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1984年年会于8月11日至17日在旅顺举行。这次年会,是我国第一次专门讨论语言逻辑(国际上一般称为自然逻辑)的对象和方法的学术会议。关于什么是语言逻辑,在会上大致发表了十种不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逻辑史第七次学术讨论会,1992年8月10日至14日在长春召开。这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并涉及到名辩学、因明学、思维方法等诸多问题。一、关于中国逻辑史的对象。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3.
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建会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和符号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于1989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市怀柔县召开。来自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教授、专家及专业工作者110人聚集一堂,庆贺我会十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共同探索新的科研途径。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自1979年3月成立以来,会员人数由25人增加到520人;科研队伍在不断壮大。十年来召开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五次,研究方向越来越集中到对语言逻辑的对象、性质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上。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我会会员出版了256部著作,译著40部,发表论文3496篇,译文281篇,编辑出版了《逻辑与语言研究》3辑,《逻辑与语言论集》2本,《逻辑与语言选集》1本,《译文集》1本,《逻辑语言写作论丛》3辑,  相似文献   

4.
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符号学’96学术年会综述贝新祯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和符号学专业委员会于10月12日至18日在江西上饶市召开’96学术年会。全国各地的语言逻辑、符号学专家、学者40余人与会交流、讨论。会议收到论文20余篇。语用问题和逻辑...  相似文献   

5.
由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和重庆逻辑学会主办,国际符号逻辑学会协办的逻辑、语言与计算国际会议暨第二届东亚逻辑、语言与计算学校于2012年8月25日至31日在西南大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继2010年在中山大学举行的“中欧逻辑、语言与计算冬令学校”之后的第二届活动,旨在对逻辑、语言和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开展研讨,促进跨学科、跨地区学术交流与合作,展示现代逻辑与数学、哲学、语言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内在联系,训练和培养青年学者,发现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4月4日至8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政法院校的专家、学者、在职教师以及司法部门的同志共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问题。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问题有的专家认为,法律逻辑没有什么特定的研究对象。法律逻辑就是形式逻辑原理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所以,可以把形式逻  相似文献   

7.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11至14日在广西大学召开。它反映了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现状,现就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体系等问题简介如下: 1、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问题关于法律逻辑研究的对象,有四种不同的观点:其一,法律逻辑并没有突破传统逻辑的框框而自成体系(至少目前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今年三年成立的。它的绝大部分会员都参加了第二次全国逻辑讨论会。在会议期间,逻辑与语言研究会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他们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逻辑与语言研究和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开展逻辑与语言的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形式逻辑与语言学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全国首次法律逻辑讨论会于1983年9月15日至19日在哈尔滨举行。24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102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上讨论的主要问题做一概括介绍: 一、关于法律逻辑的对象法律逻辑有沒有特殊的对象?在讨论中有两种意见。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逻辑学会形式逻辑专业委员会主办、绵阳师范学院承办的逻辑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13~15日在四川绵阳市举行,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讨论了逻辑学的国际前沿动态、现代逻辑的发展及与相邻学科的交叉研究、语言逻辑的研究阶段和途径等学术问题.大会特别针对高等教育中非形式逻辑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学科理念、课程框架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次形式逻辑讨论会、全国第五次西方逻辑史讨论会于1987年8月7至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参加会议的共有170余人。大会以两个讨论会的会议内容为主,其间穿插进行了中国逻辑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活动议程,包括全国逻辑学会理事会的换届、选举等。两个讨论会采取大会联合发言和会下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形式逻辑和西方逻辑史的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共有八位同志作大会专题发言。李先焜的发言题目是“指号学与逻辑学”,他认为,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号,即语言符号,而不是思维。逻辑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与语言学对语言符号的研究,侧重点不同。逻辑学主要研究语言符号的意义和内在推理关系,研究语言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复合命题的推理在传统逻辑里基本上只讨论了假言推理肯定式(Modusponens)和否定式以及假言联锁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等。相对于某些推理形式,传统逻辑还列出了所谓推理规则。例如关于Modus ponens的规则是:承认前件就要承认后件。在现代逻辑里,命题逻辑研究关于命题联接词的推理。以(?)表示人工语言里演绎的推出关系,现代逻辑就把推理形式Modus ponens抽象为下列推理规则: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学研究的三种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研究的逻辑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由对象逻辑、思想逻辑和发展逻辑所组成。在一般关于经济学研究的讨论中,“经济学的逻辑”通常是指某个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思想逻辑,并不涉及经济学的对象逻辑或发展逻辑的含义。不过,一旦我们把经济学研究从具体经济学问题转换到对经济学自身的研究,则经济学作为人类科学知识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门类的稳定性,作为人类认识历史的阶段性成果的发展性,就必须由经济学的对象逻辑和发展逻辑来体现。依据经济学逻辑的这种结构特点,本文讨论经济学研究的三种逻辑及其相互关系。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逻…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产生了一系列争论。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传统)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古汉语的语义学;内涵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等等。关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现代逻辑;传统逻辑;自然语言逻辑;语义学;等等。这些争论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疑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在这些讨论中,在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模糊认识,这对于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疑又是十分不利的。本文仅就几个基本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对象问题当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逻辑学会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和符号学专业委员会召开的1994年年会于10月18日至23日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各地学者60余人与会,提交大会论文40余篇。 会上,苏州大学丁尔苏、广州市东山区行政学院汪文甫介绍了今年在美国伯克利召开的国际符号学会第五次大会的情况,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邹崇理作了《现代逻辑与语言结合研究的概况》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6.
排中律是关于思维明确性的规律。它的含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个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对象,二者必居其一。在是与非、真与假之间要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造成第三种可能的理解。下面,我们根据排中律的上述要求来讨论俄译汉中组织译文的两种逻辑方法。一、用语明确避免含糊无论写作还是翻译,语言鲜明准确,都是组织篇章最重要的逻辑、语法和修辞准则。  相似文献   

17.
语言逻辑,也称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一门界于逻辑学与语言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对这门新的学科的具体对象与体系,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于1986年6月上旬召开了学术讨论会,进一步探讨了这个问题。中国逻辑与语言研究会是中国逻辑学会的一个分支,成立于1979年,会员中既有逻辑工作者,又有语言工作者。在1980、1982、1984这三年,分别举行过几次学术讨论会。最初,会员往往比较重视如何以逻辑方法(特别是传统逻辑的方法)去分析自然语言的语句,研究某些逻辑形式的语言(特别是汉语)的表达形式(如“只有……才”是否表达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逻辑史研究会全国第一次讨论会1980年12月在广州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的中国逻辑史教学和研究工作者共四十余人。这次讨论会着重就中国逻辑史的对象和方法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思维四律不能表述为重言式陈波近年来,有一种见解在我国逻辑学界十分流行:传统逻辑的四条思维基本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只不过是现代逻辑演算系统中的重言式或普遍有效式(简称永真式)并不具有特殊的地位。但在实际处理时,很多逻辑教材又在此种观点和传统观点之间折衷:一方面承认思维四律是逻辑演算的重言式,另一方面又仍然给予它们以基本规律的特殊地位。我认为,上述见解和处理并不正确,其中隐藏着一个根本性的理论错误。对于元逻辑来说,在构造和研究逻辑演算系统时,作出下述区分是至关重要的: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内定理和元定理,以及内定理和元规则等。这里,对象语言是被刻画和被研究的逻辑演算系统内所使用的语言,内定理是用对象语言表述的该系统所肯定和接受的命题;而元语言则是用以刻画和研究对象语言的语言,它本身可区分为语形语言和语义语言,例如,“肯定”、“否定”、“可证”、“定理”“证明”等是典型的语形概念.而“真”、“假”、“重言式”、“普遍有效”等是典型的语义概念。元定理是用元语言表述的关于该演算系统的定理,它们刻画着该系统的某种性质或特征。元规则也是用元语言表述的,它指导着人们如何在该系统中从公理推演出定理。如果套用上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研究》2013,(1):84-84
《逻辑学研究》是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由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旨在积极推动我国逻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增进海内外逻辑学及相关领域学术同行的交流。《逻辑学研究》是当前我国在逻辑学领域内唯一正式出版的专业刊物,采用中英双语发表论文。《逻辑学研究》目前为季刊,逢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8日出版。自2011年起,中英文分开隔期出版。《逻辑学研究》征稿的内容将主要包括下述方向:符号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哲学、逻辑与认知、逻辑与语言、逻辑与文化等。《逻辑学研究》不但欢迎原创的高水平的逻辑学研究论文,而且提倡逻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往互动;不但主张对逻辑学的各传统基本领域如数理逻辑、数学基础、逻辑哲学、中外逻辑史等展开深入研究;也欢迎对哲学逻辑各分支的探究,以及有关人工智能逻辑、归纳逻辑、语言逻辑、非形式逻辑等各方面的工作。不但关注逻辑学在认知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法律推理、决策理论等相关学科中的应用;也探究逻辑学与认识论、语言和心灵哲学、符号学等领域的沟通,同时还欢迎对逻辑学与思维方式、逻辑与文化及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真知灼见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