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黎  张妍  郑涌 《心理学探新》2012,32(3):195-198
随着对个体心理复原力研究不断深入,文化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复原力的重要因素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者在厘清文化与复原力之间的关系后,尝试以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文化精神引入到个体心理复原力发展的过程中,为个体心理复原力的研究贡献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典型的标识符号名字在社会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识别功能,随着互联网对人际互动方式的影响更加突出,名字作为交往初期人际互动的重要信息,其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回顾心理学在个体水平和群体水平上对名字的研究,可以发现名字既能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又能反映群体的文化心理和偏好。在个体水平上,名字通过影响名字主人的自我认同或通过影响他人对名字主人的评价来影响其心理和行为;在群体水平上,名字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产品可以探讨社会的文化变迁规律。以往研究多是基于西方文化中的人名展开,然而中国人的名字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殊性,这一点值得心理学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未来心理学应开展更多本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名字的实证研究,比如利用人名的演变更迭探究中国人独立性的代际变迁或是探究男性化/女性化名字与个体求职和网上约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06,29(3):520-525
从基因的角度认识人的社会行为,以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看待心理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这种生物还原论的观点近年来在西方心理学中有着很大的市场。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和对行为遗传学研究成果的错误理解和解释是这一思潮的主要代表。实际上,基因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决定个体的行为选择。个体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心理与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文化决定了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琰  陈浩 《心理科学进展》2017,(6):1077-1092
从情绪波动到文明兴衰,研究者愈来愈意识到大气现象对人类的重要影响。气象心理学涵盖天气和气候这两大类大气现象作用于人类个体和群体的心理与行为乃至文化特征的各种研究。在个体心理层面,温度、湿度、日照等气象因素会影响个体情绪、工作记忆和认知能力。在个体行为层面,人际亲和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会被天气左右。在群体和文化层面,从长程上考察,气温和降水量与多尺度人类群体冲突爆发密切相关;气候冷暖和资源多寡也会共同形塑当地族群的文化心理行为特征。人类世界始终嵌入于天气和气候等宏观生态环境中并受其影响,气象心理学应当在心理学研究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是青少年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往研究表明,安全的亲子依恋对亲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但亲子依恋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及作用条件还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在发展系统理论及依恋理论指导下,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不良同伴交往对上述中介路径的调节作用。采用亲子依恋问卷、心理资本问卷、不良同伴交往问卷以及亲社会行为问卷对737名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社会经济地位后,亲子依恋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进一步表明,不良同伴交往调节了"亲子依恋→心理资本→亲社会行为"的前半段,即当初中生的不良同伴交往偏多时,亲子依恋对心理资本的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心理资本,进而促进亲社会行为。但是,较高的不良同伴交往会阻碍亲子依恋积极作用的发挥。本研究验证了家庭系统、同伴系统和个人系统对亲社会行为的联合作用,对初中生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与人的思想以及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并具有一定的影响性,但是文化如何作用于人的心理以及行为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心理学范畴内很多文化学者认为个体心理学并不能将心理学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是由于人类心理是长时间得到的产物,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所知晓的是微乎其微的,换句话说人的行为、传统、风俗等必然与文化有着潜在的联系,而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度发掘就需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对文化心理学视野中的思维方式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供以参考。  相似文献   

7.
进化心理学旨在以进化的观点,如适应、自然选择,来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是当前时兴的一门科学。择偶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为目前进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集中探讨择偶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择偶标准在异性、不等收入人群中的差异,时间、早期经验及择偶自感价值、文化等对择偶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跨文化心理学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而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中不同年龄的个体行为表现或心理发展的类似性和差异性。跨文化发展心理学的成果有助于解释人类行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有助干区别在文化依赖和文化独立两种情况下产生、发展的行为,还有助于揭示影响儿童如何仿效成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如家庭结构,宗教、经济状况等。跨文化发展心理学可以为社会科学和生理科学提供具体的证据以验证它们的理论假设或预测,这种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消除民族中心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偏见,也可以促进普通心理学的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毕生发展心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毕生(Life span)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和方向。它描述、解释人的一生从孕娠到死亡的心理(或行为)发展过程,研究个体发展中行为的恒常性和变异性,为研究个体心理发展提供概念和方法的框架。其目的是要发现人生心理发展的一般原则,获得关于个体间发展异同的知识和个体发展可塑性程度及条件的知识,并改进人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任是指个体以对他人意图和行为的积极预期为基础,自愿使自己处于易被对方伤害的地位的一种心理状态。而行为经济学中的信任是指交易双方在博弈、谈判、消费及经济贸易等特定环境下,在有限信息和经验基础之上,对对方履行承诺的积极预期及能力的认可。目前,研究者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解释主要包括心理机制及生物基础,其中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反思-冲动模型和社会偏好理论,生物基础主要涉及杏仁核、脑岛等结构以及催产素和睾丸酮等激素。影响经济信任的因素主要包括交流、经验、声誉及面部特征等。未来需从经济信任的理论解释及生物基础、跨文化研究以及生态效度和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和经济学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他们有互通的核心概念;神经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进化心理学通过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深入研究,不仅给予经济学很多有益的启发,还挑战了经济学一些关键的假设并用形成了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心理学对经济学渗透力加强的同时,也需要接受经济学的帮助,因为神经学家善于分析均衡关系也善于定量分析和建立模型。  相似文献   

12.
心理账户深刻地体现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是在行为经济学的大背景下开始研究的。心理账户是人们在心理上对结果,尤其是经济结果的编码,分类和估价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在进行资金财富决策过程中的心理认知过程。心理账户与经济账户的运算法则不同,它具有非替代性。心理账户与金融投资结合形成了行为资产组合理论,心理账户与消费经济结合,形成了行为生命周期理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类古老现象的权力,却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崭新课题。近年来,社会心理学家从社会认知的视角对权力心理进行了很多具有启发性的研究。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权力的存在或激发广泛地影响了个体有意和无意的社会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这些心理和行为既包含消极的成分,也包含中性和积极的成分。文章指出了权力心理学具有“强调社会认知、基础认知甚至神经机制”等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编的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积极组织行为等有效量表调查45家生产型企业共2566名员工,以检测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对积极组织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和积极组织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组织心理所有权、基于组织的自尊对积极组织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中基于组织的自尊在组织心理所有权与积极组织行为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尤其是对组织及个人声誉或成就的心理所有权感对员工积极组织行为各个因素有显著正预测作用,基于组织的自尊在投入行为、主动行为和谋取人际和谐行为上影响效应更为显著。这意味着增强员工组织心理所有权感,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和组织归属感,重视基于组织的自尊,提升员工的组织价值感和自豪感等措施有利于提升企业组织和个体绩效。  相似文献   

15.
腐败作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不同领域学者针对腐败行为产生原因与对策进行探讨。普遍认为制度、权力、文化等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个别研究涉及到腐败主体的内在心理。进化心理学从进化和适应的视角对人类行为发生及心理内在特征具有终极解释度。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进化心理学的独特视角,从个体生命史历程(如童年创伤、贫穷经历等)去揭示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极端特殊的孤立与封闭环境向深入南极大陆的科考人员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室.对于南极科考人员而言,多数人越冬期间会在不同程度上经历和承受"越冬综合症"和"四分之三现象",他们的积极心理经历和体验已经开始受到关注.文章重点介绍了有关南极科考人员可能出现的症状、适应特征、科考人员的人格特征以及站区文化对行为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未来研究将会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化合作、聚焦环境、人格和行为三者的关系以及积极心理学在特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等主题.  相似文献   

17.
心理弹性近年来成为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心理弹性打破了以往研究者对于人们在逆境中关注不利群体发展的传统,强调从积极的层面去看待个体的适应和发展。众多研究表明心理弹性在个体面对创伤或压力性事件时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面对应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会呈现动态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心理弹性纵向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及临床心理照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生命意义感获取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义感体验对个体身心健康有重要的影响,其相关研究也已开始受到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生命意义感获得与维持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包括意义感层次模型、意义感构建模型及意义感维持与流动模型。大五人格、心理模拟、积极/消极情绪和亲社会行为是影响个体生命意义感体验的主要因素。未来研究要进一步探讨生命意义感产生的影响因素,完善相关的理论模型,并要从时间序列的角度探讨意义感的产生过程,并对生命意义感获得及维持的跨文化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成瘾与个体所处的生态背景密切相关。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探讨家庭、学校、同伴背景中单个或少数风险因素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但少有研究关注多个背景中生态风险因素的累积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本研究基于累积风险模型和动机心理学理论,考察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及基本心理需要满足(个体在现实生活中需要被满足的情况)和积极结果预期(个体对网络使用诱因大小的判断)在其中的并行和/或链式中介作用。被试为5所中学的998名青少年。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呈"负加速模式")。(2)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降低基本心理需要满足(表现出"梯度效应"),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3)累积生态风险通过显著提升积极结果预期(呈"负加速模式"),进而促进青少年网络成瘾。(4)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被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和积极结果预期两条并行路径完全中介。上述结果表明,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通过需要和诱因两种动机力量一"推"一"拉"的合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心理授权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心理授权是授权的个体内心体验的综合体,包含意义、自我效能感、自我决定以及影响四个维度。个体心理授权的影响因素方面包括个体特征、工作特征以及团体和组织特征等三个方面。心理授权不仅能作为自变量对相关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及绩效发挥积极的作用,也能作为中介变量对某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起着中介作用。该文最后在对心理授权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有必要加强对心理授权的纵向过程研究等四方面问题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