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7月7日上午10时整,厦门教区蔡炳瑞主教在厦门天主堂隆重为闽北闽东教区祝圣三位执事。三名新执事为闽东教区的若瑟·吴东碧、若瑟·阮希鹉和闽北教区的若瑟·张佐汉。来自厦门、闽东、闽北三教区的15位神长共祭,新执事的亲朋好友以及教友约500多人参加了典礼。 相似文献
2.
3.
4.
人们提起天安門,总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庄严而又亲切的感觉,总会自然而然地激起許多丰富而又美丽的联想。人們崇敬它,景仰它,热爱它,向往它。它正象莫斯科紅場上的克里姆林宫一样,巍然屹立在平坦的广場上,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一片片紅墙向东西伸展着,那迎着太阳閃閃发光的琉璃瓦,昂首挺胸地护卫着它的华表和那别具风格的白石橋,构成一幅色彩鮮明、协調的图案,它是那么庄严、雄偉,那么美丽,那么古雅,又那么年輕。每逢佳节来临,它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大紅灯籠悬挂在城楼上,墙壁被油刷一新,广場四周,彩旗遍布,新紮起的(火旬)丽多彩的牌坊上写着振奋人心的标语,五星国旗在广場中央的旗桿上随风飘揚。这时,你站在广場上,面对着日夜放射着光芒的国徽,凝神注视偉大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2006年4月30日上午,昆明市北京路天主堂一派喜气洋洋,圣堂内鲜花怒放,圣堂外张灯结彩,鼓乐齐鸣,10个民族的教友载歌载舞,喜迎昆明教区马英林主教晋牧大典。8点30分,以十字架为前导的仪仗队,随“着普天地颂扬上主”的优美歌声,由繁华的街上缓缓进入圣堂,开始了隆重的祝圣典礼。祝圣仪式由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顾问,湖北省武汉教区90高龄的董光清主教主礼。临沂教区房兴耀主教、青岛教区李明述主教,贵州教区王充一主教、湛江教区苏永大主教、汉中教区余润深主教、济南教区张宪旺助理主教,唐山教区方建平助理主教、万州教区何泽清助理主教等… 相似文献
11.
12.
该著以北宋时期的儒家理学为主要内容,将礼学放在宋代儒学发展和哲学思想演变的脉络当中,并结合北宋时期特定的政治背景和历史发展,采取以哲学思想的分析为主,结合经学文献、社会政治以及礼仪制度而形成了一种较为综合的研究。作者重点研究了《周礼》与北宋儒学发展的关系,宋代学者围绕王安石《周官新义》而引发的争论及其思想史的意义,集中讨论了宋代新型的理学与传统理学之间的复杂关系,礼学的义理化过程,以及礼在天理论的叙述模式中的地位和意义。北宋的礼学不但是宋代儒学的重要内容,是理学的有益补充,而且也是儒家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哲学史》2015,(3)
与孔子的礼学相比,荀子的礼论的内涵与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首先是因为其天人观的演变导致了礼的世俗化,其国家观的演变导致了礼的功利化,其人性论的演变导致了礼的外在化。同时,他借鉴先秦名辨思想对于礼的本质进行了新的论证,将礼的本质定义为“分”与“别”。在现实作用上,苟子突出了礼以别异为基础的名分界定功能,这与其尊君思想相结合,使得礼政治化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苟子摄仁归礼,重新规定仁、义、礼的关系,导致了儒家道德观某种程度的异变,并使得原始儒家以强调伦理双方间相互性道德义务的五伦思想,开始转向强调一方对于另一方的服从义务的伦理观,构成了从原始儒家的五伦到后来三纲演化的一个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5.
16.
17.
礼斗科仪是道教最主要和常用的祈福消灾法事。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 :“北斗 ,司生司杀 ,养物济人之都会也 ,凡诸有情之人 ,即禀天地之气 ,阴阳之令 ,为男为女 ,可寿可夭 ,皆出其北斗之政命。”又据《搜神记》卷3:“南斗注生 ,北斗注死 ,凡人受胎 ,皆从南斗过北斗 ,所有祈求 ,皆向北斗。”说明了道教对北斗主宰人间生死祸福的信仰。为了祈求福寿 ,故道教徒常年皆向北斗星君礼拜。至于怎生礼拜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曰 :“世人欲免三灾九横之厄 ,即于静夜稽首北辰。”所以居家修持的信士 ,可于特定的日子在家中诵…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蕉岭县天主教会,近年来,仰赖天主和圣母的洪恩,教务有所发展。主任司铎——年轻的廖宏清神父,在牧灵工作中非常重视教友的圣事和礼仪生活。最近,在廖宏清神父倡议下,有十三对教友夫妇响应,要求教会为他们补行婚配礼。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礼育就是以礼为核心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思想和教育体系,包括大学需要遵守的礼制、礼仪和价值内涵三个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礼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无形载体,是提升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礼育的路径包括课堂教育、日常应用、校园仪式、榜样示范和自我修养等。 相似文献
20.
孔子许管仲以“仁”,同时又认为管仲僭妄而不知礼。究其原同:一,孔子以复兴周道为已任,然时代在发展,东周以来僭奢失礼普遍存在,激愤于礼坏乐崩,进而斥责管仲不知礼,借以表明自己维护礼制的态度;二,孔子认为仁是内容,礼是形式,有仁然后有礼,没有礼屏不碍于有仁。孔子不拘泥于礼的细节许管仲以仁,是以维护礼制、忠于国家为标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