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陈致虚道教易学的内丹学思想的理论特色。陈致虚以《周易》之理来建构其内丹学的思想体系,提出了“易只阴阳两件物事”、“易之道道数也”、“易之道统乎天心”等三条道教内丹学的原则。认为道教内丹修炼是法天地阴阳造化生生之理而进行的,天地造化就是太极或道的展开过程,修道即是要回复到道本身。而天地造化之功不离阴阳两件物事,所以,内丹修炼不离阴阳。“阴阳”为道之纲纪,向道复归的路径为“逆”,“天心”即天地造化生生的节度和有序性,内丹修炼通过调和“阴阳”,以“逆”的方式法“天心”而施功,便能参赞天地之化育,以论还丹。陈致虚通过“援易入道”,在对本体之道的理解、修持的原理、证道的方法等内丹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上作出了具有特色的阐述,为宋元时期成熟的道教内丹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房中术的性医学思想及现代价值盖建民房中术是道教的一种重要修炼方术,与医学关系极为密切。本文拟就道教房中术中的性医学思想及其房事养生法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展开分析讨论,以求教于方家。一、道教房中术的渊源及其流变房中术也称“男女合气术”,是道教一种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道教内丹学揭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道教内丹学的发展历史和流派;从现代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剖析了内丹学基本理论的秘密。同时,对男子单独静坐的清修丹法、女子独自修炼的女丹程序,乃至男女双修的阴阳栽接丹法都作了剖析,初步揭示了这种在道教中师徒口诀秘传的内丹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4.
服食     
道教修炼方术,指服食药物(丹药和草木药)以求长生。道教修真炼养方法,有内修和外养两类,服食药物属外养。服食起于战国方士。与行气、房中同为当时方术三流派。初为服食“仙药”。《韩非子·说林上》载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传说。战国齐威王、燕昭王、秦始皇以及汉武帝曾先后派人去海上仙山搜求。求之不得,汉武帝时乃有人造仙丹之外丹术产生。但当时除服食人造仙药(丹药)外,某些草木药如芝、菌、术等,仍作为仙药服食。道教承袭服食术,所服药物即为丹药和草木药两种。  相似文献   

5.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已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云:“古今常存,总持静念。”即谓修炼主静第一。修炼中先要身静,身静则心静。身心两静,才容易入静。入静后的功态与验证。初步静坐,能达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时以慧心除之,只觉周身唯一心灵而已,才算入静。反之,静坐后,一念即起,一念又来,而不能以正念慧  相似文献   

6.
1991年12月23日,中国道教学院名誉教授、香港圆玄学院副主席赵镇东先生为中国道学院学员上了一堂生动的课。赵先生首先讲了“冬至”的意义和一年四季与道教修炼的关系。他说,春天万物生长,也是开始修炼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结丹的季节;冬季是储存的季节。“冬至”是一年之极,下一年即将开始,“冬至”是一阳初动。赵先生还介绍了一些神仙的事迹,告诉同学们要修炼功德,又要帮助别人,积累福德。最后,赵先生希望同学们今后能为道教  相似文献   

7.
内丹     
道教修炼方术。源于行气、导引、胎息等术。内丹家将人体的某些部位比作炉鼎,以精、气、神为对象,掌握其运行方法,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凝成丹而致长生。此术所用术语,多袭外丹。内丹家认为,由太初无形无象的“道”生出真元一(无灬),这(无灬)分化为相对的阴阳,阴阳合成第三休,第三体又衍生出芸芸万物,是为顺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  相似文献   

8.
养生一词,来源甚古,在《庄子·养生主》中就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历来,道家与道教都十分重视修真养性,把平时的修炼视为养生之道。尤其是全真道,更是以“性命双修,成仙证真”的思想为宗教信仰,“性”功指修心,“命”功为炼气,“真”为个人内修的“真功”及布道济世的“真行”,成仙乃修炼之最高境界。从道者认为,只要真心诚意地炼养,一旦“真”功告成,即可自主生死。所以,道众尤为注重修炼养生。道教的外在形态是它的科范仪式,而道教音乐又是各种科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何为道教音乐?在道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统称…  相似文献   

9.
道教的根本教理及核心信仰,即宗教化了的老子说讲之道,就是太上老君所降授的“道”和“德”。道教认为,老子之道,博大宏深,无所不容,无所不包。以“无为”之治治国,则国泰民安;以“清虚自守,卑弱自持”则修身;以“致虚极,守静笃”则“深根固蒂”,“谷神不死”可以长生久视。故此,道教深信人通过一定的方术修炼,是能够返本还原与大自然之“道”同一体性而永恒存在。故道教徒深信,“道”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虽然信仰道教之士多如牛毛,得道成道者少之又少,但历朝历代总是有“特异功能”的修道者出现,所以道教对修道的信仰从来未有怀疑。  相似文献   

10.
李洪志及其邪教组织“法轮功”剽窃道教名词术语,炮制所谓“法轮大法”,迷惑民众,骗取钱财,毁人生命,破坏社会秩序。为了正本清源,现从道教的角度,对有些相关名词术语进行正确的诠释。进一步揭露“法轮功”邪教组织歪曲真理,欺世盗名的邪教本质。1性命双修李洪志吹嘘“法轮功”是“真正属于性命双修的功法”。道教修炼讲“性命双修”,强调的是心性和身体两方面的修持修炼。讲究的是“尽性而至命”。所谓性,是指心性德行;所谓命,则是身形生命。性命双修就是既要涵养个人的心性品德,使之光明;又要坚固个人的形体,使之长存。道书中说:性是神…  相似文献   

11.
华颐 《中国道教》1988,(4):41-43
隋唐五代在道教教义方面最突出而又对后世道教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钟吕金丹道的崛起。何谓钟吕金丹道?即道教仙人钟离权、吕洞宾所倡导的内丹修炼术。何谓内丹?简单地说,即将人体比作“炉鼎”,以体内之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认为社会使精、气、神凝为“圣胎”,“圣胎”可以离开躯体而为身外之身,永世长存。这个所谓“圣胎”,或称神丹,亦称内丹。宋翁葆光《悟真篇注序》有一段解释: 夫炼金丹大药,先明天地未判之前,混沌无名之始气,立为丹基。  相似文献   

12.
叶法善生卒年辨析 唐世特重道教,道士叶法善即以阴阳、占繇、符架之术屡受诏于高宗、武后、中宗三朝;玄宗先天二年(713),甚至被拜为鸿胪卿,是唐史上颇为显赫的宗教人物。但史书有关其生卒年的记载却相当混乱,乃至错讹;今人著述,多莫衷一是。试作辨析并考证如下: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法善生于隋大业之丙子,死于开元之庚子,凡一百七岁。八年卒。”按,“隋大业之丙子”即大业十二年(616);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秦汉时期的男女观和制度,“房中”词义的衍变,阴道著作和阴道家,阴道佚文的内容等四个方面,对西汉阴道作了考述。指出:乐而有节是阴道的主要原则,怡情养性,健康长寿是阴道的主要目的。而“房中术”一词不是道教创造的,也不为道教所垄断。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东派祖师陆西星是明清时期内丹双修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对双修原理的论述是其对内丹修炼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他从太极一气而分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精炁互藏其宅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本文对陆西星双修思想进行了概括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教继承中华民族远古民俗信仰,形成它天神、地祗多种神团信仰特色,由之演出符箓斋醮等宗教义理。这些科教,对阐扬道教起了一定作用,在民间有一定信仰。这只是道教宗教形式的一面。道教的另一面则是一直贯穿于教内的对“长生久视”的追求和探讨。当然,道教学术涉及面很广,本文就只“仙道贵生”谈一点浅见。道教认为,人通过方术修炼,可以却病延年,可以长生不死。为此,道教在继承道家哲学思  相似文献   

16.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运用<周易>的卦爻象和"河洛之说"来解释道教内丹修炼的原理,提出了"药之与物,二八河图.五贼运火,皇极洛书.法象羲<易>,按爻摘符"的道教易学思想;认为<易>的"河洛之说"及"卦爻之象"揭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这对于道教内丹修炼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注用<周易>"河图"、"洛书"等理论,对道教内丹学中最重要的药物、鼎炉、火候等问题进行了说明,强调内丹术要循天地自然之道而行,法天地人三才之道才可以论还丹,并以<易>理来统摄天、地、人三才之道,从而增强了道教内丹术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为将道教内丹术转为道教内丹学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一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就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人们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义的、盲目的 ,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道教教育也毫不例外 ,其理论核心是神仙崇拜 ,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修炼而成仙。道教徒汲汲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 :延年益寿 ,长生不死 ,羽化成仙。吕洞宾以道为主 ,兼融儒、释 ,提出了学“道”、长生成仙的教育目的。1 学“道”吕洞宾继承老庄之说 ,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他说 :“道之一字 ,为天地之秘机 ,为阴阳之精萃 ,立极宇宙 ,开化古今 ,至微至隐 ,无形无名 ,肇造化之象 ,祖万…  相似文献   

18.
“道教仙传”和“神魔小说”中的“去欲就善”思想苟波道教认为,凡人要成仙,除了依据一定的方法进行身体锻炼外,还需在精神上合“道”,超越凡境凡念,即在心性和行为中符合道教的伦理要求,这也是道教神仙观念的重要内容。道教伦理从“道”以“静”为本,道“常无欲,...  相似文献   

19.
出现于明中后期的内丹著作《性命圭旨》 ,主旨是论道教丹道 ,认为内丹修炼分为“炼精化 ,炼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四个阶段。书中通过对这四个阶段的阐释 ,表明了它对道、儒、释三教的态度。在这个问题上 ,该书既具有此时期道教内丹著作的一般性特征 ,而又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行气     
道教修炼方术。亦称“服气”、“食气”、“炼气”。是指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辅以导引、按摩的养生内修方法。道教修炼,重视气对人体的作用,认为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摄生纂录(?)调气》称“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太平经》曰:“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葛洪也认为“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理者,亦得数百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