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龙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6,39(6):1346-1352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研究方法,采用驾驶经验2(新手,有经验)×自我评估的能力2(高,低)×危险类型2(明显,隐藏)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驾驶员驾驶能力的自我评估和驾驶经验对危险知觉及视觉注意的影响。采用驾驶能力量表和基于动态交通视频的危险知觉任务对86名驾驶员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新手和有经验驾驶员自我评估的能力与危险知觉反应时间之间相关不显著,这说明两组驾驶员对自己驾驶能力的认识和评估不准确。有经验驾驶员对两类危险的反应比新手快。新手自我评估的能力过高,他们对两类危险的反应比同龄驾驶员和有经验驾驶员慢。然而,有经验驾驶员自我评估的能力与危险知觉反应时间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与新手相比,有经验驾驶员对两类危险的首次注视较快,总注视时间更长。与同龄驾驶员相比,新手自我评估的能力过高,他们对危险的首次注视较慢,对危险的总注视时间更少。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新手自我评估的能力过高,可能会提高他们的风险接受阈限,由此降低了他们对危险的反应速度。未来驾驶训练应当采取措施减少新手对驾驶能力的自我评估偏见,改善他们的视觉搜索模式以降低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问卷、中国人人格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交通安全态度问卷,对800名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摩托车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摩托车驾驶员的人格、交通安全态度对驾驶行为有直接影响;驾驶行为、交通安全态度对事故有直接的影响;摩托车驾驶员的人格和交通安全态度也可通过驾驶行为间接影响事故.  相似文献   

3.
孙龙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8,(2):447-452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 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评估时间长。另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识别时间长。两组驾驶员对危险的平均注视时间受测试中危险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驾驶经验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年轻新手驾驶员进行危险知觉训练或测试时,应重视危险类型对他们危险知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结合反应时和眼动测量方法,采用驾驶经验分组2(年轻新手驾驶员,年轻有经验驾驶员)×危险类型2(明显危险,隐藏危险)的混合实验设计,探索年轻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经验优势是否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变化。使用一个基于真实交通情境视频的驾驶员危险知觉任务,对27名年轻新手驾驶员和22名年轻有经验驾驶员进行测试,并使用Tobbi T120记录眼动数据。结果发现,总体上,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潜在道路危险的反应次数比年轻有经验驾驶员更少,反应时间也更慢。两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差异,随着危险类型的不同而来源于不同的加工阶段。具体来说: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评估时间长。另一方面,年轻新手驾驶员对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慢,是因为他们对该类危险的识别时间长。两组驾驶员对危险的平均注视时间受测试中危险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驾驶经验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年轻新手驾驶员进行危险知觉训练或测试时,应重视危险类型对他们危险知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机动车驾驶员中包含着一部分群体,即摩托车驾驶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采用这样的交通工具来方便他们的生活。我们探究的重点一直侧重于其他机动车驾驶员,却忽视了这类没有车身可以保护驾驶员的摩托车驾驶群体。数据表明,在机动车事故中,摩托车撞击事故占有一定的比例,虽然一部分关于摩托车的事故可能是由于其他道路使用者所引起的,但是许多灾祸和伤亡是由于骑车者导致的。由于提升摩托车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可以提升他们的驾驶技术,而高级训练可能能够唤起更多的安全驾驶行为。因此本文采用摩托车驾驶模拟器来评估驾驶经验和高级训练的重要性。摩托车驾驶模拟器监测新手摩托车驾驶员,有经验的摩托车驾驶员以及之前在真实世界道路上体验过各种速度和曲度的道路的受训摩托车驾驶员的速度和车道位置。本文采用改变不同摩托车驾驶员的速度和道路类型来说明驾驶经验和高级训练的效果。研究表明,受训驾驶员和有经验的驾驶员相较于新手驾驶员来说有行为上的变化,这样对于驾驶安全有了一个潜在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袁璐一  常若松  马锦飞 《心理学报》2021,53(12):1310-1320
本研究将驾驶无意视盲范式与交通违规事件识别任务相结合, 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究任务性质(有提示、无提示)和规则图式训练(训练、未训练)对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和违规事件的影响。结果发现, 交通规则提示能够提高有经验的驾驶员识别交通信号的正确率(实验1); 对于新手驾驶员, 则需要结合规则图式训练才能起到相同效果(实验2)。研究表明驾驶员选择性注意过程中存在规则图式启动效应, 图式训练能够弥补新手驾驶员经验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生感觉寻求量表的编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的测量量表。以14,560名中小学生为有效被试,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中小学生感觉寻求包含两个维度,即兴奋与冒险寻求、去抑制,所构建的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理论体系比较合理,中小学生感觉寻求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研究的测量工具。我国中小学生感觉寻求特点同国外研究结果表现出大体相同趋势。兴奋与冒险寻求、去抑制,以及综合感觉寻求水平,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从年级发展趋势看,中小学生感觉寻求水平总体上逐年增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特质焦虑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并基于双系统模型探究其中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特质焦虑问卷、简版自我控制量表、感觉寻求量表和青少年多领域冒险行为问卷对1720名12~18岁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数据1549份。结果发现:(1)特质焦虑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的冒险行为,自我控制在特质焦虑与冒险行为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2)感觉寻求调节了该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即个体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自我控制对冒险行为的预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9.
杨泽垠  孙龙 《心理科学》2023,46(1):189-195
结合反应时方法和多维度驾驶风格量表,以140名公交驾驶员为研究对象,采用2(危险类型:隐藏危险、明显危险)×2(驾驶员分组:有无交通违规/事故记录)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危险类型对危险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反应时比隐藏危险短,无交通违规/事故记录驾驶员对明显和隐藏危险的反应时均比有交通违规/事故记录驾驶员短。控制驾驶风格后,危险类型主效应不再显著。结果表明,公交驾驶员危险知觉的特点随着危险类型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危险知觉是指驾驶员在交通情境中对明显危险和潜在危险的识别、预测和反应的认知加工过程,是驾驶员对当前交通情境形成的连续而富于变化的复合认知表征。以往研究表明,对于行人过马路这类明显危险,新手和经验驾驶员危险知觉表现都非常出色。但是当明显危险(行人)和潜在危险(前车制动)并存时,经验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知觉反应是否会突显出优势呢?本研究通过设置两种交通场景:行人单一危险条件和行人-前车双重危险条件,考察不同经验人群对行人危险的反应及眼动特点。在第一个研究中,使用Tobii T120型眼动仪,通过反应时和眼动结合的方法,考察不同危险场景中,不同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知觉行人危险的行为反应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及眼动指标(平均注视时间和水平搜索广度)的影响。采用2(交通场景:行人场景、行人-前车场景)×3(组别:无驾照组、新手组、经验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交通场景是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驾驶员对行人危险进行反应的行为数据(反应时和正确率)及眼动数据(平均注视时间和水平搜索广度)。实验要求被试观看交通场景视频,当发现危险时,立刻按键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前车条件下,经验组被试的反应时快于新手组(p=.039)和无驾照组(p=.013),F(2,30)=3.98,p=.029。无驾照组被试对行人的平均注视时间长于经验组(p=.043)和新手组(p=.024),F(2,30)=3.39,p=.047,ηp2= .18。无驾照组被试对场景的水平搜索广度均小于经验组(p=.006)和新手组(p=.016),F(2,30)=5.17,p=.012,ηp2= .26。在第二个研究中,对研究一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考察双重危险场景中驾驶经验对驾驶员知觉行人危险及信息加工效率的影响。采用2(兴趣区类型:行人、前车)×3(组别:无驾照组、新手组、经验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其中兴趣区类型是组内变量,组别为组间变量。因变量为搜索行人和前车时的眼动数据(总注视时间、搜索次数和平均搜索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经验组驾驶员对前车的总注视时间显著短于新手组(p=.014)和无驾照组(p=.003),F(2,30)=5.99,p=.006。经验组驾驶员对前车的平均搜索视时间显著短于新手组(p=.014)和无驾照组(p=.004),F(2,30)=5.50,p=.009。在有前车条件下,控制了性别、年龄后,驾驶员对前车的平均搜索时间越长,对行人的危险反应时越长(β=.393,p<0.05,R2=.308)。这些结果说明:无经验和新手驾驶员糟糕的搜索行为不仅仅是由于操作抢夺认知资源或者情绪紧张导致的。危险的信息加工效率更低,搜索模式不够灵活,也是导致新手驾驶员行人碰撞事故率更高的原因之一。驾驶员培训有助于提高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信息加工效率和搜索模式灵活性。积累更多的驾驶经验可以提升驾驶员对潜在危险的的视觉搜索和注意资源分配效率,从而加快危险反应时间。未来的驾驶员培训应加强对新手驾驶员搜索技能的培训,并持续提供更多的驾驶员继续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1.
Zuckerman关于感觉寻求特质的唤醒理论认为,高感觉寻求者为提高其大脑唤醒,会不惜以冒险方式来寻求高强度、变化、新异和复杂的刺激经验。既往研究已经证实了高感觉寻求者对高强度的、变化的和新奇的刺激材料的认知加工偏向,但尚缺乏来自复杂的和具有危险意义刺激材料的研究证据。我们运用反转Oddball实验范式,以听觉N1、P2和MMN(Mismatch negativity)为ERPs指标,系统比较了高、低感觉寻求者对危险意义声音的自动唤醒、注意偏向和特征探测这三个方面的认知加工差异。结果发现,高感觉寻求者的N1、P2和MMN波幅均显著大于低感觉寻求者。结果表明,高感觉寻求者对危险意义声音产生了更高的唤醒水平、注意偏向和特征探测自动加工优势,这些优势可能是其偏于冒险行为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杨萌  王剑桥  夏裕祁  杨帆  张学民 《心理科学》2011,34(5):1056-1061
摘要:采用3D模拟驾驶情景结合眼动技术探讨音乐节奏和歌词语言熟悉程度对驾驶行为和眼动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驾驶经验对驾驶行为及眼动影响显著,新手与老手相比速度更慢、错误数更多;(2)音乐节奏对驾驶速度、眼跳和垂直搜索广度影响显著,快节奏与慢节奏相比,驾驶速度更快、平均眼跳距离更短、垂直搜索广度更短;(3)歌词语言熟悉程度对驾驶速度、错误数和平均注视时间影响显著,熟悉语言与陌生语言相比,驾驶速度更慢、错误数更多、平均注视时间新手更长,老手无影响。(4)节奏与语言共同影响驾驶过程中的水平搜索广度,陌生语言时快节奏的水平搜索广度高于慢节奏,熟悉语言时快节奏的水平搜索广度低于慢节奏。通过本实验,建议驾驶员在选择音乐时选择陌生语言歌词的音乐,音乐节奏则可视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刘志宏   《心理科学进展》1991,9(1):73-76
交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心理学教授Munsensterbug在1912年开展的道路驾驶员心理素质的测定,自1912年以来,驾驶员性向测验的制定和研究工作一直是交通心理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1990年7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应用心理学会议上以及1991年1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国际交通安全学术会议上,有一组论文专门讨论驾驶员性向测验的问题。实驶驾驶员性向测验的目的在于淘汰那些在心理素质上有某些方面的缺陷而不适宜从事驾驶工作的人,诸如反应能力差、智力水平低下、争强好斗,喜欢冒险、注意集中能力差、手脚协调机能不好,动作迟钝或僵硬、自制力差,极易产生情绪波动等均属不适宜驾驶工作的心理素质。对申请以驾驶车辆为职业(如出租  相似文献   

14.
考察气质(意志控制、愤怒挫折、感觉寻求)对青少年烟酒使用的主效应,气质与教养方式(权威、专制、纵容)对烟酒使用的交互效应以及气质间的交互效应.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660名青少年为被试,匿名完成气质问卷、教养方式问卷和烟酒使用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后,气质对青少年烟酒使用具有预测作用,低意志控制、高愤怒挫折、高感觉寻求正向预测烟酒使用;(2)教养方式调节部分气质因素与烟酒使用的关系,具体为:权威和专制教养缓冲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缓冲模型;纵容教养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3)气质内部在影响青少年烟酒使用时也存在交互作用,愤怒挫折增强感觉寻求的风险作用,符合风险增强模型.因此,烟酒使用是气质与教养方式及气质间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长途客运汽车驾驶员连续驾车8小时的生理,心理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驾驶时间的延续,驾驶员的肌电值显著下降、反应时增加,疲劳症状和疲劳感觉递增,每运行2小时,驾驶疲劳度都显著加重;研究发现,各心理,生理指标之间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6.
梁超  陈晓晨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4,37(4):862-866
驾驶决策是驾驶员对不同交通场景进行判断、选择,并产生驾驶行为的过程。驾驶决策的研究起源于人因工程学,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驾驶决策的研究范式主要采用心理测量与实验法;并与年龄、性别、风险感知、情绪以及决策风格相关;为了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决策的改善逐步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今后的研究可以从认知与情绪角度综合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驾驶决策的结构与特征,以提高驾驶员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孙龙  华翎森 《心理科学》2005,(6):1455-1461
结合反应时和信号检测方法,考察不同危险类型下驾驶员危险检测的特点。35名新手和35名有经验驾驶员依次完成一个反应时测试和一个信号检测任务。结果发现:新手对明显和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比有经验驾驶员长。与隐藏危险相比,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敏感性高、判断标准低。驾驶员对两类危险的反应时间长是因为他们的判断标准严格。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危险检测的特点随着危险类型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孙龙  华翎森 《心理科学》2019,(6):1455-1461
结合反应时和信号检测方法,考察不同危险类型下驾驶员危险检测的特点。35名新手和35名有经验驾驶员依次完成一个反应时测试和一个信号检测任务。结果发现:新手对明显和隐藏危险的反应时间比有经验驾驶员长。与隐藏危险相比,驾驶员对明显危险的敏感性高、判断标准低。驾驶员对两类危险的反应时间长是因为他们的判断标准严格。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危险检测的特点随着危险类型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驾驶员情绪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国锋  何存道 《心理科学》2003,26(3):438-440
采用驾驶员情绪状态量表(DPOMS),对265名客车驾驶员的情绪状态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年龄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有显著影响,对其余各种情绪状态没有显著影响;(2)女驾驶员的紧张精绪显著高于男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于低于男驾驶员;(3)出租汽车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等消极精绪显著高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公交大客车驾驶员;(4)事故组驾驶员的愤怒、疲劳、紧张、慌乱等消极情绪显著高于安全组驾驶员,积极情绪(精力)显著低于安全组驾驶员。  相似文献   

20.
自动驾驶是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实现完全自动化驾驶前, 驾驶员和自动驾驶系统共享车辆控制权, 协同完成驾驶任务。在该人-机共驾阶段, 人对自动驾驶系统的信任是影响自动驾驶中人机协同效率与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 驾驶员对自动驾驶车辆保持适当的信任水平对驾驶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结合信任的发展阶段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动态信任框架。该框架将信任发展分为倾向性信任、初始信任、实时信任和事后信任四个发展阶段, 并结合操作者特征(人)、系统特征(自动驾驶车系统)、情境特征(环境)三个关键因素分析不同阶段的核心影响因素以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根据该框架, 信任校准可从监测矫正、驾驶员训练、优化HMI设计三类途径展开。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驾驶员和人机系统设计特征对信任的影响, 考察信任的实时测量和功能特异性, 探讨驾驶员和系统的相互信任机制, 以及提升信任研究的外部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