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产生发展的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作为人类科技伦理思想发展长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具有科技伦理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外,还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可以表述为农业文明化、科技伦理化、伦理科技化、真善美化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和同之辩"表现了中国古代"和"与"同"的区别与联系,"和而不同"体现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中国"和"文化表现在物质形态、精神理念、生活习俗和社会规范等诸多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和"文化引领下的新中国和平外交,具有鲜明的中国"和"特色,热爱和平、倡导和平、维护和平、捍卫和平是中国和平外交中的核心诉求与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3.
自汉以后,三教关系是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儒学是否为宗教的问题,历来有所争论。这反映在三教关系的研究上,集中体现于对三教之"教"内涵的如何把握。然而,三教之学及其关系的历史衍变绝不是纯粹地、单一地脱离社会环境的学术形态,相反它是应具体的时代环境而生,并且能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从"学"的层面和从"教"的层面都有失片面,只有从内在精神的层面去把握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才  相似文献   

4.
论人文环境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人类社会的任何实质性进步,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因为人文精神尽管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但是无论在任何时代和社会,它都应体现人类社会生活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类现实文化创造的内在灵魂,也是支撑特定民族文化生生不息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所谓的社会人文环境,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动力的现实文化氛围,这具体由“社会”和“个体”两个层面表现出来。就社会层面来看,它表现为开放的文化视野、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个性意识、健康的人格情操以及庄严的道德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王遐见 《哲学研究》2012,(7):16-18,112
<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催生着生态化时代的到来,生态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价值观。一元主导与多样性发展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是生态化社会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的特殊表现形态,是生态学主导性与多样性原理在我国社会价值观上的具体反映,体现为我国现时代精神的精华。1.生态化时代呼唤生态化社会主义价值观由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严重、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侵害等引发的生态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环境,使社会生态化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呼唤着生态化价值观的导向。  相似文献   

6.
王硕 《美与时代》2014,(1):88-88
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通过观察生活,洋溢情感,对以男性文化为主的艺术标准产生思考并提出意见。其中的社会问题和内心感觉早已混杂为—体,这种经验牵扯涉及到性、社会和政治,不仅仅只是一种个人体验。所以,身体作为女性的载体是特殊的“符号”,是体验的重要部分。身体作用于艺术家个体的同时,也反作用于自我认识和内在价值的体现,充当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之间关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油画在西方国家社会历史以及美术史当中承担的价值线索进行探讨以期分析油画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身份,存在环境,价值体现以及就中国当代油画的现状问题和艺术家本身在油画当代性问题上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对当代油画在发展上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作为掌握世界方式的道德,是社会的人在有社会意义的价值观中的定向,是善与恶、需要与存在的辩证关系中的定向。掌握现代社会的道德,在本质上包括道德意识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关于当代社会发展道路的某些概念,以及未来可能的和理想的前景。因而,作为社会现象的道德预测,受道德本身职能规律性的制约。问题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掌握社会未来的道德,保证道德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创建"和谐教堂"是《圣经》的要求,是教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基督教会在创建和谐社会中应有的时代见证。本文主要通过当代著名神学家史丹利·葛伦斯(Stanley J.Grenz)所提倡的团契神学的角度来分析,创建"和谐教堂"具有充分的圣经基础和神学依据,创建和谐教堂是教会发展的自身需要和时代的召唤,是坚持三自爱国原则办好教会的体现,也是深化神学思想建设的具体体现。实践《圣经》中的团契教导,对于促进教会和谐,保证教会健康有序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无疑对提高教会的社会形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是推动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具体体现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发展存在与发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存在与发展意识是支撑和维系社会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也是发展哲学中的最高范畴。在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矛盾关系中 ,发展存在决定发展意识 ,发展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发展存在。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总体矛盾 ,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最根本规律。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和研究发展存在和发展意识的辩证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中宗教对话的困境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对话”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世界宗教界最流行的口号,其主旨也与整个现代社会中“对话”思潮及发展相吻合。在现代文明的氛围中,不同政治之间的相互沟通、各种文明之间的相互调适、宗教内外的相互对话,体现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其目的在于,既使彼此之间不能达到“求同”和“共识”,也要力求一种最大可能的“共在”和“共存”。因此,“宗教对话”在世界现代文明仍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状况下是通往文化共融、避免社会冲突、使人类真正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桥梁。它既体现出宗教信仰之本真,也反映了人类文明之睿智。 一、宗教对话面临的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曲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与舞美的设计创新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舞美设计的手段不断丰富,而造型手段的应用也体现着艺术家的艺术涵养与审美层次,对二者的良好把握体现了舞美设计者的二度创作。中国人对艺术的理解重在领悟,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妙悟状态。当创作者在广阔的艺术天地中挥洒以及表达其对艺术乃至对人生、天地的感悟时,便存在着这种意境美。意境美的创造亦可以认为是个人艺术修为的体现,而欣赏者能够从自身感官超验地感受到意境之美的原因就在于此,中国戏曲亦如是,其创作重在意趣的表达。为营造出意境之美,舞美设计者用借喻、比拟、暗喻等创作方法赋予了物与物之间更为合理的关系,使其作品从内在精神上与中国古典文化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绘画的总体局面属于多种流派纷呈的局面,其中写实风格占据相对主要的位置,但没有形成一边倒的局面,新文人画派和表现主义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众多流派之间,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对抗的矛盾状态,并存在于画家个体之间、群体之间和各种思潮之间。  相似文献   

14.
葡萄牙著名作家佩索阿所说:"我是一座桥梁,架在我之所是和我之所愿之间。"文章借助中国山水画的"势"与"气"分析山水画美学以及中国画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展示其在电影叙事结构中散点式的表现方式,同时,以中国画作为代表性的载体,将无形的精神理念通过对中国画的精神、手法以及用色等研究,以有形的方式归纳总结出,其在中国性的传统人文精神与艺术创作表现之间融合转换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十七世纪的中国哲学家王夫之已经有了初步的现代文明史观。他的史学著作中出现的“文明”概念,已经具备了现代文明学的基本要素,即具有文化发展的进步意义、制度文明等内容,而且特别阐发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文明类型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王夫之的文明史观中,制度文明的观念十分清晰。他高度肯定中国传统社会郡县制自身所具有的文明意义,以及郡县制对于维护人类文明生活方式的积极意义。而郡县制的文明特质在于三大要素,即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华夷之别。由于王夫之身处明清易代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特别重视文野之分意义上的“华夷之别”,体现了王夫之文明史观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哲学的世界历史意义表现为, 它作为人类哲学精神的优秀成果的体现, 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品格、特征, 超越了以往哲学的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成为人类精神的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颗耀眼之星。毛泽东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 不仅在于它的哲学党性原则, 也不仅在于它正确地解决了中国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而且在于它全面地、辩证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实质———唯物地辩证地对待人类所面对的一切。正是对这一实质的把握, 才使得毛泽东哲学具有了一种超越性, 才使得它能够肩负起世界哲学原则的创立的历史性使命。毛…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献体现着外在的社会价值,责任体现着内在的人格价值。所谓社会价值,即个人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或曰个人对社会的“有用性”。所谓人格价值,则是指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具有的人格特质。人格就是人的规定性,就是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格。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人格表现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主体的资格。权利和义务规定着个人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使个人成为责任主体。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6,(1):170-176
在苏贾看来,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空间的生产关系之间是一种同存性的辩证关系。每一种空间性都是社会性的,而每一种社会性同时也是空间性的。苏贾不仅把空间理解为社会关系的地理性定位,而且还把它理解为能够体现权力斗争关系的运动与变化、张力与冲突、政治与意识形态等的复合物,这也是这种社会空间具有解放潜能的原因。但是,他所讲的社会的生产关系其实只是指把社会当作对象而生产出来的那种关系,而不是指把资本、商品等生产出来的那种基础性的社会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所谓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具体的、稳定的构成方式。中西传统社会结构都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都有地主与农民的对立,都存在着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但是两者又存在着具体差异。这种具体差异的根源在于中西传统社会里有着不同的成分。中国的封建制度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中国的佃农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建立在血缘性基础上的家族势力在传统社会结构中有重大影响。西方传统社会的土地所有  相似文献   

20.
社会认同论是理解群体及群体关系宏观社会心理过程的重要理论。宗教认同作为社会认同中的一种,既具有一般认同的基本特征,又有独特的运行机制。这样的独特性表现在宗教认同不仅体现为一种群体归属,还体现为一种神圣归属。宗教认同核心作为认同和信靠的根本对象,所具有的群体共性、神圣性和符号性,在强调血缘凝聚的少数民族群体中,即是以"祖灵"为认同与信靠的根本对象,信仰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表现为一种祖先—后裔的血脉关联和祖灵—后裔的庇佑关系,基于"血脉相连"的群体共性是区别于其他信仰群体的独特特征。而对同一血缘祖先之灵的根基性情感和认同就成为维系这一信仰共同体、同时也是族群共同体存在与发展的动力和根基,使得认同更加稳固。我们需要在复杂的社会认同中认识宗教认同独特的特性与作用机制,并观察它与其他社会认同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