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量表、社交焦虑量表(IAS)和Campbell幸福感量表对江苏高校大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598份。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社交焦虑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且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由此可见,手机依赖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降低,而且也能够通过导致社交焦虑进一步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学业拖延与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拖延量表和大五人格特质量表对68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平均分为29.71。②性别在总体学业拖延(t=0.917,P0.05)和改变拖延的愿望(t=-4.992,P0.001)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总体学业拖延(t=2.135,P0.05)和学业任务拖延(t=-1.957,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总体学业拖延及各部分拖延均存在显著差异。③责任感和神经质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责任感越高学业拖延程度越低,神经质越高学业拖延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降低学业拖延,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方法对10名大学生进行6次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学业拖延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问卷进行前后测,并对团体成员填写自编的自我评估表。结果经过团体辅导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业拖延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实验组在前后测上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但对照组在前后测上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减少学业拖延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某职业技术学院600名大学生,通过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PASS学业拖延量表,及报告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考察了手机成瘾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并探讨了学业拖延在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中的中介作用,及经济状况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学业拖延是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的中介变量;(2)手机成瘾通过学业拖延对学习倦怠产生的间接影响受个体经济状况的调节。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沈阳市1—4年级2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选取研究对象时,分别以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作为代表进行分类,从主观幸福感的角度去调查研究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现状,试图了解在校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及其差异。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中女生总体幸福感得分的均值大于男生,且在对健康的担心这一因子分上男女生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差异,其中一年级的幸福感得分与其他三个年级有较大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分别就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并给出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崔丽娟  刘琳 《心理科学》2003,26(1):64-66
本研究对110名本科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和他们在对他人的信任感、主观幸福感及社会疏离感三方面的社会性发展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对互联网的依赖显著影响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社会疏离感,上网时间与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应对自我效能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6所高校的71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和学习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对其学习倦怠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应对自我效能和学习倦怠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大学生应对自我效能和对其学习倦怠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法对57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完美主义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和自尊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2)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预测受到个体自尊水平的调节,相比于低自尊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自尊大学生学业拖延的预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学业成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流动性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问卷对西安市两所中学的847名初中生(流动298人)进行三年的纵向追踪,同时收集青少年在初中三年的学业成绩(语数外)。结果表明:(1)青少年初一时的学业成就可直接预测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2)初二的自尊在初一的学业成就与初三的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业成就、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间的纵向中介模型在流动与普通青少年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1)(2)仅适用于普通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初三时的主观幸福感仅受初二时自尊水平的影响。研究揭示了青少年早期学业成就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对提升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武汉七所高校319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40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CR)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大学生,1)他们的依恋回避维度、消极情感高于一般大学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方面得分显著低于一般大学生;2)依恋、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3)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依恋焦虑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依恋焦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社会支持后下降。结论:社会支持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依恋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依恋通过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影响个体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化效应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标宾  郑雪 《心理科学》2007,30(6):1337-1341
采用《国际大学调查》对4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18名大学生进行施测,文章考察了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分析了文化因素在其中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国家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一般和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水平均存在差异;(2)大学生具体领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在个体水平上的相关比在国家水平上的相关低;(3)在个体和国家水平上,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不同。结论:文化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学业自我设限量表和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对36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在学业自我设限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之间,大学生在"拖延"和"轻视任务"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不同专业(文理)之间,大学生在学业自我设限上存在显著差异。(2)学业自我设限与学习动机、完美主义倾向相关显著。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设限与完美主义倾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青少年手机依赖、学业倦怠、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SCL-90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对黑龙江、天津、山东、河南、江西8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河南省2所初中、2所高中的中学生共1191名青少年进行测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1)手机依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业倦怠在手机依赖和心理健康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消极应对方式调节了手机依赖通过学业倦怠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中介作用的后半段路径,相对于低消极应对的青少年,中介作用在高消极应对的青少年中更显著。该研究结果对维护和促进手机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学业拖延量表(PASS)和自尊量表(SES)为工具,对14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了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并对大学生学业拖延与自尊的关系做以分析。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1)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拖延程度较高。(2)大学生学业拖延与自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99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性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探讨其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其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不同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情感平衡,同时也能显著地负向预测其消极情感。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Hearland宽恕量表对23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综合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的现状及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出现显著差异。(2)大学生宽恕心理略高于中等水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呈正相关,女生主观幸福感与宽恕心理的相关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影响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内在机制,该研究采用体育锻炼量表、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及Campbell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521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困扰与体育锻炼、自尊及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自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人际关系困扰和自尊在体育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差异的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估,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效应值为-0.083,95%置信区间为-0.183-0.018,总体而言男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样本量、地域、文章发表的年代、研究采用的量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效应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状态、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行翻译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对江苏省南通市3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下均差异显著;延缓和获得状态在主观幸福感的三维度上均差异显著;(2)相关分析表明,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下的核心自我评价与生活满意度、正性和负性情感的相关显著;(3)回归分析表明,自我同一性对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回归效应显著,核心自我评价在自我同一性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自我同一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均可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变量,核心自我评价是自我同一性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文化融合、社会变迁背景下大学生自我观的特点,及自我构念与自尊、关系和谐、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了自我构念量表、自尊量表、关系和谐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文化融合、社会变迁背景下,代表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互依我在大学生自我观中仍占优势.大学生自我观可分为二元型、独立型、互依型和边缘型.本研究中,四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2.5%、18.6%、18.0%、30.9%.(2)自我构念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不同自我观类型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显著,二元型个体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边缘型最低,独立型、互依型处于中间水平.(3)自尊在独立我与主观幸福感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互依我一方面通过关系和谐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关系和谐对自尊的促进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