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季威克的伦理学体系中舍有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两种倾向,但他并没有固守一方,相反,他从不同的层次来思考功利主义,力图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超越它们的二元对立.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理解在黑尔的道德思维层次理论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季威克对功利主义的辩护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但当代西方学者对他的辩护结构在理解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对他的道德认识论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将其归结为基础论、融贯论和兼容论三种解读.西季威克对常识道德的考察虽然在他的伦理体系内具有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构成融贯论和兼容论的根据,相反,它完全可以在基础论的语境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功利原则与自由原则是密尔伦理思想中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原则,功利原则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终极价值诉求,自由原则则赋予个体的自由权利以价值优先性.密尔的一生都致力于以功利原则为哲学基础来证明个体自由,致力于论证功利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一致与契合,但实际上若要追求功利原则和自由原则的融合就决定了他既不能执守严格的功利主义,也无法坚持一般的自由主义.因此,功利主义不是自由主义最好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西季威克的伦理思想不仅完善了功利主义,而且还提出了独特的直觉主义伦理思想.而这一崭新的思想又是同他深化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和康德实践伦理学,特别是康德的实践理性直接相关的.因此,在西季威克的伦理思想中,不仅能够看到西方现代伦理学的雏形,而且能看到传统西方伦理思想的深化.从这一意义上说,西季威克是西方传统伦理向现代伦理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5.
边沁的功利主义为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这样三个理论基点所构成。这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困境的三原理。苦乐原理由于没有进行内在的质的区分,为密尔所修正,但密尔的修正突出了苦乐原理与效果论的内在不一致;同时,密尔以自我牺牲来补充功利主义,又暴露了功利主义原则的内在矛盾。还有,密尔以平等权利来为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辩护,恰恰表明功利原则并非是可以成为一个理论的基础性原则或终极原则。斯马特的行动功利主义则进一步暴露了功利主义的非正义性特性。功利主义的这样三个典范表明仅仅诉诸功利原则无从走出内在逻辑困境。布兰特援引认知理论以及道义论原则,笔认为这才使功利主义从其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6.
西李威克是功利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当代美国著名的思想家岁尔斯曾对他的伦理思想做过相当高的评价。论文以罗尔斯的评价为起点,肯定西季威克对古典功利主义的贡献,同时进一步明确提出西季威克不仅促进了功利主义的规则论转向,也揭示了功利主义的内在困境,从而多维度地体现西季威克在功利主义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季威克认为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同样合理的,留下了实践理性二重性的难题。帕菲特分别从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两个角度对利己主义展开批判,力图消除实践理性二重性,但帕菲特的批判却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认为,解决实践理性二重性的关键不是要证明利己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要创建正义的社会制度、辩证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罗尔斯虽然认为密尔是一个伟大的功利主义者,但也指出他的功利主义像其他 形态的功利主义一样存在致命的缺陷:为了实现功利最大化而忽略分配正义,特别是为了实 现功利最大化而牺牲自由。实际上,作为密尔功利主义首要原则的功利原则蕴含着分配正义 的要素,即功利原则要求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或者说每个人对幸福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不仅 如此,作为其功利主义次级原则的两个正义原则与罗尔斯的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也非常相近 。密尔的功利主义正义理论具有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所不具备的优势:明显的历史性优 势以及有效处理相互冲突的自由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最大快乐原则能否公平是功利主义理论完备性的一个关键问题。罗尔斯曲线的数量分析模型对功利主义公平问题的考察存在偏差。密尔功利主义主张最大快乐是人能够过幸福生活,公平是每个人都能够幸福生活。从功利与公平的义理、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制度的性质、幸福的源泉等视角看,密尔认为人的最大快乐不存在相互排斥,世界能够为每个人都提供幸福的源泉。社会通过政治改良与共同努力,消除不平等和灾难,最终每个人都获得幸福生活,从而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0.
许多批评者指出,约翰·密尔在《功利主义》第四章中对功利原则的证明明显地犯有许多"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他们认为这些谬误主要包括两类:模糊性谬误/自然主义谬误和合成性谬误/划分性谬误。批评者们之所以如此严厉地批评密尔,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厘清密尔证明背后所预设的一些假定,或者是因为他们未将密尔证明功利主义的论点与他的其他著作联系起来。如果人们怀着同情的心态来对待密尔的证明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发现,密尔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犯有"声名狼藉"的逻辑性谬误。  相似文献   

11.
亨利·西季威克(1838—1900)是十九世纪末西方伦理学界颇有影响的功利主义伦理学家。他的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对本世纪各个伦理学流派,特别是直觉主义伦理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纵观西方伦理思想史的发展,他的伦理思想处于近现代伦理学的交接点,在一定意义上,也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鉴于我国伦理学界对他的伦理思想缺乏系统研究,我们有必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把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功利主义的功利原则、儒家的仁爱核心、莱维纳斯的我与他人的不对称关系相比较,得出了墨子思想可以是任何学派但绝对不是功利主义的结论.论证主要是围绕着"我"、"我们"、"他人"三个概念的关系展开的.墨子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它与当代西方伦理思想家莱维纳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西季威克在《伦理学方法》的第一卷第九章中试图对"善"的含义做出说明,但他却先后提出了两种关于"善"的不同定义,而且没有对这两者的关系做出一个明确的说明,这给西季威克的研究者们造成了困扰。西季威克提出了关于"善"的自然主义定义和规范主义定义,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从欲望的角度来理解"善"的内涵,而区别则在于后者相较于前者还包含了一种由"应当"概念所标示的规范性要素。西季威克对"善"的定义实际上反映了现代道德哲学相比于古代道德哲学的一个新特点:"应当"成了一种独立于"善"的理性绝对命令。  相似文献   

14.
约翰·密尔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独特伦理视角对自由主义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自由就是由社会合法地对个体行施的那种权力的本性和限制.密尔坚持个人自由,主张张扬人的个性,提出自由要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整体的幸福为其价值目标.尤其是密尔对自由的伦理道德诉求、对个性自由的伦理价值分析、给自由以限度、给自由以功利主义解释等伦理主张和理论建构,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自由主义理论,推动了自由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德行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德行是否与幸福保持一致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种道德理论的判断和评价.运用道德悖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德性伦理所追求的提升道德主体的整体德性,对于克服功利主义和单纯义务论对德福关系的简单理解.正确理解德福悖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功利主义的最大幸福原则实际上是个人与社会的互利原则,也是一个人作为一个系统对其社会环境的适应原则,适应的目的是达到人生系统的稳定即幸福.因此,基于系统论的道德哲学不可避免地是功利主义的,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平衡就是道德系统的序参量,公德和私德分别是道德系统的规范组织和自组织的两种状态.系统功利主义的包容性和整体性最终体现于对行为功利和准则功利的统合,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功利主义和道义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和功利主义都把对方看做最主要的理论对手.这篇文章站在功利主义立场上对罗尔斯提出了批评:一方面,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所做的大量批评完全被误解了,也就是说,罗尔斯不仅没有驳倒功利主义,而且他对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主义的比较也是无法成立的;另一方面,因为两个正义原则与功利原则处在不同的层面上,这样从功利主义出发,不仅能够论证功利主义可以作为罗尔斯两个正义原则的基础,而且事实上罗尔斯也依赖功利主义者所使用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古典功利主义者(classical utilitarians)一般把判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归结为该行为是否能实现最大化幸福,并同时将幸福等同于快乐。但同为古典功利主义者之一的密尔并没有直接将快乐最大化看作是判定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他非常强调各种美德在人类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他甚至模仿柏拉图提出了自己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审慎。他认为美德不仅有助于增进幸福,而且认为美德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密尔虽然强调美德的重要性,但他没有将美德与道德混同起来,而且他是通过其联想主义道德心理学(associationist moral psychology)来解释美德如何从一个工具性的善转变成为幸福的一部分的。  相似文献   

19.
功利主义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中最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而"幸福"则是古典功利主义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功利主义幸福观是18世纪下半叶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宗旨,不仅关注行为结果和个人幸福的关系,更关注社会共同体的幸福。功利主义幸福观是功利主义学派以人类"趋乐避苦"的人性论为基础,对幸福展开的一种讨论。其中,"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终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学海》2019,(6):180-186
在论述《艰难时世》与功利主义关系的时候,以往的一些研究存在着流于表象、以偏概全的弊病。一方面,有人过分贬低狄更斯对功利主义的理解,指责他对功利主义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另一方面,有的批评家把英国功利主义视为铁板一块,将边沁代表的早期经典功利主义等同于功利主义的全部,因此,他们只是泛泛地论述狄更斯反对功利主义,却没有确切地说明他反对的到底是哪一种功利主义。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认为狄更斯对边沁式功利主义的认识是相当全面和准确的;他真正反对的是以边沁为代表的早期英国功利主义的核心内容:最大幸福原则;人性自私论与利己主义伦理观;自由放任的经济学思想;过度的理性化倾向,而他对边沁思想的批判,与晚期经典功利主义的代表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对边沁思想的修正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