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他汀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分析,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越早越好的依据,并分析血脂治疗达标现状,提高高危、极高危患者的血脂治疗达标率。汇总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他汀治疗相关研究:MIRCAL、PROVEIT、ARMYDA等,以及他汀治疗对斑块的研究ES-TABLISH、GAIN等试验的研究结果,分析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中血脂目标,以及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目标值,结合目前临床血脂达标现状,用以确定高危、极高危患者使用他汀治疗的方案应越早越好。心内科以及其他科室的医生应该积极按照《指南》要求尽早使用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足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汁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患者往往不按规定的要求服用,经常减少常规用量或者完全停止服用药物。这种不理想的坚持服用可能会减少他汀类药物开始服用的受益程度。为了评价他汀类药物坚持服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时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因具有丰富的循征医学证据而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降脂药物。近年来对高危患者提出强化降脂的概念,然而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伴随着更多副作用及低效价比等问题。因此辨证地对待强化降脂的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降脂药物,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然而他汀类药物的局限性日益显露,研发针对脂类代谢不同靶点的新型降脂药物成为热点之一,随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发现,PCSK9抑制剂这类新型降脂药受到极大的关注,为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很多无法耐受他汀类药物及他汀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带来福音。以下就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PCSK9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优势、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指南的核心要点述评基础上,针对欧洲血脂指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目标值中的问题,结合中国临床实际和循证研究证据,强调中、小剂量他汀是我国大多数血脂异常患者降脂达标策略,本文明确指出对推荐使用中、小他汀类药物来防治中国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无可争议。我们没有理由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中国的患者,更不应该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患者突击使用阿托伐他汀80mg的序贯疗法。呼吁广大的临床医生要在落实推广中国血脂指南的工作中,用最美的音符共同奏响降脂达标坚持他汀中国剂量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评分变化和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及血脂达标率的关系,对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的冠心病患者208例和评分未下降的冠心病患者192例进行研究,比较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好占57.7%,评分未降低组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依从性好占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占61.5%,评分未降低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占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冠状动脉评分降低的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依从性高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高。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现代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黏附,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脓毒症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抑制炎症因素在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多效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物自1976年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其非调脂作用,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抑制炎症因素方面。随着近些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反应蛋白作为体内最敏感的炎性标志物之一参与了多种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他汀类药物随着REVERSAL、PROVEIT、MIR...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调脂药,现代研究表明它还具有抑制炎症园子的释放及炎症细胞的黏附,调节凝血及纤溶系统,影响单核细胞表面的受体,维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还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在防治脓毒症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调脂药物主要包括,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胆酸螯合剂、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烟酸类以及中药调脂药物等。其中他汀类药物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他汀降脂治疗仍面临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解决血脂代谢异常的问题。近年非他汀调脂药物取得的新进展为强化降脂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非他汀类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强调非他汀调脂药物在ASCVD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治疗策略的主要进展是对强化血糖控制、糖皮质激素等疗法的再评价。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血管加压素、他汀类药物、选择性口腔/肠道脱污染等新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集束化策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是最终降低重症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治疗策略的主要进展是对强化血糖控制、糖皮质激素等疗法的再评价.同时,也出现了诸如血管加压素、他汀类药物、选择性口腔/肠道脱污染等新的治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集束化策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可能是最终降低重症感染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在SARS治疗中利与弊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糖皮质激素在重症SARS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部分SARS患者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糖皮质激素制剂.但也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尤其是不合理应用更易产生,使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对该类药物的使用应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作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风险最有效的干预手段之一。今年各项临床试验和医学循证证明他汀强化降脂治疗较之常规降脂治疗具有更显著的临床获益,并且强化降脂治疗能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另一方面,提高他汀依从性也是降脂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探讨并囊括了近年来有关他汀强化降脂更多获益及逆转斑块的证据,以及提高依从性获益更佳的几项重要试验。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预后。现有的核苷(酸)类药物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病毒的耐药突变。多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率,有助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 ,是大多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最终结局。近十年来 ,心力衰竭的治疗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目前的治疗主要侧重于逆转衰竭心肌的生物特性 ,β受体阻滞剂就是这种治疗模式的成功典范。在短期内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可能会加重心力衰竭 ,因此过去这类药物被长期禁用于心力衰竭患者 ,但目前的临床研究一致证实 ,合理使用 β受体阻滞剂能明显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而延长寿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 ,对立和统一始终贯穿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中。1 诊断和治疗水平的不断前…  相似文献   

17.
他汀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遍源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首先,他汀治疗冠心病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采取有效方法稳定斑块、缓解缺血。调脂治疗中,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目标,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路。调脂强调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同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的作用,适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18.
他汀广泛用于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普遍源于循证医学的证据.首先,他汀治疗冠心痛是从疾病的本质出发,采取有效方法稳定斑块、缓解缺血.调脂治疗中,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要目标,体现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思路.调脂强调联合治疗,个体化治疗,同时一分为二看待药物的作用,适时减量或停药.  相似文献   

19.
关于肿瘤的治疗已经发展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如何科学地将这些方法加以应用,指导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使每个恶性肿瘤患者都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预后,在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治疗思路上树立一个符合实际的观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较粗浅的谈了4个认识。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他汀类药物的认识,经过由单一降低胆固醇作用的表象到深入疾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探索而发现其多效性,从而使得临床应用从冠心病防治扩展至缺血性脑血管病、肾脏病、脂代谢紊乱疾病以及多种炎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