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一直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影响深远。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业的压力、爱情、人际交往等等。本文重点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一些意见,希望对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价值取向调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自编问卷,通过对我国经济发达不同地区的九所不同类别高校16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揭示:不同类别大学生间的性道德观念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大学生总体上对性道德持肯定态度,对性行为道德、边缘性行为道德的认可程度较高,对独自性行为存在矛盾心态,对同性恋倾向持否定态度。本研究提出:性行为道德由"贞操、感情、自愿、责任、忠诚"五因素构成;边缘性行为道德由"感情、自愿、责任"三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技术,探讨家庭功能与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功能的作用机制,即家庭功能能否通过情绪表达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对大学生情绪表达性、孤独感有显著预测作用,家庭亲密度或适应性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具有高的情绪表达性,更少的体验到亲情、爱情以及社交孤独感;(2)情绪表达性对大学生社交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即大学生越乐于表达情绪,其社交孤独感就越少;(3)家庭功能既直接对社交孤独感产生影响,又通过情绪表达性间接影响社交孤独感,即情绪表达性在家庭功能与社交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化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标宾  郑雪 《心理科学》2007,30(6):1337-134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对4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1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文章考察了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分析了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国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一般和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水平均存在差异;(2)大学生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在个体水平上的相关比在国家水平上的相关低;(3)在个体和国家水平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文化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家庭环境与大学生抑郁和疏离感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随机整群抽取了江苏省19所高校19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CES D量表、Alienation量表得分和心理健康的可能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4.7%的大学生CES-D量表得分≥20,3.3%的大学生Alienation量表得分≤30;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家庭冲突、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情感表达等,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疏离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家庭因素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个艺术创造力测量任务比较了中国留学生、德国大学生和中国国内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使用共感评价技术作为评判艺术作品创造程度、技术水平等维度的方法。研究发现:(1)在艺术创造力任务中,中国留学生没有表现出比中国国内学生的优势,说明可能多元文化经验对创造力表达的影响是有条件的;(2)德国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水平高于中国学生,本结果支持前人研究中有关个人主义文化相对于集体主义文化更有助于创造力表达的相关假设;(3)共感评价技术是艺术创造力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课桌文化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劢  张积家 《心理科学》2006,29(1):158-161
运用因素分析法研究大学生课桌文化所反映的心理。结果表明,课桌文化反映的大学生心理由11个因素构成:(1)对人生意义及未来的思考;(2)对爱情的探索及情感困惑;(3)自我迷茫与情绪困扰;(4)对性的看法和渴望;(5)对学校及社会不满;(6)自我宣泄;(7)渴望解放个性;(8)对时事与历史的看法;(9)评论他人;(10)悔恨与反思;(11)调侃。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学生在课桌文化心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一直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情这个闪闪发光的字眼,古往今来叩开了许多男女青年的心扉,谱写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篇章,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的工作生活但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今医学院校,医学生谈恋爱已经是很普通的现象了,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因此,医学生谈恋爱本是无庸质疑的。探析医学生的恋爱心理,及时调节医学生恋爱的心理偏差,培养医学生积极的恋爱心态,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树立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心理行为训练作为一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它的内涵、核心理念与技术等方面顺应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环节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高校大学生中应用心理行为训练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适应不良、人际交往障碍等诸多心理问题,具有开发潜能、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重要功能,从而最终达到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有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报道经常诉诸报端,而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有很大比例是人际关系失调引起。这就需要关注大学生的情商培养,而在当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却缺少培养情商的教育理念。忽视情商培养,是我们的社会教育和自我发展的重要缺失。我们在培养大学生智商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这个讲究人际交往的年代里,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的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编制问卷。参考过往文献中提出的结构,通过结构性访谈,编制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评估问卷,并对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包含“语言技巧”,“沟通技巧”“共情能力”,“冲突处理技巧”,“主动交往程度”,“对人际关系的认识”6个维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5-0.83;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各项拟合指数较为理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该问卷结构明晰,信效度都达到了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在文献综述、谈话、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南部沿海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理论假设,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疏离感的初测问卷,经过初测和相应统计分析,形成正式问卷。最后使用该问卷对八所大学的500名畲族、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疏离感进行调查研究,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探索性因素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学生表现出与本科大学生不同的文化疏离感维度,分别是:文化束缚感、言语疏离感、文化执着感、文化认同感。这表明出地区、民族因素外,被试所接受的教育可能也是影响其疏离感及文化疏离感的重要因素。高职高专学生与大学生所在社会环境,个人特质及心理素质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文化疏离感各维度在学历、民族、性别主效应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困惑。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并从生理、思想观念、心理、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及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艳林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2):97-101,117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人际交往的困惑。本文阐述了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普遍性缺陷,并从生理、思想观念、心理、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为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缺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以往文献表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适应水平低, 学校参与度不高以及学业表现不足。文化不匹配理论从大学生的文化自我模式与高校文化规范之间关系出发, 解释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适应与学业成就等方面的不利处境。以文化不匹配理论为基础, 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行为挑战及其干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人格因素对文化不匹配的调节作用, 也可以探讨教育多样化在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的角色以及我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独特心理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情绪智力是以情绪或情感为操作对象所表现出的一种智力。本研究编制了《大学生情绪智力情境问卷》,并以此对全国范围内的3类地区14个大城市100所高校的11982名大学生首次进行大规模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水平尚可,但情绪表达能力欠缺。(2)在表达自己情绪能力上,男生要远高于女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善于表达自己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这种差异存在于本、专科每个相应的年级上;但专科三年级情绪智力水平较一年级时不升反降。(3)对情绪智力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人际关系、上网时间、教养方式、舆论关注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状况及教育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献资料法,对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状况及其教育对策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阐述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性道德状况;造成当代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扭曲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树立当代大学生理智的性行为,倡导性道德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访谈(19名大学应届毕业生)、开放式问卷调查(310名大学生)、企业座谈(18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咨询(12名高校就业指导教师)等方式,调查了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提炼出13个大类别,80个小类。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问卷,对北京市各层次共10所高校1177名(样本一588份,样本二589份)毕业生及非毕业生进行施测。探索性因素分析及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可分为9个因素:团队合作、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内省性、专业技能、实践经验、职业动机、就业信息获取、求职方法及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逐渐引起了高等学校及相关部分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大高校逐渐展开。团体咨询以其特殊的特点具有独特的疗效,以发展为主的成长模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即是从某院校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出发,论述了团体咨询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可行性,并从团体目标、团体类型、团体成员选择和团体发展阶段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在高校中如何开展团体咨询,并对团体咨询的治疗性因素进行总结,以期为高校开展团体咨询的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风险社会、图像时代、消费社会无疑是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在强大的资本力量统治下,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象征性符号与物欲的狂欢。高风险社会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受到剧烈的震荡,她们对于爱情的信仰也摇摇欲坠。图像时代把女大学生抛入一个超现实的拟像之中,女大学生的爱情异化为个体欲望对他者的巨大投影。从爱的生命精神出发,对新时代女大学生异化的爱情进行审美救赎,探讨爱情多维的特性,还原爱情的本真状态,展示爱情升华的过程,呈现典雅爱情与浪漫爱情的图景。文学对当代女大学生爱情异化具有救赎作用。探究爱情诗性生存之可能,挖掘爱情的意志力量与生命活力,从而实现新时代女大学生个体生命的自由解放,帮助女大学生摒弃爱情异化,唤醒新时代女大学生沉睡的爱情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