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葛天  张萍 《法音》2022,(9):19-26
<正>一、引言《唐大历六年上都荐福寺临坛大戒德律师之碑》,为纪念荐福寺临坛大师智舟法师所立,现存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太壶寺。碑高234厘米,宽74厘米,最厚30厘米。碑阳、碑右、碑左、碑阴均有文字。碑阳隶书16行,每行36字格,右下角缺佚12字,为世所重。宣统三年(1911)《重修泾阳县志》[1]对该碑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2.
张总 《法音》2005,(2):27-29
山东碑崖刻经中存有《思益梵天所问经》的内容,而且是节取了有关“六度”的一段。这段经文原刻于尖山大佛岭,惜已毁于上世纪60年代。但几年前笔者调查山东摩崖刻经时,获知有一造像碑残件,虽仅存30字,却与尖山此刻相同。在“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学术会论文中,笔者曾提及此一残碑,即引起一些中外学者的注意。前此仅据内容做过一点探讨,近[1]日得观此残碑拓印件,才知此刻经碑很小,残高仅约30余厘米,即使完整无损,其碑高也不过半米左右。不过此碑虽小,却可与尖山大佛岭之刻作一番比对,而且拓片确能反映出其原本状貌、真实书迹及碑形,较只…  相似文献   

3.
今年夏初,笔者有机会去了西安一行。在历史博物馆见到了久仰的《景教碑》,使我感慨万千。兹结合历史与现实,作一报道如下:一、景教碑的发现 景教碑高236公分、宽86公分、厚25公分。碑头刻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九个大字(见附照)。碑面正文有1695字,上下款67字,侧面有人名、职名76个。汉文、叙利亚文并列。碑文上端饰有莲花云纹。莲台上安放十字架。碑身呈墨色,显然是历年来墨包拓印的结果。如今碑身四周有玻璃  相似文献   

4.
葛天 《法音》2023,(1):50-54
<正>《大荐福寺重修塔记》为北宋政和六年(1116)五月二十七日李野撰写。碑为长方形,碑首右上角缺损,断为三截,已修复。碑高173厘米,宽80厘米,厚10厘米。碑额篆书“荐福寺重修塔记”,四行,每行二字。碑文正书,十八行,满行31字,计543字。虽距今900多年,碑字迹依然清晰可辨,现立于西安博物院荐福寺古建天王殿基址西侧。小雁塔是荐福寺中的佛塔,原称荐福寺浮屠,  相似文献   

5.
易州龙兴观,是封建时代中国北方重要的道教活动场所。考察其历史变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道教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根据龙兴观遗址现存的《大元易州龙兴观宗支恒产记》碑补正《道家金石略》所录碑阴《龙兴观正一宗支图》之误、补足失录的“恒产”部分文字,并新传录明代《易州重修龙兴观碑铭》、《重建龙兴观功行之碑》的碑文。 王雪枝,女,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2008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讨论了上博<周易>的三个问题:第一,把第一简原释为"击"的字改释为"动",第二,根据第九简"原"字的写法,认定尚秉和先生释"原筮"为"野筮"是正确的.第三,把第十二简原读为"终"的字,改释为"忡".  相似文献   

7.
<正>在北京房山区(原河北房山县)周口店镇三盆山南,有一个元代遗址,2006年5月25日,该遗址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北京房山十字寺遗址。北京房山十字寺遗址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遗址,又有十字石刻,又有文献记载的景教遗址。如今遗址尚有坐北朝南寺庙地基五间,年代久远的古银杏树一棵。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块,一为辽代的崇圣寺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阅西安清真大寺存《咸阳渭城里大寺碑》(以下简称《渭城寺碑》)拓片,发现其碑文中有三行关于陕西经学系传谱的重要记载。关于《渭城寺碑》,据马长寿教授主编的《同治年间陕西回民起义历史调查记录》一书记载:"在胡登洲墓碑的西北,还有一碑,是用阿拉伯文写的。在碑额上有四个字:‘见月凭证’,可知此为一回文月碑无疑。回文月碑一般都立在清真寺内,是作为推算回历的依据。同时这碑旁有两行汉字,一是‘陕西西安府咸阳县渭城里大寺注解经学口口(阐扬)圣教除邪归正统教口口(原籍)咸宁县北门外东菜园后从长安县大皮院受业九世门徒刘长清水若氏撰识虔诚敬  相似文献   

9.
<正>《怀仁集王圣教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块集字碑刻,它是僧人怀仁历时25年搜集、整理和挑选王羲之的行草书而形成的集字碑。全碑文共分9部分内容:一为太宗文皇帝撰序;二为太子李治撰记;三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四五六则为于志宁、来济、许敬宗等润色;七为诸葛神力勒石;八为朱静藏镌刻。此碑有着超以象外的笔画形态,长短、曲直、欹侧错落一一俱全,虚实相生的字内布白,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南垂村有一方宋代功德碑,形制巨大,庄重典雅.但因年代久远,仅存碑身.碑阳为《中书门下牒潞州》与《潞州潞城县金粟山南垂村真如院重修佛殿功徳记》,记叙了重修真如院佛殿的缘起与过程;碑阴为官员、僧侣与男女信徒名录以及唐大慈恩寺窥基法师口述《般若心经序》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通过考证碑文,梳理还原其所记...  相似文献   

11.
观音堂     
<正>在大同市城西8公里的佛字湾附近、武周川北岸的一座山岗上,随着地形高低建有一座佛教古寺,这就是玲珑秀丽、独具一格的观音堂。观音堂的始建和由来,寺内现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碑中记述了当时在民间传说的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博兴县博物馆藏"奉为高祖文皇帝敬造龙华碑",碑身残缺下部,正文残存1245字。碑文记邑人在故龙华道场之墟古塔基上重修龙华塔之事。经考证,龙华碑刻于隋大业三年四月至八月之间,尚未完成即被断毁掩埋。碑记对研究博兴佛教,特别是龙华寺的兴衰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五仙洞记》碑碑阴阴刻富于禅意的观音菩萨像;碑文词句反映了禅宗活动情况;宗辩依禅宗规制建造寺院;五仙洞僧人重视自悟、自信、自主;"轻举之术"兼有三教因素,是佛教禅学、道教内丹学派、儒家心学理学相互融合的事例。故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的一处活动场所。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有一定联系。南宋朝廷对五仙洞石窟僧尼和财产加强了管理,控制着陇南禅林。《五仙洞记》碑和《孚泽庙牒》碑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郭店简书《尊德义》校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中国哲学史》2001,(3):108-120
本文以<郭店楚墓竹简>释文为基础,折衷诸家之说,断以己意,全面讨论<尊德义>一篇的文本复原和词句内涵,在编连、断读、释文、考释等方面提出一些新看法.重新调整的竹简编序为原<尊德义>篇简1-11、26-27、12-16、28-29、24-25、30-39、17-23、原<六德>编简49.断句、释读方面的改动如,简2开头8字读作"赏誉刑祸,福之基也";简29"亡德"连读,读为"明德";简21上半部分读作"行矣,而亡惟养心于慈良","惟"训为"思虑、度量";简2"正钦"释为"政禁";简39"有"后一字释为"极",训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史称"书圣"。《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乃王羲之书法之大成也,其碑由怀仁集唐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而成。碑字选自王羲之各帖,如"知、趣、然、群、或"字都取自《兰亭序》,怀仁经过长达二十四年的收集和拼凑,苦心经营,终成此碑。《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字数多,字字精雅飘逸;二是字体多,将王羲之的楷书、行书、草书杂糅在一起,大胆组合、搭配,动静结合;三是变化多,笔法十分丰富,线条粗细变化、繁简、虚实关系很多,字的书写速度、结构等变化丰富,可谓千变万化,字字不同;四是字的笔画,气势充分体现了王羲之书写的特点与韵味。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书法真迹早已不存于世,《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历来都被作为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典型范本与研究参考资料。文章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的笔法、字法、章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笔者在实际创作中的体会,试图对《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87年8月7日下午在清理云居寺行宫院遗址时,出土一方金天眷三年(1140)沙门玄莫和俗弟子史君庆撰刻的《镌葬藏经总经题字号目录》碑,长71公分,宽42公分,厚6公分,左上部缺角10公分,但字迹清晰可辨,详细记述了辽金之际所刻石经24帙,248卷的目录。房山石经创刻于隋大业年间,历代相传,至明末清初而告终。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至1958年由中国佛协同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的专家学者对房山石经进行清理、发  相似文献   

17.
此写经出自敦煌石室,卷尾题"灵宝昇玄内教中和品经卷第七",1962年购自北京琉璃厂古旧书店,全名为《无上灵宝昇玄内教经》,共10卷,此件为卷7《中和品》.现存3纸,经笔者检验,乃以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se)染成黄色的楮皮纸,纤维匀细,纸上有细帘条纹,为内地所造佳纸.每纸直高24cm,横长50cm,是敦煌写经纸中尺幅最长的单张纸.三纸总长148cm(首幅纸缺一行).每纸28行,行17字,写以楷书,字径1cm,有界行,行高20cm,行距2cm.以自动厚度计测得平均厚度0.1mm,纸较薄,不易抄造,非陇右所能为.笔者早年与启功和赵万里(著名文献学家、敦煌学家——编者注)先生交好,并请二位先生对此经卷做过鉴定,均认为是唐代真迹.  相似文献   

18.
《□□神清宫记》碑,现存昆嵛山神清宫遗址内,碑高250厘米,宽105厘米,厚14厘米。碑石青绿,质地细密,扣之铮铮然发铜器声,当地人称之为“铜碑”。该碑碑文多泐,难以卒读,历代文献失载,今人或以为清牟平学政王庆霖之《重修烟霞洞三清宫记》(见曲言训《烟霞洞·全真教·七真人》,载《牟平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1999年5月,为了完成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笔者与唐忠成君进昆嵛山拓制古碑拓片,历时一月余,先后选拓昆嵛山内历代碑刻数十通,“铜碑”亦在其中。后在室内整理拓片资料时,发现该碑篆额为《□□神清宫记》,碑文正楷,共24行,行5…  相似文献   

19.
茅山四宝     
茅山原名句曲山,又名地肺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句容县境内,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宋哲宗赵煦的昭慈圣献孟后,因误吞银针终日戚戚,投药无效,御药院苏圭被鞫。后由皇后姊推荐,诏茅山道士刘混康治愈,宋哲宗遂赐《辽王诗简》一卷、玉剑一把、《上清大洞卷简诗》十二卷轴、《上清大洞秘录》十二轴、玉印、玉圭、呵砚、玉符等八件珍宝,作为镇山之器。前四宝在历代兵祸中丢失,后四种珍宝今藏于九霄万福宫。玉印,长六点一厘米,宽五点九厘米,高约三厘米,上有瑞兽钮,下有篆体阳刻“九老仙都君印”六字。  相似文献   

20.
谈到拙朴厚古一路的汉碑,首先令人称赞的是《张迁碑》,而同样为汉碑中的精品的《鲜于璜碑》,不常为人所推崇。此碑沉雄严整,方劲朴茂,厚拙古辣,其风格与《张迁碑》近似,尤其是此碑的碑阴。碑刻一般是古代书手先写,然后刻工上石凿刻而成。历经近两千年的岁月变化,此碑昔日原貌不同于今日所见。华人德在撰写两汉书法史时,对此碑这样描述道:"也有刻手拙劣,不能表现笔意者,如《鲜于璜碑》,结体收放随意而生动,其书者水平可与《张迁碑》相颉颃,而刻工不称,用刀平切直下,致使笔画板滞臃肿,大为减色。"正是基于此,后来书家对书写原本憧憬和向往成了艺术追求的内在动力,给予我们更多的解读空间和想象的视野。通过凿刻痕迹,并结合东汉时人墨迹,尽可能还原于《鲜于璜碑》的墨迹真相,或赋予它新的内涵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