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体催眠辅导在提高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亚  徐光兴 《心理科学》2006,29(1):236-238,197
大学生的自我接纳与否关系到他们未来能否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为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程度,本文将催眠治疗技术应用于团体辅导中,针对大学生自我接纳程度设计团体辅导课程,并对辅导效果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催眠团体辅导能够显著提升高感受性小组自我接纳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2)低感受性组虽然自我接纳程度变化不明显,但焦虑水平有所下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改善。催眠技术应用于大学生团体辅导非常实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5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心理自评各项目、总分和自尊水平的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前后测差异显著,强迫和敌对水平明显降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自尊水平显著提高;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检验积极心理学导向的团体辅导效果,促进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选取大一新生36名作为被试,随机分为实验组18名和对照组18名,对实验组进行连续6周、每周1次的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结果表明,干预组被试自尊和内控性得分显著提高,抑郁得分显著降低,而对照组18名被试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追踪评估结果显示团体辅导结束后6周干预效果依然存在。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提高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邢秀茶  曹雪梅 《心理科学》2003,26(6):1142-1143
1 问题提出  人际交往障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占第一、第二位的影响因素 ,人际关系不良学生往往有更多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问题很多。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 ,团体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 ,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 ,相互启发、诱导 ,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 ,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本人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师专生进行了为期 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 ,并进行了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比较 ,实验组辅导后与九个月后的比较。目的是要探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羞怯、交流恐惧、社交回…  相似文献   

5.
陈珊 《大众心理学》2023,(11):16-18
<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帮助大学生群体共同探讨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针对当今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团体辅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高校心理工作者的青睐。本文旨在探讨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有效性和优势,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高一、高二学生被试实验组13人进行为期一周的考试焦虑团体辅导、控制组14人进行一般性团体辅导,探讨团体辅导对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干预训练后,实验组被试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控制组被试、对考试重要性的认识显著优于控制组被试,但在考试策略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干预能有效地降低考试焦虑水平、提升对考试重要性的合理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7.
对有较高风险发展为危险行为青少年的高危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非常有价值的。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筛查,共555名学生参加本研究,被随机分为个体、团体和对照组并分别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心理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体辅导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干预效果。方法:采取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大连理工大学的30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使用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青少年同一性危机量表进行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被试训练前后各项目、总分得分差异。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干预后自我同一性地位均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多于63%的成员的同一性定位呈现了提升趋势,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七个维度,经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时间透视、自我意识、角色尝试、自我确信及了解、价值定向五个维度能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对照组心理健康状态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团体辅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从当事人的视角,深入研究团体辅导对于团体成员所产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协商一致的质性研究(CQR)方法,对15个来自不同团体的当事人的深度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与团体辅导效果相关的域有4个,即团体辅导的过程效果、团体辅导效果获得的过程和体验、团体辅导效果的影响因素,团体辅导的后续效果。结论:当事人眼里团体辅导效果的内容广泛且丰富,团体依恋既是团体辅导效果的内容也是基础性的疗效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方式的干预效果,本研究针对未成年重危罪犯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并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CSQ),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SCL-90总分前后测平均减分率为17.35%,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偏执等维度的前后测差异显著(p.05),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2、应付方式的退避维度(t=2.88,p=.02)前后测差异显著,后测分数显著低于前测,自责维度(t=1.95,p=.08)前后测差异临界显著,后测分数低于前测。启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未成年重危罪犯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是提升未成年重危罪犯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对16名有改善人际关系愿望的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共10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施测,结合团体成员的反馈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被试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有差异(t=2.55,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有显著差异(t=3.12,p<0.01),其中抑郁、敌对因子有显著差异(抑郁因子t=2.95,敌对因子t=2.71),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有差异(人际关系因子t=2.53,偏执因子t=2.57)。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制度改革,贫国学生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重视。心理测量结果显示贫困高中学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差异。贫困高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自卑、敏感、焦虑、虚荣、心理闭锁等。可通过制定贫困生帮扶政策、开展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引导贫困生利用各种社会支持、实施心理监护等对贫困高中生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对208名流动儿童(实验组108名,对照组100名)实施前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然后,对实验组实施13周的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包括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辅导、家庭间接辅导和教师专门辅导;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施后测。结果:(1)经过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实验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整合性教育干预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流动儿童(即心理疾患组)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3)整合性教育干预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可塑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整合性教育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 作好贫困生心理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因生进行心理干预的尝试。从如何构建贫困生成长辅导小组,讨论以探索小组为开端,认识自我为基点,回顾成长经历,重建个人成长目标的小组辅导发展过程,到对辅导小组的总结评价,论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功能和技巧,达到了协助贫困生树立自信,发展潜能,重建目标,提高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由于其积极的效果和独特之处,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学生工作领域适用且有效。本文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与特点、运用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原则、领域与具体方法,以期为广大学生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君  李焰  李祚 《心理科学》2012,35(3):730-734
自我认同的发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今后的社会适应关系密切。本研究用叙事取向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我认同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叙事治疗强调的好奇、尊重、珍惜的态度,为成员创设了安全、温暖、支持的团体氛围;外化和解构使成员与问题拉开距离,探讨问题的影响力;寻找并丰厚特殊意义事件,让成员看到自身的正向力量和资源;局外见证人团队,进一步巩固成员身上的正向力量。结论:叙事取向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自我认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阻断压力、挫折对学业倦怠形成的影响及摆脱学业倦怠性行为反应为靶问题, 以降低学业倦怠反应水平为靶目标, 探究现实疗法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初中生学业倦怠的干预效果.研究采用干预组和对照组前后测的准实验设计, 自编了八个不同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对干预组实施了团体辅导, 而对照组没有实施任何干预活动.结果发现: 干预组在...  相似文献   

18.
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34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于9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实验组的干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还有潜在的长期效应;因为交往各变量的复杂性,在团体辅导后各变量的具体变化趋势又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疫情下单次网络团体辅导的疗效因子。方法:单次抗疫减压网络团体辅导结束后,对17位成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新冠疫情下该网络团体中重要的疗效因子为“人际学习”“利他相互性”“正向感受唤起”“情绪宣泄”“普遍性”;团体疗效因子在团体记忆承载点上发挥作用;调节条件“成员投入程度”“成员同质性及潜在关系”“带领者水平”在其间对团体效果起调节作用。结论:团体记忆承载点、疗效因子及调节条件在疫情下开展单次网络团体辅导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画梦疗心"团体辅导是把梦境治疗与绘画治疗相结合,在大学生中开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在带领老师引导下,团体成员在安全、信任的氛围里对梦境进行呈现、绘制、分析,通过探索梦境潜抑的情结,释放情绪,调整认知,松动不适切行为模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一、梦境:一种自我疗愈的指向梦是一种人在睡眠状态下的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无意想象的心理活动形式。梦具有值得重视的临床意义,梦可以表达白天体验的相关情绪,梦有释放补偿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