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都 《思维与智慧》2003,(11):20-21
有些事是简单的,我们不要想得太复杂,就拿人人关心的赚钱来说吧,它的理念是简单的。松下能把企业做大,是因为他奉行“欲制造产品先培养人才”的观念;比尔·盖茨能够建立软件王国,是因为他遵循“先教电脑再卖电脑”的知识营销理念;李嘉诚之所以成为香港财富精英,是因为他坚守“用心思考未来,抓到重大趋势”的成功之道。赚钱不需要绝顶聪明,不需要巨额投资,只需要遵循一些简单的经营理念。在我们去激烈商海中搏浪时,去广阔天地中创业时,大可不必头痛万分,只要学会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我们就可能取得成功。放下架子就能挣到票子李君大学毕业后,…  相似文献   

2.
从18及19世纪以来,由于受理性至上的影响,普遍吹着一股反宗教的风。直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风向才慢慢地有了变化。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科学更加发达,学术水准上一层楼,又上一层楼。人对宇宙万物的奥秘越是追求,发现便越多。渐渐地觉得过去“半桶水”的科学狂热实在是太幼稚了。 牛顿是一位科学家,但是他的宗教知识,足够当一位牧师。  相似文献   

3.
房赢 《天风》2008,(10):44-45
这是一位看似平凡而又极其不平凡的弟兄。平凡的是他与我们大多数弟兄姐妹一样,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不平凡的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基督徒、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他不断地在用他那弱小的身躯传扬着环保的精神。他就是被许多媒体誉为“科研痴人”、“环保狂人”、“新时代的铁人”的刘宝敬弟兄。  相似文献   

4.
正朋友邀我喝茶,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茶,而是他新买的奇异茶杯。说它奇异,是因为它并不像普通的茶杯那样有一个平底,而是呈尖锥形状,到了最下面已经只剩下一个尖了。这样的茶杯不要说直接放在桌上,即使有东西可以倚靠,也肯定极容易倾倒。然后,朋友又拿起毛笔在我手中茶杯的最底部点了一下。我疑惑,朋友也不解释,只是笑着给我倒上茶,然后边品边聊。一会儿工夫,一杯茶喝完,朋友又给我续  相似文献   

5.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每位圣人都有一个过去,每个罪人都有一个将来。每位圣人都有一个过去。圣人并非生来就是圣人,圣人的过去,也是普通的、平凡的,也有过幼稚,有过青涩,有过伤痛和失败。圣人并非遥不可及,圣人的过去,就是我们的现在,圣人也是从平凡中一路走过来的。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在平凡中不甘于平庸,在坎坷挫折中不屈于失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我们像圣人一样不甘于  相似文献   

6.
双头鸟     
正一只鸟住在一条河边的树丛里。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因为它长着两颗头,却只有一个身子。有一天,双头鸟在河边觅食,看到地上有一小块儿苹果。它的一颗头说"这块儿苹果看上去多好呀,一定是上帝送给我的美味,我真是太幸运了。"第二颗头闻言,说:"我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美味,让我们俩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7.
正无力感,大概是无关年龄,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一种感觉吧。像只被关在玻璃瓶里的小虫,无力地往四面八方去试探,觉得一切都有可能,却一切都没出路,一切都浅尝辄止。倦怠的,无聊的,稳定的,日复一日的,如同模子里复制出的生活,想要突破却不知如何下手。一份持续三年以上、内容固定的工作,一个前途并不明朗的专业,一个相处了太久的恋人。我们太容易生出无力感,也太容易为自己的无力感臆想出一个出口:"要是能推翻重来就好  相似文献   

8.
入世与幽隐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踟躇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在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  我想,这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  相似文献   

9.
“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又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找到一位像毛姆小说中主人公那样的女子做终生伴侣。”这是英国著名小说家毛姆在未成名前为推荐其小说而在报纸上刊登的一则广告。他巧妙的运用人们在爱情上的好奇心理,以征婚为诱饵达到使小说畅销的目的。可见,广告中的一句奇语,可以招来八方财源。好的广告语言,恰恰是动用了心理学原理,顺应人们的心理欲求,显示出强烈的吸引力、传播力和感召力。一、利用逆反心理一家饭店在门口的一个大木桶上写着:“不许偷看!”结果是路过的人们个个驻足窥探,只见桶内写着:“本店出售…  相似文献   

10.
一瓶水、一个保龄球、一张光盘,这些东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可是,有几位美国人却利用自己偶然想到的好点子,巧妙地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一只只金灿灿的聚宝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位美国人是如何点石成金的吧。  相似文献   

11.
主耶稣基督教导我们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玛5:13)我们身为基督徒当仔细思想耶稣要我们作盐的意义。盐是世界上最普通而又最重要的东西,而主耶稣要求我们作“盐”,就是要我们像盐一样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挥出不平凡的作用。一般来说,盐有两种作用,一是调味,一是防腐。我们天主教徒生活在世界上,要使周围的人因着我们而活得更有滋味;同时,我们在社会上也要和其中的一切邪恶和腐朽的事情作斗争、当耶稣要求我们做世上的盐时,还淳谆告诫我们说:“盐若失了味,可用什么使它再成呢?它再毫  相似文献   

12.
迎合的悲哀     
外乡人看中了山民家的一只茶杯。这只茶杯很普通 ,虽是祖传的 ,但也算不上啥宝贝 ,外乡人却想高价买过来。双方约定次日交易。当晚 ,山民见这茶杯积垢太厚 ,心想人家相中了这东西 ,太脏也拿不出手。于是 ,山民清除了积垢。第二天 ,外乡人见茶杯已被洗净 ,却沮丧万分。原来 ,外乡人之所以看中那只茶杯 ,是因为那茶杯经年累月地泡茶 ,杯壁淀积了不同寻常的茶酐 ,既便倒入清水 ,也会泡就一杯好茶。可茶酐一除 ,茶杯也就不值钱了。其实 ,有时人生的际遇 ,又何尝不象这只茶杯呢?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 ,为了迎合潮流 ,我们常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按世…  相似文献   

13.
做好自己     
有一个人早餐喜欢去喝豆浆。在台湾,豆浆有加蛋和不加蛋两种,他喝豆浆的程序是这样的,先叫老板说:“老板,来一碗豆浆,不加蛋的。”老板就会给他端来满满的一碗豆浆,然后他猛喝一口,再对老板说:“加个蛋。”这样一来,加一个蛋后的豆浆,又涨满了一个碗,如此花了同样的钱,却多喝到一口豆浆。  相似文献   

14.
正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写凌晨四点,忽然醒来,发现壁龛里的海棠花开,并没有像他一样睡去。人与物的关系,由此展开情感的延伸。刹那间美得惊艳,点醒了他对自然美的崇拜与牵挂。一个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不可能听见花开的声音;同样,一只容易在夜风中入睡的蜂,更不可能闻到花的香味。可见一个人保持若即若离的醒,方能接住自然投掷的万物秘密。不少人以为,花都是白天开的。其实不然,越是夜晚,花越  相似文献   

15.
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是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一句最著名的话。二战期间,他冒着生命危险,置身于各个战区拍摄子弹横飞、炮火交加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写实资料。他经常这样总结自己:“如果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如今这句话广为流传。这样一个工作狂,却在越南踩中地雷不幸身亡,令人震惊的是,在飞上天空的瞬间,还不忘按下了相机快门。  相似文献   

16.
植下一棵树     
印象中只觉春节刚过还没几天,春风却已乍起,吹得人心烦气燥,阳光也一天天强烈起来.让人懒洋洋得像只猫。妻子从市场上带回一棵香椿苗,说:“找个地方栽上吧,明年春天抽芽的时候,就能吃到香椿了。”  相似文献   

17.
找准参照物     
正一座高山远远望去,我们会觉得不过如此,凑近了再看时,方觉出它的高和大来。于人亦然,你若不了解一个人,他在你眼里顶多算一个活物,你若对他有了深入了解,才能洞悉他的平凡或者不凡。换句话说,标准不同,距离不同,亲疏不同,人、事、物呈现出来的状态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也迥然有异。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标准,清楚地定位自己,而不是人云亦云。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让经验蒙蔽了眼睛,更不可让主观  相似文献   

18.
温柔的陷阱     
有人购买了一台日本生产的打印机,所以要选择日本的产品,是因为宣传时说产品价廉物美。物到底是否美,他当时并不知道,可只有不到五百元钱的价格,让他这个工薪族怦然心动。打印机用起来倒也让他满意,但是有一点让他十分烦恼,耗材太厉害。一个墨盒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但换一个墨盒却要花二百元左右,他也曾试过用一些其它便宜的墨盒,但很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购买了这种打印机,你就必须用同一品牌的墨盒;你不用人家的墨盒,打印机便不能很好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好像中了“美人计”,但又无可奈何。   但是,我们如果从另一…  相似文献   

19.
《太一生水》札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在对简文笺注的基础上所作研究札记,讨论了三个问题:1.指出先秦只作 “大”不作“大”。大、一析言之皆为道体之名,“大一”作为同义复词,郎道之名号。“大一”又与“小一” 相对成文。“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应是老子关尹“太一”学说的重要内容。 2.《太一生水》有天地生神明,神明生阴阳的叙述,今存《■冠子》其《泰鸿》等篇所论“神明”,颇与简文 合拍。“神明”作为源于道、生于天地的精气,在万物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通合万类的作用。严遵《老子 指归》对“神明”说有重要发展。3.《太一生水》并不具备水是天地万物本原的观念。简文之“水”乃大 虚之水,天地之包幕,太一之津液,为由无而有的过渡准备了环境和条件,战国以来形成了浑天说,与 道家思想关系密切。以浑天说观之,太一所生之水,当为天表之水。太一隐于其中,以时环周而行, 故能生天成地,变化阴阳万物,终而复始。  相似文献   

20.
不忘初心     
日本有一项“终身成就奖”,无数社会精英一辈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最终获得这项大奖。但有一届的“终身成就奖”,却在举国上下的企盼和瞩目中,出人意料并毫无争议地颁发给了一位长期从事平淡无奇工作的邮递员清水龟之助。这是因为在他当邮递员的30年中,他的工作态度与他到职第一天的那种认真与投入没什么两样,而且他所经手投递的数以亿计的邮件,不论是狂风暴雨还是天寒地冻,他都能及时而准确地投送到收件人手中,从未出过差错。是什么力量支持着清水龟之助几十年如一日地把一件极为平凡普通的工作铸造成了一项无比伟大的成就呢?在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