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哲学界对实践的探讨,通常是以认识论的方式和社会学、人类学的方式进行的.前一种方式考察了知与行的关系,后一种方式阐明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等特征.这两种考察方式,对实践只停留于宏观描述,还没有深入到对实践的哲学本性的研究.笔者认为,要深化对实践的研究,就要以哲学本体论的方式,探究实践的哲学本性.关于实践的哲学本性问题,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答外,还存在着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的说明.后者的许多思想还蚕食着我国哲学界,需要我们去清理、去澄清.实用主义是从描述日常生活和常识的特点出发规定“实践”的哲学本性,在实用主义看  相似文献   

2.
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主义哲学对“真”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哲学派别:“实用主义这个词已有了更广义的应用,也就是某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詹姆士,第31页);“实用主义的范围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同上,第36-37页)。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相当生动而有趣的,并且赞同者和批评者都络绎不绝。概括地说,实用主义的“真理”一方面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使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另一方面又过分地偏向于主观,从而易于遭致批评。一、论真是效用效用论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它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真的’;或者说:‘它是…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者否定客观真理承认或不承认其理的客观性,这是区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之一。哲学上两大阵营,过去和现在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个问题是与哲学的最重大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相联系着,所以任何一派哲学都必须解答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这个重要问题,实用主义者则是把否认客观其理作为它的反动哲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一词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经常、普遍地使用的一个术语,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当含混的概念,国内很多学者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往往是很不严格的.从词源上说,“人本主义”这一中文术语的产生与对以下几个西方术语的翻译都有关系:一是“humanism”,这一名词不仅可被译作“人本主义”,也常被译为“人道主义”或“人文主义”,单是这一名词,就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首先,它常被用来指称西方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潮,后来随着这一思潮的发展特别是到了现代,这一概念在西方代表了一种以关心每个人的权利和幸福等为核心的社会精神.但是这种理解也不足以代表该词的全面社会含义.其次,在哲学史上,对它的理解就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了.例如,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席勒(F.C.S.Schiller,1864—1937)的著作中,“人本主义”(humanism)被当作了他的实用主义哲学的代名词,他企图用这一概念来说明一切理解都来自人,并与西方历史上一切形式的认知主义哲学,包括柏拉图、休漠及其它唯心论哲学截然相区分.而在萨特那里,“人本主义”(humanism)又有了与之迥然不同的崭新含义.在萨特看来,人本主义就是反本质主义,它反对把人当作目的来追求,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善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这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即  相似文献   

5.
后哲学文化     
我要首先指出,实用主义者不想在哲学上区分第一级的、与实在相符的真理和第二级的、作为最好去相信的东西的真理。我认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没有哲学,没有柏拉图主义的那种把偶然、约定的真理从比它更多的真理中剔除出去的企图,文化是否还能发展下去。在《实用主义的后果》一书的最后两节中,我回顾了实在论者对实用主义的最近一轮反驳。这个回顾把我们带回到我最初在哲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分。实用主义认为不可能超越塞拉斯关于理解事物相关方式的观点。这种观点对近来书生气十足的知识分子来说,就是要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所有不同词汇的相关方式。最近人们用直觉这个名称所称呼的那种方法将使我们脱离这类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紀末和二十世紀前半叶,自然科学的發展向哲学提出了很多問題,关于認識的学說遂贏得了一种非常的重要性。对科学的审視引导一些人去研究他們認为是嶄新的哲学,比如約定論或实用主义,而另一些人則对哲学予以实証論的否定。实証諭这个概念有三种主要形式:一是孔德加于它的那个形式;一个是馬赫加于它的那个形式;再一个,便是在1929年由“維也納学派”出版了宣言綱要的新实証主义所加  相似文献   

7.
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 2 0世纪 80年代初关于人性、人的本质和人道主义的讨论 ,到 80年代中后期关于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讨 ,再到 90年代以来方兴未艾的所谓“人学”热 ,中国哲学界对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个基本的共识是 :人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 ,在马克思哲学中 ,并不存在所谓“人学的空场”。不过 ,上述研究基本上还只是看到了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对象意义 ,还没有把它作为马克思哲学的一种内在理论维度去理解和确认。俞吾金教授在《人文关怀 :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维度》 (《光明日报》2 0 0 1年 2月 6日。以下简称“《俞文》”)中提…  相似文献   

8.
1 实用主义原是美国本土哲学。它由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在上个世纪所共同创立,是一种注重具体研究,注重实际效用,强调实践重于理论,强调认知中的社会、文化价值的哲学。本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欧洲分析哲学的侵入,实用主义受到了越来越强有力的冲击。分析哲学的严格、精确以及它与科学的结合,使它在一个科学崇拜的社会氛围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美国年轻一代哲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相比之下,实用主义既不鼓励学术的职业化,又对时髦的符号逻辑等无从置喙,这便注定了它那被取代的命运;而  相似文献   

9.
日本著名的进步哲学家,关西大学教授竹内良知在赴沈阳参加“战后日本40年”国际学术讨论会途中,于1985年8月13日下午应邀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座谈,邢贲思、刘及辰、虞愚等同志与竹内先生交流了中日双方对当代日本哲学的研究情况。在谈到当代日本哲学主潮流时,竹内认为,实存主义在日本开始衰落,无论从广度还是从深度上看,其影响都不及战后初期;实用主义也有变化,鹤见俊辅等人的实用主义虽然取自美国,但是它已不是美国意义上的实用主义,而是被改造成为同日本日常生  相似文献   

10.
许多人主张,R.罗蒂是在传统哲学的范围中进行论证的,尽管他的论点恰恰相反。本文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人的看法提出一个建议:应把罗蒂看作是处于哲学传统之外的重要思想家,一个处于哲学传统之外的批判者。我的建议所围绕的中心,是略述罗蒂的实用主义如何不同于人们较为熟知的那些实用主义。一般承认,实用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观点,一种经常被援引的观点。但难得有人对这一观点作出清楚的说明。这是由于,当人们援引实用主义时,往往把它与包含有真理符合论的主张和观点加以对比,因而只是对它作了颇为有限的论述。最近罗蒂以几种方式援引了实用主义。通过这些方式,他驳斥了真理符合论,甚至一般地驳斥了需要有任何真理理论,他诉诸实用主义,运用成效  相似文献   

11.
从元认识论的视角看,认识论既是反思认识的理论框架,又是启发认识行为的研究纲领。传统认识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哲学以及某些受传统哲学影响的现代哲学)在本质上是思辨的,它的最大失误在于没有以社会为基点来解释认识问题,其实质是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本体性及其认识的社会性。“反思辨”是现代认识论的逻辑起点。由于“反思辨”的角度和方式不同,现代认识论又大体可分为四条思路,即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实用主义的。这几种思路有一个重要的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关心社会、研究社会、参与社会、改造社会,因而本身就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一、起源 馬尔庫茲說,哲学上的“实用主义”这个詞,此希臘的“实用”(实践,效用)这个詞的含义广泛得多,它意味着:理論服从于实踐,思維服从于效用。 馬尔庫茲說,实用主义者威廉·詹姆士在他1907年發表的“实用主义”一書中指出,“实用主义”是由数学家兼哲学家皮耳士(1839-1914)在他1878年一月在“通俗科学月刊”杂誌中,以“怎样使我們观  相似文献   

13.
(1)实用主义围绕着“劳动的人”这一概念旋转,其生命力的主要源泉在于对人类思维的创造能力和可能性的强烈兴趣尽管实用主义是在一个复杂的工业时代成熟的,但是可以把它看作思想史中伟大的哲学主题之一的登峰造极的表现。它同进化的自然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几乎每个方面在一起,围绕着合勒(Max Scheler)追随柏格森而制定的所谓“劳动的人”(homo faber)这样一个关于人的概念而旋转。这个概念把人的活动概括为:(1)制作记号的动物(ein Zeichentier),(2)使用工具的动物(ein Werkzeugstier),(3)“有脑子的”动物(ein Gehirnwesen)(《人类与历史》,载《新展望》,1926年,第420  相似文献   

14.
人是哲学的奥秘——我对哲学如是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 人与哲学的“对象世界”通过对哲学发展历史的多年研究和思考,关于哲学,我形成了如下的看法: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面对的虽是外部世界,表达的却是对人自己的观点。所谓哲学表达的实质上是人对自己的观点,这不只是说,人总是从人出发去看待世界、为了人的目的而去研究世界;而主要是说,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实际上不过是对人自己的认识,它是通过世界以理解、把握人自身的存在及其活动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当然,这句话反  相似文献   

15.
哲学历来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发生深刻影响。在我们国家深化改革的今天,哲学应如何变革和发展,以反映并指导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应该“认清马克思主义必须有新的大发展这个现时代的大趋势”,这一论断,眼光远大,非常适时。我们对哲学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在“现时代的大趋势”这一背景中去思考、去实践。  相似文献   

16.
如所周知,在胡适等人的推动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一度成为现代中国学界热议的话题。但随着历史的推移,这一话题却开始很少被人问津而日渐淡出了学人的视域。下面,笔者将重拾这一业已尘封多年的历史性的话题。然而,对它的讨论将不再像当年胡适那样围绕着实用主义与中国古代先秦诸子以来的学说之间来展开,而是从实用主义与中国古老的《周易》思想的关系来切入。  相似文献   

17.
本栏译载了下列四篇关于实用主义的文章:杜威的“美国实用主义的发展”叙述了实用主义创始人皮耳士的思想及詹姆士对实用主义的发展,最后则叙述了杜威自己所建立的工具主义,并谈到他自己和与他共同提出工具主义的人是从作为新康德派开始的。胡适的“杜威在中国”,竭力掩盖在中国传播实用主义的时代背景,为杜威捧场,为自己表“功”并对我国知识界批判实用主义进行恶毒的反扑,为其反动哲学思想狡辩,向其主子——美国帝国主义继续献媚。胡克的“什么是唯物主义”,歪曲唯物主义的基本命题,混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哲学路线的根本对立,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冲突就是自然主义和超自然主义之间的冲突”。胡克的“《精神分析、科学方法与哲学》引言”说“核能的释放”和马克思主义“对自由世界的社会提出了最可怕的挑战”,“使人生和社会的存在成为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则由弗洛伊德学说提供了“最重要的线索”;“一旦我们找到了在世界之内和平地在一起生活的方法,人类的其他选择和其他决定终将确定全人类的社会将是自由的还是集权的。”  相似文献   

18.
王元明 《哲学动态》1998,(12):39-40
作为"美国精神"的实用主义,是在美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也是对欧洲科学和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自19世纪70年代产生后,已经历了从古典实用主义到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结合、再到新实用主义这样三个发展阶段.尽管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之间存在着观点分歧,但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征,这就是主张人以行动求生存,以效果定优劣,以进取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四期所載“实用主义——帝國主义的御用哲学”一文,漏寫了一个附注。这个附注的內容如下: “本稿参考了密利維尔所著“实用主义是帝國主义的反动哲学”一文,稿內有些引号中的話是从该文轉引的。又,关于失勒自称是布洛达哥拉斯的弟子一事,見周谷城所著“实用主义批判”一文。”  相似文献   

20.
试论自然哲学的学科建设吴国盛1自然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在我国当今的学术界,自然哲学并未被当作一门学科对待。原因很复杂。我国的近代科学事业本来起步很晚,关于自然哲学的专门研究更少,谈不上形成一门学科。1956年制定的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将“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简称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作为一项纳入其中,标志着这方面的问题已构成了一个学术领域,需要专门研究,但它毕竟只是一些“问题”,不太象是一门学科。后来,“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被冠以“自然辩证法”的名称,名称一变,本来是一个问题域,现在倒象是一门学科,结果在规划书上写道,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就这样,自然哲学问题、科学哲学问题在“自然辩证法”名下得以研究讨论。80年代以来,从“自然辩证法”名下独立出了一大批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等,但“自然哲学”始终没有独立出来。这并不是说没有人研究自然哲学的问题,相反,在自然辩证法界,研究自然哲学问题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自然哲学未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只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观“问题”,不把它当成“哲学”来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