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苦柚     
已经两个月没有回家了。母亲几次打来电话,千叮咛万嘱咐,元旦一定要回家一趟,说是想孙女了。元旦一早,天朗气清,阳光融融透进轩窗。起了床,想到年迈的父母,我们买了牛奶和桂圆,就带着女儿琦琦往家赶。  相似文献   

2.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剧中的大女儿本来是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因为她不想像母亲那样一辈子在洗洗涮涮中度过。可是后来,她恋爱了,结婚了。度完蜜月回来,母亲关切地问她:"你感觉结婚怎么  相似文献   

3.
潜能     
一位住在五楼的年轻母亲下班后买菜回家,当她刚走到自家楼下的时候,三岁的小儿子爬到阳台边的水泥护栏上,冲她直喊:“妈妈回来了,妈妈回来了。”她正满心欢愉  相似文献   

4.
杨联涛 《天风》2017,(5):40-41
<正>上了大学的女儿很忙,虽在同城却很少回家,做母亲的我总想知道她在做什么;而每当我想女儿的时候,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母亲,我有很多话想对您说。1995年冬,父亲去世的那个春节,我放寒假在家,您的另外两个女儿赶回来办完葬礼后没呆几天便又走了。过了没几天,我也回到了学校,留下了您与孤独为伴,那时的我完全理解不了刚刚失去丈夫的您的孤独!  相似文献   

5.
一天,42岁的女工程师陈某亲眼看到了刚满14岁的女儿在家里与男同学亲热的场面,她的心碎了,当时气得没头没脑地把女儿打了一顿。过后,静下心来,又苦口婆心地劝女儿不要早恋;决不能再与那男同学继续来往,可女儿一言不发。最后,母亲伤心地跪在女儿面前,求女儿答应不再与那个男孩交往,孩子见妈妈跪下,也吓得跪在母亲面前,哭着发誓再也不与那男生交往了,母女俩抱头痛哭。可是,一个星期后的一天放学后,陈某左等右等,不见女儿回家,外出寻找,发现女儿与那男生在一家快餐店,你一口,我一口,旁若无人地互喂汉堡包。陈某气极了,一言不发走到女儿面前,拉…  相似文献   

6.
昨天,我5岁的女儿摔了跤,裤子的膝盖处摔出来一个大洞,女儿哭着喊着不要那条裤子了。这时候,我的母亲走过来,把女儿的裤子拿了出去。不大功夫,她回来了,只见裤子上的大洞不见了,变成了“兔子吃胡萝卜”的图案。原来,母亲请人把一片装饰图案缝了上去,盖住了大洞,绿裤子上有一个白兔子吃红胡萝卜,看上去既漂亮又可爱,女儿高兴地跑到镜子前照啊照,还摸着那兔子跟它说话呢,我们全家人都跟着她开心。  相似文献   

7.
正好久没有回来的女儿微信给我,说这个星期回来,按照惯例,女儿每次回来我都要带她下顿馆子,所以看到她的微信,我脑子里就开启搜索模式,最后锁定一处刚刚开业的商圈,那里聚集了好多餐馆,我以为女儿会为我的这个提议点赞,哪知道她说,不去不去,就在家吃,吃来吃去还是自己家做的菜好吃。女儿的食风转变得这么突然,让我这个自觉厨艺不高的老母亲受宠若惊,难道讴母必颂的"妈妈的味道"在我身上显现了?  相似文献   

8.
我与母亲     
张培生 《天风》2018,(6):38-40
2017年元旦,我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回了天家,享年89岁。现今她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我们非常思念母亲。我母亲世代务农,是中国8亿农民中的一分子,十分平凡。她的童年和青年在战争年代中度过,中年生活在社会变革和动乱时期,老年见证了社会的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9.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  相似文献   

10.
<正>我在家排行老四,上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听大人们说,我母亲在冬天刚生下我时,当时我姑姑在我们家见又生了一个女儿,再加上又实行计划生育,就说把我扔掉,我妈差点也同意我姑姑的意见。在她们正准备把我扔了的时候,在外工作的父亲回来了一把抱起我说:"你们不要,我要。"于是,命大福大的我就这样幸存下来并活过了四十个年头。当时我们家在农村,只有爸爸一个人在外工作,是一名监狱警察,一年到头都回不了几次家。  相似文献   

11.
脚下的流沙     
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相似文献   

12.
周末,回家看望母亲,家里静悄悄的,一只猫安详地卧在阳光下花园的一角。奇怪,母亲呢,我有些怅然,迷茫间,我听到低低的唱声,是越剧的腔韵。原来母亲坐在楼上阳台温软的阳光下,戴着老花镜在绣花,嘴里还悠闲地哼着曲。我们一个个从母亲身边飞走,辛苦大半生的母亲,终于可以清闲地享受一个人的快乐时光了!我的一位邻居,自女儿去省城读大学,就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周身不畅,不是头疼,就是腰疼,要么失眠,去医院也诊不出  相似文献   

13.
从小就在母亲的臂弯里长大,我喜欢那种安宁的感觉。 老屋还是以前的样子,只是主人已经鬓发苍白。很多年都没有回家了,屋前的那两棵槐树,已经粗壮无比,枝繁叶茂。横一架秋千,躺在上面,遥听来自山那边的驼铃声,确也非常惬意。母亲正在厨房里煮甜酒,她知道我们爱吃,每次回来她都要做。冬天,甜酒能久放,母亲一次就泡了二十斤米,夏天就只敢泡两三斤。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大账     
正父亲不是个懦弱的人,但那次,明明是他占理,却被一个老女人吓得躲了起来。那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的寒假里。那天早上,我和父亲上山背柴,回来到村外坡头时,我有点累,就骗父亲说肚子疼走不动了,并夸张地在地上打滚。父亲急了,赶紧把柴靠在路边,解下绳索,背起我回家。到家里,家人们正等着我们吃饭。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大碗,说肚子好了。母亲心疼地说,那是饿的。  相似文献   

15.
正打电话回家,先问农忙怎么样。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如秋熟豆荚炸裂:稻子刚抢进仓,麦子未下地,油菜还挤不上趟……母亲想起来似的问我:"是不是有事?"平日里,我很少打电话回家。想家了,拎着行李,带着孩子,说回就回。常常让母亲喜悦得无所适从。住上几天,说走就走,连个张望的理由也不留给她。母亲料定我是有事了。到底有什么事呢?体面的工作,活儿不重,时间不长,应对起来本应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6.
不问     
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先生在他的自传《西潮》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蒋梦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家里人把他送进了家塾中学习,在家塾中,最先读的是《三字经》,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有些枯燥,于是,蒋梦麟开始反感这个学习环境了,进而反感书本、反感先生。他恨透了家塾中的生活,便有一天,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回了家。母亲见儿子回来了,很感意外,便问他:"你怎么跑回家来了?"他回答说:"家塾不好,先生不好,书本不好。"母亲听罢,又问他:"你不怕先生吗?"他回答说:"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  相似文献   

17.
母亲学佛     
母亲学佛始于八年前,那时我刚离异,她办了退休,帮我带儿子,她怎么也弄不明白自己那么热心于成全别人,却没能成全自己女儿的婚姻,就到佛祖那儿寻求平衡了,不意却由此干成了一番“事业”。 初时,适逢上海玉佛寺的真禅法师来安丰,母亲便在净土庵皈了依,继而又在家里宣称要到泰山寺受戒,那日大弟回来休假,问她既已  相似文献   

18.
梅子的弟弟都上小学一年级了,可梅子仍在家放牛。梅子吵着要上学。母亲说:"女娃要上啥学?再说我们家也没钱。"村里女娃上学的少,穷是一个方面,主要还是重男轻女,认为女儿今后是别人家的人,念了书也是给别人  相似文献   

19.
在他幼小的时候,父亲在大队的专业队干活,母亲体弱多病。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每天从学校回来,他总是先帮助母亲干活,然后再复习功课。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与母亲一起抬水。那时候,他的家乡还没有安装自来水,村民们吃水要到村里的老井去挑水吃。他的家距离那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4)
正3月1日,一篇题为"痛心!贫困户家女儿服药自杀,只因没有手机上网课"的网帖引发大众热议。该帖称,2月29日,河南省邓州市村民李某上初三的女儿因家中没钱给她买手机上网课,一时想不开,吞下大量药物,导致生命垂危,幸好最后被抢救了回来。(3月2日"红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