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在明确回答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政治的上层建筑和思想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也有新阐述。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及《致约·布洛赫》中指出:政治法律制度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是政治法律制度的反映。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指出:“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也就是说,思想的上层建筑决定政治的上层建筑,政治的上层建筑适应于思想的上层建筑。恩格斯和斯大林的论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上层建筑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多元”这个概念是指性质不同的东西并列存在、共同发展的意思。哲学上根据对世界有几种本原的看法不同,分为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民主社会主义者把“多元”的概念运用于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的问题上,形成了一套关于社会根本制度的多元化理论。它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是和它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真理的多元化紧密相联的。它标榜自己允许不同阶级、不同派别的思想共同存在和发展,反对把某种思想理论放在主导地位。其实,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每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社会层次理论:二层次说,即社会存在一社会意识;三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四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这几种社会层次理论,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现象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并且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都能找到根据.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还有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从一国范围看,它们都把家庭、婚姻、民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的交往和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针对有人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而讲的,并没有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一个什么概念。后来我们在许多文章中,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括是否恰当呢?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1、我们知道,这两对矛盾包括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矛盾(阶级矛盾是体现在生产关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杂志一九五七年第一期刊载了王子野同志所作“必须正确解释‘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概念”一文。对于这篇文章的某些重要论点我是基本上同意的,特别是关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我认为是应该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来加以理解的。过去把某一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局限于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理论和制度,而不包括被统治阶级的观点和理论,只简单地把它称之为“上层建筑的现象”是不科学的。这样必然会使人发生疑问:为什么同样产生于经济基础,而要区分为  相似文献   

7.
一九五三年,中共中央公布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理论界不少同志开始探讨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一九五六年苏共二十大召开以后,报刊上对此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和活跃了。这场讨论可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侧重在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上;后一阶段则侧重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本身上。当时讨论的重心则是“综合经济基础论”和“单一经济基础论”问题。所谓“综合经济基础论”,就是主张迄今为止的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几种生产关系并存,其中以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为主,构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基础。我国过渡时期的经济基础,应该是以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为领导,包括其它四种经济成份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者站在时代的前沿,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理论命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主体、意识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阐释模式,并在当今世界上日益彰显出优越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列宁主义承认社会底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但它不仅不否认,而且相反地强调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与一切歪曲及使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人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经常指出:上层建筑一经产生后并不是自己基础的消极的反映,而要积极影响社会底经济制度,以巩固产生它的基础。苏维埃社会上层建筑积极性底性质及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的作用,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在目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政治意义,这是无待证明的。  相似文献   

10.
自本刊开展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能否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的讨论以来,我们收到了不少参加讨论的来稿,由于篇幅有限,除一部分已刊登外,现对其他来稿作简要综述,以供参考。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究竟是什么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来稿中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不同意见。 (一) 一些来稿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按照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应该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上  相似文献   

11.
关于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起决定作用,是学术界正在讨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我认为,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决定作用”和“反作用”这两个概念的特定含义,搞清楚这两种作用之间的关系。如果仔细研究一下主张精神、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就不难发现,这种观点正是由于混淆了“决定作用”和“反作用”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里的“决定”一词,是有其严格的确定的含义的。所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指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指经济基础是本源的,物质的,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它们之间的这种决定和被决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什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布达佩斯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早年与赫勒等人师从卢卡奇进行哲学和社会学研究。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政治原因,他被迫移居国外。马尔库什因与赫勒、费赫尔合著的《对需要的专政》以及专著《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等理论研究而闻名。在本文中,他从马克思关于文化问题论述中所涉及到的三个概念——"基础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和"文化生产"入手,对三者的内涵、价值及存在的悖论进行了个人阐述。  相似文献   

14.
关于道德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李奇在《关于道德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哲学研究》1995年6期)一文中认为,道德的本质及其特征就在于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结构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人们的利益紧密...  相似文献   

15.
读了《国内哲学动态》(1979)第七期刊登的朱光潜同志和屈万山同志关于上层建筑理论问题的讨论文章,很受启发。但对朱光潜同志讲的有两点质疑,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粗浅的看法,和同志们一起讨论。 (一)朱光潜同志关于上层建筑的概念是含糊的,不确定的。一方面承认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一方面又要将上层建筑同意识形态作为两个概念加以区别;一会儿它包括政权、政权机构及其措施以及意识形态,一会儿又认为上层建筑就是指政权、政权机构及其措施。我认为,必须首先将上层建筑这一概念弄明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就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来说,经济是第一性的,政治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另一方面,政治又决不只是对于经济基础的消极的反映,而是对经济的发展发生反作用,并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就是关于政治和经济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曾经这样指出过:“有人觉得有些矛盾并不是这样。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主要的;理论和实践的矛盾,实践是主要的;经济基础和上层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在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重要的争辩。第一代英国新左派坚持文化唯物主义的文化主义研究范式,在批判传统精英文化和美国大众文化的基础上,强调发展本国工人阶级的大众文化;在批判斯大林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模式的同时,提出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上层建筑中的文化因素,彰显了第一代新左派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特性。第二代英  相似文献   

18.
由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三同志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以下简称《原理》)对“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形态”、“社会有机体”这三个概念作了如下的区分和规定: “社会经济形态”专指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即经济基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社会有机体”则是一个范围最广的范畴,它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包括不能归入上述三个层次的其他社会要素。我们认为,《原理》对这些概念的上述规定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新概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和衡量社会进步标准的理论,在上个世纪中叶,在总体上就已经获得解决了,即把社会生产力作为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并以此来分析说明社会的性质、状态、变化和发展。随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这一理论的内涵也愈显深邃,表述也愈益清晰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的“历史总体”思想是为了批判本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庸俗进化论”、“经济决定论”和“机械唯物论”倾向,正确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而提出来的。那时候,由于害怕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和取得更大的胜利,各种资产阶级哲学加紧进攻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它们伪装拥护科学,用“庸俗进化论”影响、腐蚀马克思主义队伍。这主要表现为第二国际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