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是种社会历史状态,还是属于认识论范畴?到共产主义社会是否意味着不存在“盲目的必然”?我国理论界在这些问题上见解很不一致。本文作者就以上这些问题,对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关于“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的论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当前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解释提出了批评。发表此文,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我们认为,李延明同志肯定必然王国、自由王国这两个概念属于认识论范畴是正确的,但拒斥它们是社会历史范畴却是片面的。因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作为认识—实践主体的人是社会和个体的统一体,人们的社会关系既是人们认识自然的外界条件,又是人以社会为主体认识、改造自然的内部条件;所以,人类怎样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自己后期经济学研究中形成的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理论,是他晚年在历史辩证法话语的特定主体向度中,对科学历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进行统一理解的一个重要观点。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传统哲学解释框架里,这一重要的理论只是在抽象的“未来人类解放”这一逻辑质点上被简单诠释。依我所见,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换的理论确证,内含着极为深刻的哲学命意,而科学地深入理解马克思这一重要论点的本真含义,对于我们今天对传统哲学解释框架的否证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的高度分析和把握政治问题,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明显特色。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研究和考察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还要经历许多阶段;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促使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较高一级阶段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使革命的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  相似文献   

5.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必然。人们通过实践,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并且进一步在实践中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获得预想的结果。这时才有自由。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的统一。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根据必然性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从盲目的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的主动状态,也就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地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那里,从本质到概念的进展,被描述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过程。在概念论部分,黑格尔又论述了机械性向目的性的过渡,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与实践的关系,把它们分别作为必然到自由的逻辑环节,并把整个过程叫做“行动的推理”。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剔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因素,发挥了他的合理思想,在唯物主义基础上论述了目的与必然、目的与手段,目的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环节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全国报刊部分哲学论文索引(1994年8月11日至同年9月10日)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克思“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换的理论真谛//张一兵//哲学研究(北京).1994,8.17~24对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实践观过程的探析/聂世明,郑发全//郑...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容,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两个方面:作为理论原理(结论),它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作为认识社会本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社会认识的哲学方法论(参见拙著:《打开社会奥秘的钥匙》)。应该说,长期以来,这后一个方面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完全忽视了。作为社会认识的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它的基本范畴和原理本身的认识方法论功能;得出这些范畴和原理的方法。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不言而喻,只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的实质就是现实自由的理论逻辑。马克思现实自由的理论逻辑具有三个互相关联的本质特征,即现实自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自由,现实自由是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结合于现实生活世界的自由,以及现实自由是区别于封建社会的生活自由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自由的、人处于自由自在存在状态下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现实自由逻辑的理论合法性在于,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人们的精神境界普遍高尚,以及三大差别的最终消失,使得人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即实现了人的自由存在。马克思社会建设逻辑研究是马克思哲学未竟的事业,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建设提供哲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的基础既不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逻辑,也不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而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脱离了这一点,将无法准确理解劳动与自由的辩证法。然而,在机器大生产的定位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又存在重要差异。在前一著作中,马克思并没有建立科学的劳动二重性理论,而是基于直接劳动来阐述机器大生产的哲学效应,并由此论证了资本主义崩溃和劳动解放的可能性,这整个逻辑还存在重要缺陷。而《资本论》则全面克服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不足,建立了科学的机器大生产理论。也是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诠释了劳动解放的双重内涵,不仅揭示了劳动从资本关系中解放出来的现实基础,而且也诠释了劳动从手段变为目的的可能性,厘清了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辩证关系,颠覆了贬低劳动或仅仅将劳动理解为手段的西方哲学-经济学传统。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与自由     
文化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人类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精神创造。这种精神创造是人类通过劳动将在精神中积淀着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电子计算机是二十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诞生和应用,在人类认识史上树立了一座光彩夺目的丰碑,标志着人类认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跨入人-机文明的新时期,在原有自然认识主体的基础上,开始形成新的人-机认识系统——一种新形态的人-机结合的认识主体。因而,认真研究这种新形态的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和给人类认识形式、认识方式所带来的新变化,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哲学思想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全书共分五大部分:总论篇(总论和结束语),论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及其历史地位。历史篇(第1章),简介了毛泽东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原理篇(第2至第7章,第9章),对毛泽东哲学的基本原理,如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矛盾理论、唯物辩证的范畴论,自然观以及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中,主体与客体是一对基本范畴。近来有些同志著文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主客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1982年第1期。以下简称赖文)一文中,着重阐述了认识的客体方面,并论及了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的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对此,我想发表一些不同的意见,以求教于赖金良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5.
乐志强 《现代哲学》2000,(1):103-104
高齐云教授的力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控微》最后出版了。在《探微》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和基本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的起始范畴、中心范畴、最高范畴、主要范畴、价值范畴等,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都给了我们许多教益。  相似文献   

16.
著名苏联学者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一部重要学术著作对社会发展和科学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现在评论的这本书的第二版较1966年版作了重要增补。这本书的《政策和策略的哲学基础》这一部分,深刻地分析了社会认识的哲学基础,首先分析了唯物史观,指出了它对于工人阶级的革命改造活动的重大作用。近年来在我们的书报杂志上就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范畴——其中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的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迟克举同志的《试论唯物史观视野中的人的个性范畴》一文(载《哲学研究》1991年第3期。以下简称“迟文”),对个性范畴的哲学内涵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读后颇受启发。笔者曾针对仅从人的“差异性”、“独特性”上给个性下哲学定义的偏差,讨论了如何超越心理学等具体科学来揭示人的个性的哲学内涵,并将其规定为“具有一定社会地位一功能的个人独有的对社会与个人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心理一行为特征的总和”(参见拙作:《人的个性范畴辨析》,载《江苏社联通讯》1989年第2期)。迟文将其称为“积极意义说”,认为:“个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先后发表了张奎良同志的《存在、实在、实体》(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存在》)和王金福同志的《也论存在、实在、物质范畴》(1985年第2期,以下简称《也论》)。后者对前者提出商榷。我以为双方都提出和阐明了某些合理的思想,读后颇受教益。但是我不赞同《也论》一文对存在(有)作为哲学范畴的否定,也不赞同《存在》一文用“客观实在的实体”来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本文仅就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社会时—空特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说:“思维的范畴不是人的工具,而是自然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述。”(《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95页)列宁的这一论断当然也适用于哲学上的时一空范畴。哲学的时一空范畴,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的表现。全部人类认识史证明,没有辩证的、唯物的时空概念,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运动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试析界定哲学的“价值”的方法论分歧──并非仅仅敬答杨清明《论哲学的价值范畴的真谛》一文陈述,赵守运感谢杨清明同志不吝赐教,撰写《论哲学的价值范畴的真谛》(《哲学动态》1993年第5期,以下简称《真谛》)质疑拙文对“一般价值”的界定。当前,我国哲学界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