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说明中华文明,我先在国内考察,写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但是身在庐山可能不识其真面目,我又去国外做对比。首先是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对比。我从埃及、中东、伊拉克到尼泊尔等地,经历半年,写出了《千年一叹》。这些文明如今大多已不可收拾,而中华文明跌跌撞撞一路走下来了,觉得非常非常不容易。为什么那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全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一直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2.
偏偏     
我们喜欢说偏偏。 幸运降临,我们会说,为什么偏偏是他?倒霉光顾,我们会说,为什么偏偏是我。  相似文献   

3.
这个世界是什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 我又是什么?为什么不偏不倚、不早不晚,恰在这个时段来到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4.
一位男孩对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班一位叫颖的女孩,不仅美丽大方,而且聪明睿智。我们既是学习的竞争对手,又是情趣相投的好伙伴。可是最近我对颖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脑子里闪现的全是颖的音容笑貌。我怀疑自己的大脑是不是有毛病——为什么总会想她无穷无尽?  相似文献   

5.
宗教的社会适应性,是宗教存在于社会的前提。不能适应社会,就不能存在于社会,这是一般形式逻辑的常识。但是,具体谈到佛教的社会适应性,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产生于2500多年前的佛教能够穿越漫长的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而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一个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能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社会制度中同时存在?为什么产生于生产力极为落后、科学极不发达时代的佛教能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生存? 我认为,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试图解答这样的问题,无疑都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触及到…  相似文献   

6.
我常常凝视一件简单的事物,直至进入尴尬境地。比如我的手指头——它动了,它为什么会动?这是个问题。 你会告诉我,是我的大脑发出指令,要它动。但是,仅有这个指令就行了吗?手指的动力在哪里?就在手指上吗?  相似文献   

7.
从2003年拿起粉笔站在讲台至今,已经8年了。在这8年里,我不断地去思考:教育是什么?是考试?是成绩?是升学?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那为什么要有学校?“教育”是教还是育?通过以下我个人的观点,谈谈。  相似文献   

8.
我的好几位远方亲友来承德,都提出要看一看溥仁寺。当我告诉他们溥仁寺还没向游人开放时,他们全都睁大了惊奇的眼睛。“为什么?!,”我无可以对。我百思不解。前几日北京来了两位佛学老前辈又要我带他们去参观溥仁寺,我真是很为难。“溥仁寺是康熙皇帝家庙,居外八庙之首。内蒙古、沈阳、北京的一些老满族,对溥仁寿情有独钟,来承德后都要先拜溥仁寺而后再拜其它庙。”郑老说。“我们俩都七十多岁了,来承德一趟也不易,劳驾小武带我们到庙址上看一眼,好吗?”真情如此,深情如此。我怎能拒绝?打了个出租来到喇嘛寺村头。下了车,两…  相似文献   

9.
诡辩是种技巧,自然,能玩诡辩的孩子特别聪明。不信,请细细思考以下事例。其一:爸爸对睡懒觉的孩子说:“快点起来,早起好”。儿子问:“为什么早起好?”爸爸回答:“因为小鸟起得早才能捉住小虫。”儿子反驳:“可是,如果小虫不起那么早,不就安全了吗?”爸爸哑然。其二:妈妈对兵兵说:“千万别跟丁丁玩.”兵兵问:“为什么?”妈妈回答:“因为丁丁是个坏孩于。”兵兵问:“那么,我要是听您的话,我就是个好孩子了,是吗?”妈妈点头:“是的。”兵兵又问:“那——是不是大家都应该限好孩子玩?”妈妈点头:“是的。”兵兵;“…  相似文献   

10.
把爱找回来     
李爱莲 《天风》2013,(12):44-44
在出现冲突之际,或许我们会想:“为什么是‘我’要改?是‘我’要让?” 每周五晚上,是我们的家庭时间,只要没有紧急的事,家人们都会空出时间聚在一起。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可自由提出想法,再一起决定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富人缘何短命?王述舟辞职,史玉柱破产,牟其中翻船……细读中国富人史,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富翁、大款迎着改革潮头一批批崛起,又迎着改革浪头一批批倒下,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静下心来,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中国富人如此短命?我们先来看看曾荣登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有许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满足,甚至为了“了却君王天下事”,对生前身后的功名也期待颇多。对于前世,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不知足呢?这其实是欲望的...  相似文献   

13.
反复阅读《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7年第8期刊登的敖定椿、雷霆教授撰写的“准确、完整的诊断与临床决策”一文后很受启发,在我从事超声诊断工作20多年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与其他临床医生遇到的问题一样:为什么有时候超声诊断的结果和CT诊断的结果一致时而手术的结果却完全不一样?为什么有时影像诊断的意见与临床疾病完全不符合?我们要为临床提供一个什么样的诊断依据?临床医生需要怎样看待影像诊断报告?需要掌握那些影像诊断知识?这些问题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夫的故事     
一个贫穷的农夫绝望地向上帝祷告:“我的生活为什么如此艰难?我为什么每天辛苦地劳作还是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万能的上帝啊,请你把我变成一个富人吧。让我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吧。让我的妻子和孩子吃饱穿暖吧.”  相似文献   

15.
上主,我的心灵不知骄傲蛮横,我的眼目不知高视逞能,伟大惊人的事,我也不想干,超过能力的事,我不想办。(咏131:1) 中国人爱谈平常心,范仲淹在他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平常心;佛教的修禅悟境“不执心,不执著,”是平常心;一个人面对一生中的荣辱能够“宠辱不惊”是平常心。平常心看似随意,其实却是洞察世间、造化奥妙后的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们在心境上,会反复震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呢”?恐怕是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候,便被灌输了一种过于狭隘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我今天17岁,是高中学生,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许多烦恼,有一些事情对于别的同学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仍然记在心上,总在思考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同学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是否存在什么误会?幅度于有着类似的许多担心,所以总要想方设法与同学沟通,了解同学到底是怎么想的,并且要尽快消除自己认为存在的误会。  相似文献   

17.
韩亚纳 《中国天主教》2000,(4):39-39,40
主耶稣为拯救我们人类而身悬十字架上,临死前,他大声喊说:“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了我?”(玛27:46) 天主为什么舍弃我?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亚当和厄娃的子孙深思!无罪的耶稣在十字架上发出这山崩地裂的呐喊,为的是震醒世人,拯救灵魂。耶稣担当了我们的罪恶,赤身裸体地死在十字架上,他的死象一盏明灯,照出了我们灵魂的污秽,也照亮了灵魂得救的道路。只有彻底地舍弃罪恶的自我,才能进入无玷的天主圣国。 扪心自问,有罪的是背弃主耶稣的人,展示羞耻的是钉死主耶稣的恶人,囿于永火的是不肯勇敢地跨出这个世…  相似文献   

18.
“天才是天生的吗?” “天才是天生的”,这种观念很普遍,但却是错误的。为什么呢?遗传基因对我们的生活的确有影响,但不能完全决定我们的生活。事实上,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同基因遗传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有个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用一天,为什么卖掉它却要一年?”门采尔说:“你为什么不倒过来试试?”  相似文献   

20.
宽恕之道     
“那时伯多禄前来对耶稣说:‘主,如果有弟兄得罪我,我该宽恕他多少次呢?直到七次吗?’耶稣回答说:‘我不对你说七次,而说七十个七次’。”(玛18:21-22)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白,主耶稣所说的七十个七次,当然不能理解为四百九十次就可以了,而是要我们不断地宽恕别人。为什么要宽恕别人呢?因为主耶稣说:“如果你们不从内心宽恕你们的弟兄,我的在天之父也必将同样对待你们。”(玛18:35)为什么要不断宽恕别人呢?因为我们常常犯罪,也不断常常祈求天主宽恕我们。如果我们不遵照耶稣的教导,不断地宽恕别人的话,那么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