲁文化。齐文化有齐文化的特色,鲁文化有鲁文化的特色。能不能这样说,比较而言,齐文化更尚法制,鲁文化——儒学更尚礼治。东齐、西鲁的合璧、交融构成了齐鲁文化,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1.
《管子学刊》2005,(4):F0002-F0002
于孔宝,1961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管子学刊》编部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齐文化与先秦文化,曾荣获淄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淄博市十佳社科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以史鉴今古为时用──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穆辛由《管子学刊》编辑部与临淄区齐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发起召开的"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21至23日.在淄博市临淄宾馆举行。来自上海、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6个省市的25位古...  相似文献   

13.
刘蕾 《管子学刊》2011,(3):106-108
本文从开展齐文化研究有利于拓宽齐鲁文化的研究领域,深化人们对齐鲁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培植文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市民的家园意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资源共享和文化认同,为经济区发展注入文化活力等四个方面阐述开展齐文化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从学术角度阐述开展齐文化研究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之关系。  相似文献   

14.
《管子》书与齐文化浅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的目的是想说明:什么是齐文化?《管子》这本书与齐文化有什么关系?间亦涉及齐学。什么是齐文化?顾名思义,所谓齐文化就是先秦时期齐国所统辖的这块地方的文化、传统。我国先秦时期的文化区域划分,学术界颇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把齐文化和燕文化放在一起,称之为燕齐文化。李学勤先生所著《东周与秦代文明》一书,把当时中国境内划为  相似文献   

15.
三国时期,管子思想倍受尊奉且被广泛继承,体现了管子思想的历史意义。魏蜀吴三国汲取管子"尊王攘夷"思想而建国;汲取管子相齐、开发齐国的理念而形成区域发展的模式。魏蜀吴三国政权建成之后,继续尊奉管子思想,依据区域特点,加强政权建设;依据管子治齐的区域发展理念,实施很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推进区域社会长足发展,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进步;各个区域也出现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局面。曹魏依据管子思想,实现北方统一,成为最具实力的政治集团;吴国效法管子发展经济,开发山海,不断向南推进行政区划,直至夷州(今台湾省)、朱崖(今海南省);蜀国汲取管子思想,团结西南各族,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发西南最有贡献的时期。总结三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管子思想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文化之一,管子之学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管子思想的社会传承,表现了三大特点:广泛性、实践性、前沿性,成为这一时期普遍尊崇的意识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6.
张越 《管子学刊》2010,(4):F0003-F0003
<正>最近,张光明先生的《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一书,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光明先生的文集,也是他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工作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主要由"齐地考古与东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齐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陶瓷文化研究"、"齐地考古与文物博物馆学研究"四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包括海岱地区文化进程的研究,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  相似文献   

17.
1989年3月24日至25日,淄博市齐文化研究社在临淄召开了“晏子学术讨论会”。三十余名齐文化研究社社员到会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王恩思、淄博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管子学刊》编辑部的负责同志陈书仪、王连捷、王德敏应邀到会,并积极地参加了该会的讨论。临淄区委、区政府、区政协的主要领导到会并讲了话。会上宣读了12篇论文,就晏子其人、《晏子春秋》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成  相似文献   

18.
《管子》校释新获周乾荣《管子》是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一部文稿汇编,是研究齐文化的重要依据,价值很高。只因错乱严重,号称难读,如不加以整理,便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前辈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但工程浩大,难望其毕功于数人数役,还有赖众志成城。《大匡》、...  相似文献   

19.
《管子》社会伦理道德思想中蕴含有以"四维"为核心的丰富的荣辱思想,其基本内涵包括热爱祖国、爱民护民、重诚尚信、团结同德、节俭去奢、遵纪守法等方面。《法禁》篇也对《管子》荣辱观基本内涵有所折射。《管子》荣辱观带有鲜明的齐文化"经世致用"的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20.
主要由先秦时期齐国人民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齐文化是一支开发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对我国早期文化的发展繁荣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过巨大影响,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文化。在齐文化的发展史上,曾涌现出姜太公、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照耀中国文化史的伟大人物,创造出“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郭沫若语)稷下学宫,留下了《管子》、《晏子春秋》、《孙子兵法》等一大批宝贵文化典籍,开掘研究齐文化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很强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