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法住世,靠的是住持三宝,其中以佛菩萨造像为佛宝,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法宝,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为僧宝。但佛像高高在上,经典深奥难解,所以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往往是来自现实中的出家人。出家人庄严脱俗、品行高尚,他们就会对佛教生起向往之心,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出家人热衷名利、素质低下,他们就会对佛教感到  相似文献   

2.
济群 《法音》2008,(1):7-9
佛法住世,靠的是住持三宝,其中以佛菩萨造像为佛宝,三藏十二部典籍为法宝,剃发染衣的出家人为僧宝。但佛像高高在上,经典深奥难解,所以社会上很多人对佛教的印象,往往是来自现实中的出家人。出家人庄严脱俗、品行高尚,他们就会对佛教生起向往之心,并进一步发展为信仰;出家人热衷名利、素质低下,他们就会对佛教感到不屑,甚至因此诽谤三宝,造口业。  相似文献   

3.
北斗洞位于雁荡山主要风景点灵峰的北侧,现有殿宇、客房共37间,有全真道人12名,其中坤道8名,乾道4名。原来的北斗洞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只有玉皇楼供香客进香,但也属危房。1989年我继师叔之班,主持北斗洞工作以来,在上级人民政府、县宗教事务部门及广大信教道众的支持下,北斗洞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989年9月间,我刚从北京白云观学习回来,认为出家人不仅仅是天天念经,也应该和各条战线一样,投身于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立志干  相似文献   

4.
<正>[问]我在农村的父母多年信主,很是热心虔诚。但由于文化程度低和真理造就不够,加上受过往民间信仰思想的影响,他们对基督信仰的认知还有很多不正确的地方。比如他们坚信"龙就是魔鬼""有病就是有罪",等等。当我想纠正他们的时候,他们会举出一些"实例"来,强调他们的正确性,其实那些只是心理作用或牵强附会而已。子女劝说父母改变观念很难,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入学感受     
我于1989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太清宫出家,对道教的信仰我非常虔诚。在平日的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一个道教徒缺乏道教知识的困难性。对游客及香客们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他们一个较全面的、深刻与透彻的解说,内心常常感到不安与内疚,我是多么地渴望能有再学习的机会呀!当我得知中国道教学院招收坤道班学员这个消息时,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但细一思量,又开始担心了。  相似文献   

6.
根据田野调查中发现的大量清代及民国时期怀庆府地区修建祖师庙以及朝顶进香的碑刻,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指出清代怀庆府地区的真武大帝(当地称祖师爷)信众涉及各个阶层,包括官员、生员、贡生、普通民众等;信众遍布各个村落。在频繁的朝顶进香现象背后,河南修武是真武信仰的地方中心、明清以来盛行的朝顶进香的风俗和明清时期怀庆府经济的繁荣都是推动当地民众不远千里,虔诚登金顶进香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名山上多有神庙,游览名山的游客和到神庙进香的香客经常是同路人。 有一次,我到一名山游览,跟随一帮香客上山。路边有一些盲人在那里喊:“请抽个签,算个命吧!”“你的面相好,能当大官的。”有一个不瞎的人向我打招呼。我应一声:“过时了。我都58岁了,还怎么能提拔?而且我也不想当官。”他没再说什么,我照样走自己的路。 走到庙前,看见很多人正在烧香。香烟缭绕,弥漫于松柏之间。庙前有几个妇女正在卖香。有一个妇女也向我兜  相似文献   

8.
无可奈何的进山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部门收的进山费,颇有“此山是我开,要想进山来,留下买路钱”的味道。宗教界认为这是“花钱买信仰”,进山费该不该收,请看各界如是说! 无论是游客还是香客,无论是进山朝拜还是进山旅游,都必须交纳数量不一、种类不一的进山费。是不是要交进山费,成为朝山的游人香客谈论颇多的一个热点。 改革开放20年了,我们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旅游成为时尚,到大山名川旅游是一件快事!同时,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朝山进香,进庙拜佛成为一些宗教徒精神生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过去人们进山,只要…  相似文献   

9.
菩萨信仰是中国大乘佛教的重要特色。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菩萨信仰及其应化道场信仰,即四大名山信仰。早期大乘经中,多次提到了"四大菩萨",但皆非特指。中国四大菩萨信仰渊源于大乘经典,文殊信仰是最先兴起的菩萨信仰之一,在《华严经》等大乘经典的影响之下,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开始并重,不久,又融合观音菩萨而共同被称为"三大士"。文殊信仰兴起以后,其应化道场逐步确定于五台山,唐代时,五台山与普贤道场峨眉山并称"名山";明末,三大名山开始有了特指,即五台、峨眉和普陀;明末"三大名山"兴起之时,大约万历年间,"四大名山"也几乎同时出现;清初,"四大名山"开始流传,清代晚期,"四大名山"基本定型;民国时期,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组成的四大名山体系已深入民心,广为人知。从民国开始,弥勒菩萨有进入"五大菩萨信仰体系"的趋势。当前,在佛教中国化过程中,亦在逐步形成"五大名山信仰格局"。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进香风俗的形成至迟不晚于宋代,到明代达鼎盛,吸收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香客,清代有衰减,但仍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长江下游民众自元代开始来武当朝斋,经明清两代,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这期间长江下游人朝武当山的原因除明代武当山地位的尊崇、武当宫观陈设的穷极富丽及武当山自然景观的丰富外,还与长江下游自南宋以来真武信仰的兴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